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一種典型的幼兒親社會行為,對發展幼兒社交能力,培養幼兒社會意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研究發現,在分享方面做得較好的幼兒,往往在解決社會性問題、幫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較好。繪本圖文結合、情節生動、畫面精美、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培養幼兒分享行為的絕佳途徑。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繪本教學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幼兒在情境中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體悟友誼的美好和感動,學會合作、助人和謙讓,提高人際交往技能,促進幼兒分享意識的發展和分享行為的養成。

一、精選繪本,激發分享意識

繪本,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有著漂亮圖畫的“朋友”,每一頁的內容都充滿了新奇和趣味。繪本中豐富的故事內涵和情感價值,可以透過精美的畫面和精簡的文字,迅速傳達給幼兒,激發幼兒模仿興趣,帶給幼兒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喚醒幼兒共情能力,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對教師而言,要精心選擇繪本,細心甄選繪本內容,選擇故事性強、趣味性高、情感性豐富的繪本,幫助幼兒喚醒內心深處的分享意識。

(一)精選繪本內容,體現分享主題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單純質樸的特性讓他們能夠很快融入故事情境當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樂,為故事人物的美麗心靈和高尚情操而贊不絕口,因他們的無私和大愛而感動,從而豐富內心情感,幫助自己成長。因此,教師為幼兒選擇的繪本故事,要簡單易懂、生動有趣,能夠體現朋友間真摯的友誼和無私的情感,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方便幼兒體會并代入其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分享感知到的美好。

例如,《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是幼兒十分喜愛的繪本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只可愛的鼠小弟想吃高高掛在樹梢上的紅蘋果。它想模仿鳥兒飛上去吃蘋果,可是飛不起來;它想學著猴子爬上樹去摘蘋果,但是爬不上去;它又模仿犀牛去撞樹,想把蘋果撞下來,可是卻把自己撞得鼻青臉腫。最后它遇到了善良的海獅,海獅把鼠小弟當作“球”把它頂上了樹,鼠小弟和小海獅都吃到了美味的蘋果。整個故事敘事生動卻又寓意深刻,不僅描述了各種小動物的看家本領,還描繪了助人為樂、樂于分享的美好品質。幼兒不僅在繪本中認識到了各種有趣的動物,還了解到這些動物的特性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到海獅助人為樂的精神,看到鼠小弟和海獅互相幫助,兩人分享了美味的蘋果,幼兒也收獲了感動和幸福,明白分享是一種高尚的品德,萌發出分享意識。

(二)精心選擇畫面,重視美的享受

3—6歲兒童有著豐富的感官體驗和形象思維,色彩鮮艷、形象逼真、生動可愛的精美畫面對其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而畫面優美、制作精良的繪本符合幼兒閱讀特點和閱讀習慣,是最適合的教學讀物。教師在選擇幼兒繪本時,可以選擇一些富有情感價值和強烈藝術氛圍畫面的繪本,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引發幼兒情感共鳴,引導幼兒挖掘和感受故事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和情感價值。

例如,《威廉先生的圣誕樹》這一繪本講述了威廉先生家巨大而氣派的圣誕樹在一次次地修剪中,分身來到艾德萊小姐、園丁提姆、大熊巴納、狐貍費斯科、兔子本杰明和老鼠米斯特等的家里,大家都得到了一棵夢寐以求的圣誕樹,過了一個開心而難忘的圣誕節的故事。故事輕松明快,脈絡分明,更重要的是配色明亮,色彩豐富,引人入勝。從銀裝素裹的白雪世界、氣派浪漫的莊園、青翠巨大的圣誕樹、紳士富貴的威廉先生、美麗動人的艾德萊小姐、老實憨厚的園丁再到憨態可掬的大熊、精明可愛的狐貍、活潑歡快的兔子、小巧靈活的老鼠,一個個生動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幼兒也隨著圣誕樹的旅程,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溫馨而可愛的家,在故事中感受著溫暖的傳遞和人心的善意,感悟分享的快樂,萌發分享意識。

二、創設環境,彰顯分享氛圍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有效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形成正確的閱讀思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塑造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要把握幼兒成長關鍵期,創設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幫助幼兒進入閱讀情境,感受閱讀的美好與快樂,在閱讀中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塑造幼兒行為,幫助幼兒塑造樂于分享、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例如,教師在教室的一隅打造讀書分享角,在地上墊上溫暖舒適的地毯,地毯上擺放著卡通造型的墊子和小椅子、小凳子,角落里用各種毛絨玩具裝飾,再放上幾盆水培植物當作點綴,輕松又溫馨的閱讀氛圍馬上就出來了。精裝的各類故事繪本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有適合單獨閱讀的小頁面繪本,也有適合兩人或多人閱讀的大頁面繪本,滿足幼兒的各種閱讀需求。教師經常在讀書角與幼兒一起閱讀,并鼓勵幼兒和大家分享自己閱讀過的繪本,向朋友推薦自己喜歡的繪本,或者將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的繪本帶到讀書角分享給大家,和大家交流繪本中的故事,給大家講述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告訴大家自己在故事中學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進步。在一次次分享和推薦過程中,幼兒不僅對繪本內容有了更深入理解,還逐漸形成分享意識,促進分享行為,養成樂于分享的習慣。

三、創設情境,促進行為養成

情境創設是幼兒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激發幼兒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引發幼兒觀察和思考,促進幼兒思維提升,積累學習方法和經驗,培養幼兒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在繪本閱讀時,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幼兒構建多種閱讀情境,包括多媒體情境、問題情境、游戲情境、創編情境等,為幼兒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養成,打造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平臺,幫助幼兒發展美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幼兒社會性成長。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促進幼兒觀察

多媒體情境是教學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運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和閱讀與繪本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課件、音頻等,有效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在繪本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幼兒感官體驗,降低幼兒閱讀難度,引導幼兒觀察,加深幼兒理解,幫助幼兒在觀察和模仿中建立分享意識。

例如,教學《全都是我的》這一繪本時,教師可將故事內容制作成動畫片,并配上形象生動的音樂,幼兒在觀看時,很容易將自己代入其中,感受花襪子小烏鴉的心路歷程。一開始,花襪子興高采烈地到處飛翔,四處搜尋自己喜歡的寶貝,輕松愉悅的音樂,立馬讓幼兒感受到快樂的氛圍。很快畫面一轉,花襪子的朋友們趕緊到處閃躲,將自己心愛的東西藏起來,不讓花襪子發現。音樂也從開始的愉悅變得緊張起來,幼兒的心情也隨之起伏,祈禱朋友們趕快藏好東西。接著,花襪子用自己的花言巧語和陰謀詭計一一騙走了朋友們珍藏的各種寶貝,幼兒的心情也變得氣憤起來,紛紛譴責花襪子太自私,不擇手段騙取朋友們的東西,還死守著不讓別人接近。然后他們就看見,花襪子身邊沒有一個朋友了,沒有人跟他玩,大家做游戲也不帶上他了,他只能孤獨地守著自己從朋友們那搜刮來的各種寶貝,但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幼兒也在凄涼的配樂與灰暗的畫面中,感受到了花襪子的難過與孤獨。而當花襪子終于想通,把自己收藏寶貝都搬了出來,邀請大家一起玩,朋友們又親密無間地打鬧在一起,快樂的氣氛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真心實意地為花襪子感到開心。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設,幼兒仿佛陪著花襪子一樣,感受從快樂到孤獨到重獲快樂的過程,在聆聽和觀察中,明白分享是一種能夠讓自己和朋友們都能獲得快樂的行為,熱愛分享的孩子才能交到更多朋友,太過小氣可能會失去朋友,不知不覺中幼兒就領會了故事的內涵,激發了幼兒分享意識,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幼兒都做出了分享行為,真正地得到了成長。

(二)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幼兒思考

問題情境對幼兒思維的發散和成長至關重要,通過有效問題的指引,可以引導幼兒有針對性地思考,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從而達到想要的教育目的。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時,可以預先做好準備,設置有效問題,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意見,分享看法,大膽表達心中所思所想,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深入思考,靈活表達,促進分享行為的養成,提高幼兒社交能力。

例如,教學《小老鼠分果果》這一繪本時,教師引導幼兒在閱讀時設置了一系列問題,小老鼠發現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在把蘋果運回家的過程中,都遇到哪些動物,誰幫助了他?其他小動物在幫助小老鼠的時候是怎么想的呢,他們想不想吃一口蘋果呢?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愿意把蘋果分給幫助你的朋友嗎?小老鼠回到家后看著美味的蘋果,為什么不想吃了呢?小老鼠最后終于請來了幫助他的朋友們,但是蘋果只有一個,他們要怎么分呢?幼兒在問題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積極思考,在問題中把握住故事脈絡,在脈絡中體會故事情感,在情感中升華。如在思索如果自己是小老鼠愿不愿意和朋友分享蘋果這個問題時,幼兒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幼兒都表示愿意和朋友分享,和朋友比起來,一個蘋果實在微不足道,友情比蘋果重要。也有的幼兒很是糾結,蘋果只有一個,都不夠自己吃的,怎么分給別人呢,但是他愿意繼續尋找蘋果給朋友吃。更有幼兒發散思維,表示如果一個蘋果不夠大家分,那就每個人帶一份自己喜歡的食物,大家一起吃,這樣大家不僅能吃飽,還能同時吃到多種不同的食物。而面對一個蘋果怎么分的問題,幼兒有的說一人咬一口,一直到吃完;有人說用刀切成塊,平均分給每個人;還有人說按照個頭來分,個頭大的胃口也大,就多分一點,個頭小的就少分一點;更有人說把蘋果打成蘋果汁或者做成蘋果派,這樣大家都能吃到了,等等。教師通過有效問題的設置,啟發和引導幼兒深入思考,幼兒不僅自己找到了答案,更是創造性地提出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促進了幼兒分享意識的提升和分享行為的養成,還發展出多種分享方式,讓分享變得更加靈活和主動。

(三)創設游戲情境,鼓勵幼兒體驗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著游戲學習的方式更高效、更便捷、更有用,更加方便幼兒理解和接受,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在繪本教學中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把握教育良機,借助繪本故事內容創設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親身體驗,養成分享意識。

例如,在教學《魯拉魯先生的院子》這一繪本時,教師帶領幼兒玩起了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分組進行演繹?!遏斃斚壬脑鹤印分v述了魯拉魯先生非常寶貝他的院子,每天精心修剪,盡力保護,不讓任何人接近一步。有一天鱷魚來到了魯拉魯先生的院子,并在院子里開心地曬著太陽。魯拉魯先生想趕走他但懼怕他的力量,不料鱷魚卻主動告訴他,院子里的草坪躺著最舒服了。于是魯拉魯先生便將信將疑地試了下,發現果真如此,于是他開始邀請路過的動物進院子休息,院子里每天都充滿了快樂。幼兒一起在草坪上嬉戲打鬧,通過游戲演繹體驗院子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游戲結束后,有幼兒說,他覺得有大家在的院子,比漂亮但是空空的院子更加讓人快樂,也理解了為什么魯拉魯先生為現在的院子驕傲,因為他的無私分享為許多人帶去了歡樂,這讓他從心底里獲得了滿足和快樂。在游戲情境中,幼兒經歷了故事主人公的經歷,體驗到了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所帶來的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足,豐富了個人情感體驗,促進分享行為的養成。

(四)創編升華情境,鞏固幼兒行為

在閱讀過很多繪本之后,幼兒逐漸學會了獨立思考,對繪本中的一些故事,他們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時他們認為這里并不是結尾,反而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這時候教師可以順勢而為,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思維創編新故事,給予幼兒紙、筆等,讓他們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記錄下來,在創編中提升幼兒思維,鞏固幼兒行為。

例如,在教學《鼠小弟的小背心》這一繪本時,幼兒就對結局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故事主要講述了鼠媽媽為鼠小弟織了一件漂亮的紅背心,鼠小弟穿出去后引來了大家羨慕的目光,紛紛向鼠小弟借來穿。鼠小弟非常善良并且樂于分享,很高興地把背心借給了朋友,從小鴨子、小猴子、海獅、獅子、小馬到大象,背心被越撐越大,鼠小弟再也不能穿了,他難過極了,大象用鼻子把背心變成了一個秋千,帶著鼠小弟玩了很久他終于開心了起來。幼兒對這個結局很是疑惑,鼠小弟弄壞了新衣服,回去真的不會被媽媽責罰嗎?漂亮的新衣服就這么毀了,不可惜嗎?于是教師拿出紙、筆等,讓幼兒在原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有幼兒畫了鼠小弟回到家,媽媽看到他把新衣服搞成這樣,立馬就要發火,但是穿過背心的小動物都來為鼠小弟求情,最后媽媽不僅沒有責怪他,還夸獎了他樂于分享的精神。有幼兒畫了大家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將不能穿的背心重新改造成可以穿的衣服,讓鼠小弟回家不至于被媽媽責罰。還有幼兒畫了小動物將背心拆下來重新利用,大家動手合作,做成一個真正的秋千,讓所有的小動物都能去玩。通過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創編故事,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思想認識,鞏固了幼兒的分享意識,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分享行為,促進了幼兒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

分享行為對幼兒未來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能讓幼兒在未來的人際交往和社會能力發展中獲得天然的優勢。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分享、互助、合作等美好的品質,也將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精心選擇繪本,細心布置環境,積極創設情境,充分發揮繪本對幼兒的教育作用,在繪本教學中培養幼兒分享意識,使其養成主動分享的內在動機和愿望,樹立樂于分享的美好品格。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運鹽河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