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高效推進脫貧攻堅成效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實現鄉村教育振興目標,近日,略陽縣立足教育實際,采取多種舉措,凝心聚力,加快推進縣域普高和職業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

健全教師招引培養機制。該縣在高層次人才招聘、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申報師范生定向培養的同時,建立學校到師范院校、技工類高校自主招聘教師的運行機制,逐步提高職業高中緊缺型專業課教師特聘崗位比例,按每個崗位每年不低于6萬元的補助標準,落實緊缺型專業特聘教師崗位經費補助,凡本縣戶籍考入一本師范院校畢業后返略陽任教的,每人一次性給予4萬元安家費,“211”師范院校(含本縣戶籍)本科生及以上學歷來略陽任教者,6年內從第一年起分別給予1至6萬元補助;充分發揮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學校資源優勢,利用“線上線下教學研修+青藍工程+領雁工程”等教師培養模式,為兩所高中落實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專項培訓經費,鼓勵其外出跟崗學習或專題培訓,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水平。

健全高中考核激勵機制。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縣上每年預算落實普高100萬元教學質量提升過程性獎勵資金,由生源校整合各項獎勵資金,不斷完善健全學校所有年級、全學科質量評價體系,將教育教學過程評價與教師績效考核分配相結合,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績效分配模式,以激發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科學制定教育質量目標考核評價辦法,對完成高考目標任務的普通高中校長每年獎勵2萬元,完成職業教育育人目標任務的職業高中校長每年獎勵2萬元,對主管教學副校長、包抓高三年級的校領導、包抓高三班級校領導、包抓高三班級學校中層管理人員等分別給予相應校長80%、60%、50%等不同等次的獎勵,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校長及領導班子不予獎勵并扣除其本人3個月獎勵性績效工資,當年學校年度考核不得獲評優秀等次。

健全優秀學生獎勵機制。該縣積極探索建立拔尖學生交流培養模式,對在縣內普高就讀的全縣中考前10名學生,在家長和學生自愿的前提下,赴海安高級中學、西工大附中進行交流培養,縣上按照每生每年3萬元標準兌現培養經費;鼓勵普高學生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競賽活動,對普高學生團隊獲得國家科技創新發明獎或國家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競賽獎的一次性最高獎勵10萬元,學生個人獲得國家科技創新發明獎或國家學科競賽獎的一次性最高獎勵6萬元,學生個人獲得省級科技創新發明獎或省級學科競賽獎的一次性最高獎勵4萬元,職業學校學生獲得國家級技能大賽或各類學科競賽的一次性最高獎勵2萬元,獲得省級技能大賽或各類學科競賽的一次性最高獎勵1萬元,獲得市級技能大賽或各類學科競賽的一次性最高獎勵0.5萬元,獲得各級一、二、三等獎的按照最高獎勵資金的100%、80%、60%分別執行。

健全完善中職經費保障機制。依據財政部、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關政策要求,結合縣職業高中實際,按照旅游大類和教育與體育大類每生每年4200元,電子與信息大類、裝備制造大類、交通運輸大類、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每生每年5600元的標準,由縣上按專業劃撥生均公用經費;按照每節課10元的標準,發放職業高中教師課時津貼;對于新招錄職業高中學生,以50人為起點,50至100人依照每生1000元的標準落實招生經費,101人以上依照每生1500元落實招生經費。同時,積極落實高職單招和職教高考統招經費,參加高職單招錄取的學生按照每生1000元標準落實學校經費,參加職教高考被高校錄取的學生,按照高職每生2000元、本科每生5000元的標準落實學校經費。

據悉,該縣通過健全完善教師招引培養、高中考核激勵、優秀學生獎勵和中職經費保障等四種工作運行機制,并不斷強化督查考核,以促進略陽高中教育質量、教師隊伍能力、學生綜合素質、學校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