近日,有媒體報道,隨著AI進入課堂,會不會又成為一個拍照尋找答案的軟件?這一話題引發熱議。

當OpenAI將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嵌入各行各業時,擁抱AI、賦能教育已成教育界人士的新共識。但AI如何賦能,在校園日常管理和日常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AI時代,老師應該進行哪些相關培訓?學生應該學什么?還有許多隨之而來的話題,也成為亟待明確的問題。

搜答案、寫作文、查資料……

AI在學生中的使用挺普遍

AI導游、AI主播、AI歌姬……在AI日漸“嵌入”各行各業時,AI推動教育突破傳統成為當下教育變更的探索方向之一。當學界還在討論方向是什么時,一些“上手方便”“簡單易學”的AI技術卻早已“攻占”中小學生的市場。記者采訪了多位家長,從他們的日常觀察中一睹目前AI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應用。

家長站在孩子身后

盯著他拍照找答案

六年級學生家長馮女士說:“因兒子使用AI拍照搜題,被我暴揍了一頓。”據馮女士講述,“兒子本來成績不錯,但有段時間,他寫作業時總‘偷偷’拿我手機。為弄清他干啥,有天我放任他,再輕輕開門在他身后目睹拍題抄答案的全過程。他發現我時,身體猛地哆嗦了一下。我當時十分生氣,把他拖到床邊,在屁股上狠狠地敲了幾下。”

馮女士說:“坦白說,兒子其實就是不會做題,聽同學說啥軟件好用,才這樣做。”

類似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上演”。高二學生家長蔡女士說:“女兒的數理化題對我來說早就是‘天書’了,我認為這些軟件還是有幫助的。”

2021年12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曾印發《加強教育App管理推動與“雙減”政策銜接》的通知,提出對于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的作業App,暫時下線,整改到位并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方可恢復備案;未通過審核的,撤銷備案。也就是說,目前具備拍照搜題功能的App已在相關部門備案。

記者下載了有拍照搜題功能的App,第一次使用需輸入手機號登錄,選擇登錄的身份,選擇以學生身份登錄時,頁面彈出“青少年守護”提示,要求選擇“未滿14周歲”“已滿14周歲”。選擇后者進入頁面后,又再次彈出就讀年級選擇,可供選擇的年級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

用AI寫作文

考試中作文成績全班“第一”

家長劉先生肯定了AI工具對兒子作文水平的提升與幫助。

“我兒子理科成績不錯,但就是不喜歡寫作文。他使用‘文心一言’軟件幫助自己寫作文時,把作文題目輸進去,又提出一些比如字數和文章必須體現的主題等要點,AI只需要幾秒鐘就能生成一篇作文。他再對一些字詞和表述進行修改和調整,作文很快就好了。”劉先生說,“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在學校的語文考試中,他的作文竟得到了全班最高分。”

劉先生說:“雖然考試中沒有AI工具,但作文不就是在一遍遍修改與模仿中提升嗎?孩子通過AI工具掌握了模范作文的寫法,并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其寫作水平。從這個角度上,AI和以前的‘作文范文’有一樣的作用啊!”

AI學習機能一對一

分析孩子錯誤、實現精準學習

三年級的學生家長谷女士分享了孩子使用某款價格不菲的AI學習機的故事。

“有點像請了位一對一的私教一樣。比如,在預習書寫課后生字時,我女兒在AI學習機上的每一筆都會得到評價,筆順錯誤等都會提醒,這對低齡段的孩子來說很有用。”谷女士說,“再像科學課上的實驗,這款學習機都能現場演示,給孩子更深刻生動的展示。而數學學科上,除了鞏固課本知識外,還有與孩子年級段相符合的專題訓練。”

谷女士說:“該學習機也包含拍照搜題的功能,但增加了防作弊功能,家長可以通過設置屏蔽掉答案,只留思路提醒部分,還能設置學習機的使用時間。我覺得,要是有家長的合理引導,AI學習機能一對一分析孩子錯誤、實現精準學習。”

學校科普AI后

娃回來問我“腦機接口”是啥

目前,不少學校也通過向學生介紹應用場景,幫助學生了解AI是什么。

西安高新區一小學家長趙女士說:“我們學校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就是介紹AI。我二年級的兒子回家就問‘什么是腦機接口?’還問‘是不是人腦可以直接控制機器’等,我查了資料給他做了科普。我想,他能提這些問題,肯定與學校給他種下了這顆好奇的種子有關,他才會留意相關內容。”

大學生用AI幫助寫論文、作圖

已經很普遍了

對在讀博士研究生的文女士來說:“AI涉及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預測模型、自動化任務、智能推薦等多方面的內容。除學習對口專業的模型和算法之外,同學們應用最多的還是日常查資料和寫論文列提綱的深度學習預訓練語言模型。不止我,多數同學也都在用。”

文女士說,前些天用了一款AI作圖軟件,結果并不十分理想。她在朋友圈調侃了這幅作品:“本來讓AI是來替大家干活的,結果現在AI都在搞詩和遠方。”

“一方面,可能和我使用的AI作圖軟件模型算法和訓練數據有關;另一方面,也和我自己語言描述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有關。感覺這類軟件可能更適合畫文藝氣息的畫作,我用它畫試驗裝置圖還是差點意思,所以我才在朋友圈分享調侃。”文女士說,“不過,在論文寫作中,使用AI工具可以得到一個較好的提綱建議,因為AI的知識面寬闊。但是真正的在論文寫作當中,還是要自行思考和打磨組織架構以及創新點之類的,撰寫工作還是要靠自己手動完成。”

作為工科女博士,文女士建議孩子從小接觸Python。“這是一種較為簡單的編程語言,如果從小學習的話,會對思維方面有幫助,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機素養和創造力等,也能從一些小的編程項目中,給孩子帶來信心和成就感。AI確實可以讓生活當中很多重復性工作提高效率,也能更加客觀全面地給予分析和建議。但終究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隱私、倫理等問題仍未完全解決,在享受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時,也希望能有更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

AI在西安中小學校里已經應用

但目前無法大規模開展

記者了解到,不少西安市中小學的相關負責人和老師都對AI抱有極大熱情,但受制于經費等諸多原因,尚無法大規模開展。比如,有老師提到,引入AI還需要會使用的人,也需要后續的維護更新和升級換代以及網絡和服務器的保障,都需要花錢。也有一些學校在硬件、教學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據了解,有學校為老師配備了AI鼠標,也有學校曾使用AI批改作文。

航天城第四小學:有智慧安防系統等硬件推動教育資源共建與共享

有“智慧校園”之稱的航天城第四小學,不僅擁有人臉識別、行為分析功能的智慧安防系統等硬件設施,更是應用教育數字化推動教育資源的共建與共享。

航天城第四小學校長助理汪文彬說:“智慧安防系統在提升校園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既能節省安保人力,又能實時預警。例如,學生在圍墻邊的攀爬行為等,監控進行捕捉后實時分析并預警,接到報警的值班安保人員可第一時間到達并勸離,大大提升了學生在校期間非正常活動區域的監管效率。”

而日常教學方面,航天城第四小學通過微信公眾號“楊勇思維空間”將優質學習資源(課堂資源和習題資源)進行分享,任何薄弱學校的教研團隊均可免費加入,有需要的教師、學生和家長也都能自行獲取,成為AI時代促進教育公平的舉措之一。

“另一重要方面,我們依托電子班牌與智慧黑板進行巡課管理。上走班課時,學生可在電子班牌上進行人臉識別簽到;同時打開教室希沃白板的前置攝像頭,結合電子班牌,教務人員就可進行智慧巡課;另外,依托智慧評價系統,圍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我們根據新課標制定了多維度的評價指標,每位任課老師都可以打開‘智慧評價’系統給學生評價賦分,比如‘積極思考’‘思維開拓’等,可按照時間節點導出學生成長記錄,為孩子作出精準的生涯畫像和成長方向規劃。也可以說智慧評價系統促進學校‘教學評管’四個維度的發展。”汪文彬說,“最后,校園里隨處可見的‘智慧云屏’,集合了校園的各種優秀學習資源,也打造了‘生機’互動的公共網絡學習空間,發展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的素養,更為AI時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西安交大附中信息老師:多學科研究性學習、跨學科學習中AI工具有很大價值

在西安交大附中信息老師周杰看來,目前AI在教育中的應用尚處在起步探索階段。

周杰說:“作為老師,我們也解答過不止一位家長對孩子使用AI的疑惑。作為信息學科的老師,我認為,現在這些中小學校園的學生可以稱之為‘信息技術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出生在無縫體驗AI技術的時代。比如,在車上通過語音喚醒AI小助手切歌、用AI做算術題,所以我常常稱他們是在對AI技術沉浸式使用的環境中成長的,不可能阻止他們使用AI,更應該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們與AI共同成長。”

“在高中物理、數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性學習、跨學科學習中,學生可以借助多種AI工具,快速解決研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許多知識性問題。AI可以作為很好的學習工具,輔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延伸學習深度。”周杰說,“有了AI大語言模型工具后,需要編程繪制的一些物理模型的問題,學生只要把需要把物理方程寫清楚,大模型工具就可以按照說明,繪制出相應的物理模型曲線。不少學生在完成語文、英語作業時,也借助AI工具搜集整理資料,對AI給出的回答進行一些修改與總結。這種與AI工具的互動,既提升了科學使用AI工具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信息意識與數字化學習能力。甚至有的學生利用AI生成文字性文件,再通過相應的AI工具將文字快速生成PPT,總共可能才花十多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快速整理出一份演示文稿。”

人工智能未來將深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全環節

西安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育技術能力省級專家姚紅靜老師認為,未來,人工智能將深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全環節,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輔助教學、獲取優質資源、進行教學評價等。

“人工智能時代對教師的數字素養提出了新要求。接下來,西安市將加大教育系統數字化轉型領導力培訓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力度,更深、更廣地開展各級各類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動,以培促用、以賽促用。”姚紅靜說。

知名教育專家劉鵬認為,“目前,不少學校都在日常管理中使用了AI的初級形式‘智慧校園’,并在教學、教務管理走班排課,防霸凌等校園安全監控行為分析、學生管理等方面發揮作用。但我認為AI的運用可能遠不止于此。”在劉鵬看來,如何使用AI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獲取、整合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才是AI時代學生最該掌握的。

“目前,學校里缺乏熟練掌握AI時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學科帶頭人,不少相關學科老師的知識已老化,急需送培到校。讓老師先通過培訓系統掌握軟件的應用,并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劉鵬說,“另一方面,家長的信息化運用能力也跟不上時代需要,無法給孩子做出好的示范。我認為,學生將電腦、手機等更多視作游戲、視頻和搜題工具,缺乏深度整合的使用能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學生的錯,而是老師和家長的問題。”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侯西科認為,面對AI,“我們能做的是不回避、不夸大,并且接受、掌握和創新AI,以便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