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
作者:■文/李艷霞
發布時間:2024-04-11 10:36:18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教師不僅要優化作業結構設置,縮減作業總量,通過作業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和生活能力養成,還要積極創新作業形式,減少不必要的書面作業布置,充分發揮作業的多重教育功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設計分層書面作業
縮減書面作業總量,減少學生投入作業的時間是“雙減”政策的首要要求。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較多,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應充分強化與學生的互動意識,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讓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地鞏固重難點知識,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書面作業設計,減輕作業負擔。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分層書面作業,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在該課中,學生會學習多種類型的小數乘法知識,教師可以發放如下調查問卷:“你對哪種類型的小數乘法知識掌握不夠牢固或熟練?你認為自己需要加強哪些小數乘法題目的計算?”學生可以及時反饋個人的學習狀況,為教師設計分層作業提供有力的依據。例如,大部分學生對小數與整十、整百數字的乘法掌握十分熟練,教師就可以避免這一內容的作業。一些學生對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掌握不夠熟練,教師就可以設計“[0.3×2.6”“3.5×0.8]”等題目。一些學生對于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掌握不夠熟練,教師可以設計“[1.5×16”“2.8×13]”等題目。同樣,一些學生的小數乘法運算知識掌握較好,但缺乏具體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設計相應類型的應用題目。這種教師以學生學習情況為切入點,設計契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書面作業的教學方式,能夠重點發展學生相應的數學能力。
二、設計自主游戲作業
“雙減”政策實施的目的是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脫離,擁有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素質。因此,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狀況,將數學元素與游戲相結合,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意識,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或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場所展開數學游戲,充分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例如,在教學《圓》一課時,一些學生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游戲作業:“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你可以運用數學語言描述嗎?”對此,學生在用餐時可以觀察圓形的碗和碟子;在戶外可以欣賞落日、水面的波紋;在游樂場中可以觀賞旋轉木馬和摩天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可以確定出圓的圓心、半徑這些要素,提高自身運用數學語言描述現實事物的能力。又如,一些學生喜歡手工,教師就可以設計如下作業:“制作圓形包裝紙”“制作圓形玩具”。學生可以將各種顏色、材質的紙裁剪成圓形,也可以用小木條、橡皮泥制作自行車的車輪,還可以用鐵絲制作鐵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同樣可以確定原的相關要素,并能計算這些圓形事物的周長。由此可見,數學作業是學生自主游戲的平臺,學生在創新創造的過程中能夠健康成長。
三、設計生活實踐作業
“雙減”政策實施的目的還在于提高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要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學生設計多種類型的實踐作業,讓學生投入各種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與創造意識,并從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和實踐作業促進學生綜合發展。一些學生在課后沉迷電子游戲和網絡視頻,作息不夠規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一個人每天正常的睡眠時間是8至10小時,我們應當怎樣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呢?”讓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狀況運用時間知識計算睡眠時長,設計作息計劃。一些學生缺乏科學的時間規劃意識,存在較為嚴重的拖延狀況,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計算做家務、閱讀課外書籍、戶外散步所占用的時長,記錄這些活動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運用本節課的知識來表示。”學生在這種實踐作業中參與多種生活活動,就能體會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同樣,教師還可以采取跨學科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以珍惜時間為主題講述相關故事,分享珍惜時間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作業的綜合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對于數學作業的設計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可以將分層作業、游戲作業、生活實踐作業相結合,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生活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十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