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成為援藏教師投身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從事教育工作,是我內心深處的夢想。2022年,這個夢想得以實現,我有幸成為陜西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團隊的一員。同年7月,我加入了陜西省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奔赴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兼任語文教研組組長和高二備課組組長。

初入高原,在努力克服嚴重高原反應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地思考著如何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如何結合當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式,如何將語文教研組所有漢藏教師緊密團結起來以提升語文教研組的工作質量,如何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努力促進漢藏民族間的交流融合,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價值將教育援藏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我深知,我不僅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位促進漢藏民族交流融合的使者。

作為教師,面對當地孩子們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現狀,我并未氣餒。相反,孩子們的求知欲如同璀璨的星辰,激發了我更深的教學熱情。在備課過程中,我嘗試將所要教授的知識與藏族同胞的風俗和生活習慣相結合,創設出富有情境的教學環境。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方便孩子們理解、接受新知識,還能讓他們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比如在教授《蘭亭集序》這篇課文時,我告訴孩子們:“過林卡是藏族同胞最普遍的休閑娛樂方式,那時我們和家人朋友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喝玩樂。書圣王羲之也過林卡,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描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吧。”這種聯想教學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拉近了學生與經典課文的距離。我趁熱打鐵布置了作文題目,孩子們興致高昂,紛紛寫下了自己過林卡的快樂體驗和對生活對自然的感悟,也有學生引用《蘭亭集序》中的句子。我精心批閱他們的作文,挑選優秀習作投稿至西安中學二月文學社發表,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文字被認可的喜悅。

在語文教研組活動中,我分享了這種教學思路,并得到了組內教師的廣泛探討。經過多次課堂實踐,這種教學思路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使得語文整體教學成績得到了有效提升。

為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我將自己珍藏的一套共計15本的《世界文學名著連環畫》從西安托運到拉薩。我和孩子們約定,獎勵每次考試單科第一名的學生1本書。這些圖文并茂的文學名著深受孩子們喜愛,他們在暗地里較勁比賽,期末考試時有6位學生成績躋身年級前十名。

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我內心充滿了喜悅和自豪。我愿意自掏腰包從精神上和物質上獎勵他們、激勵他們,我將珍藏的書籍作為獎品送給他們,給他們分享陜西特產,還親手包水餃請他們品嘗。講授《種樹郭橐駝傳》時,我告訴學生自己喜歡的一句話“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在陪伴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我用心教育、用心鼓勵;在離開他們的時候,我也能夠放心地目送他們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作為教研組長,在工作安排和組織管理上,我始終堅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積極與組內教師進行開放而透明的溝通,充分激發每位教師的潛力與特長,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整個教研組的積極性與凝聚力。在教研活動中,每位教師都主動分享自己的見解,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我鼓勵大家在每節課后進行反思與總結,將個人的教學經驗提升為理論,形成論文。同時,我們還經常組織經驗分享和聽評課活動,這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授課水平,還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

我全力支持并協助白瑪多吉老師為新入職教師作語言文字培訓;為拉巴卓瑪老師爭取到了到陜西跟崗培訓的機會;陪伴普布央金老師反復磨課,確保她在自治區三科培訓項目中的同課異構環節大放異彩。當組內教師因培訓離崗時,我身先士卒,主動承擔他們的部分教學任務,并鼓勵其他教師共同分擔。我關心每一位年輕教師,欣賞他們的優點,也照顧他們的需求,組內教師對我的信賴與日俱增。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語文教研組形成了一個團結和諧、互相關懷奮進的良好氛圍。語文教研組榮獲2023年學校“優秀教研組”稱號,我個人也被評為“優秀教研組長”。這份榮譽屬于整個團隊,是對我們共同努力的肯定。當我們身著藏裝,表演集體節目的時候,團結和諧的氛圍讓每個人陶醉。

作為教育援藏干部,我深知自己的職責遠超過單純的教學工作。促進民族團結、民族融合,以及引導孩子們牢固樹立對黨、對國家、對中華民族深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發現許多即將參加藝考和體考的孩子們都很緊張。為了緩解他們的壓力,我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談心,給予他們鼓勵和安慰。我為他們查詢近年來相關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并督促他們在課余時間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我盡己所能去幫助他們,希望能消除他們心中的緊張情緒。課間時分,孩子們會聚在我周圍,教我常用的藏語。早課時,我用藏語向他們問候:“雪巴得嘞(早上好)!”他們會齊聲回應我:“雪巴得嘞!”

有一天,一個孩子拿著西藏大學副校長白瑪次仁的照片對我說:“老師,這就是我的名字。”我笑著鼓勵他:“你現在是高三學生,未來會成為這樣杰出的人才。”他激動地說:“我是西藏的人才。”我進一步引導他:“你是西藏的未來之星,更是祖國的棟梁。無論你未來在何處,都要牢記自己是祖國的人才。”孩子認真地點頭:“是的,老師。無論在哪里,我們都是祖國的人才!”

學生們的成長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和家國情懷的引導。我深知自己有責任教育他們,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只要用心用情去做教育援藏工作,眼前的這些孩子們定能成為高原上的雄鷹,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也能加深漢藏師生間的感情,促進民族間的交流融合。這也是黨和國家賦予我們援藏教師的使命之一。

三年的援藏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多半,我感受著阿里地區的教育狀況,深覺時間緊迫。我深刻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同時也更加明白了黨和國家對援藏工作的重視。后續工作中我將繼續堅守初心,將教育援藏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作者系陜西省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成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