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題組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參與證書培訓的30名護生為研究對象,運用詮釋現象學的研究方法,了解參加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護生的學習體驗;通過訪談與收集整理,將相似的觀點提煉為8個簡潔主題,包括5個正性體驗和3個負性體驗。通過研究與分析,認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了行業的標準和崗位的要求,引導學校的培養培訓活動更加對接產業需求,增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出構建“公共基礎平臺+專業基礎平臺+核心技能模塊+選修技能模塊”的課程體系,促進書證、課證融通;討論了“1+X”證書制度的實施所需要的教學團隊、校外實訓基地兩類軟硬件條件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高職護生  1+X  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質性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 2019年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高職院校試點1+X證書制度的校內運行機制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GG012,項目主持人:牛西武) 。


引  言

1+X證書制度作為國家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制度創新,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受教育者的培訓獲得作為檢驗改革成果的重要標準。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是教育部首批推出的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職試點院校,組織完成了三個批次,六百多名學生的考證工作。為了更為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培訓獲得,課題組運用詮釋現象學的研究方法,通過收集、分析參與考證護生對培訓活動正性體驗和負性體驗,反思試點工作,優化培訓方案、改進培訓活動組織方式、完善培訓軟硬件條件,指導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更好地進行教育實踐。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參加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的2019級護理專業(老年護理方向,以下簡稱老年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①完成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學習并參加考試;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愿意表達真實感受。最終納入的研究對象3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6例,年齡18~21歲。為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以N1~30進行編號。

2.研究方法

以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育學教授范梅南(VanManen)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方法為指導,采用個體深度訪談及半結構式訪談法收集資料。訪談前組建研究小組,擬定半結構訪談提綱,并對30名護生進行預訪談。根據預訪談結果確定的最終訪談內容包括:①你愿意參加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的原因有哪些?②是什么原因支持你能堅持培訓并順利考試?③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你有哪些想法和體會?④你認為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對自己今后的學習有哪些影響?⑤如果獲得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你會選擇從事相關工作嗎,為什么?

每次訪談時間為 20~40min,所有問題均采用開放式提問,訪談全程錄音,并詳細記錄被訪談者的神情、語調、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行為。訪談結束后,研究小組采用Nvivo11.0軟件將訪談錄音逐字逐句轉錄為文檔形式,將不連貫的、混亂的口頭語轉化為正確流暢的書面語。采用Colzizzi7步分析法,由研究小組中熟悉質性研究的2名成員分別對訪談資料進行反復閱讀,最終將相似的觀點提煉為8個簡潔主題,包括5個正性體驗和3個負性體驗。

訪談結果

1.參與培訓護生的正性體驗

主題(1):主動爭取,自主選擇。在訪談的過程中,參與的多數護生表示自己是自愿且積極的參與此次培訓,想通過學習,主動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機會。N22:“我主動要求參加的,想多學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將來就業多一種選擇”;N1:“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我就趕快報名參加了,也為以后選擇工作多了一條路”。培訓學習后如果順利通過考試,護生能夠獲得老年照護的初級證書,也成為了其自主參加培訓的動力。N4:“想多學一門知識,拿證書,不僅對以后有幫助并且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提升實訓操作能力”;N28:“我想多學一樣技能,多拿一個證書”。

主題(2):自我挑戰,增強自信。培訓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覆蓋面較廣,涉及的操作技能難度大,學習強度高,對參與培訓的護生既是難得機遇又是不小的挑戰。N3:“這次學習的機會難得,而且學校很支持,老師辛苦地指導,自己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到培訓結束,順利通過考試。過程真的很辛苦,但是我愿意挑戰自我,爭取做更好的自己”;N6:“培訓過程挺難的,要學的東西多,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也想過放棄,但是又覺得這是一次機會,也想戰勝自己的畏難情緒,看能不能堅持到考試”。

主題(3):增加知識儲備,提高操作技能。此次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涵蓋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基礎護理、外科護理、內科護理等多個領域,涉及的技術技能操作和護理基本操作也有一定的區別,通過訪談,多數護生都表示通過培訓,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 N2:“學習的理論內容特別多,護理操作也不是單純的生活護理,需要更細心,更注意老年人的安全,還有心理護理”。N30:“這次培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更多了,特別是老年人的護理和康復護理的知識,我可以用來照顧爺爺奶奶”;N13:“這次培訓覺得自己的操作水平有所提高,能更好地理解操作流程和怎么樣溝通”。

主題(4):提高學習動力,培養綜合實踐能力。此次培訓教材為新型的活頁式教材,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章節內容模式,以工作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為線索,以真實案例引入,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應用掌握的技能護理老人。N9:“學習的時候是真實的案例,老師也會引導我們思考怎么分析案例,把以前學過的知識串起來,掌握得也更牢固”;N14:“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讓我學會了怎么把學到的知識綜合起來,以前只記得知識點,現在會應用了”;N12:“我們通過角色扮演,可以體會到評估患者的過程,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什么時候要注意安全防護,能體會老人的感受,學會和老人溝通”。

主題(5):順應社會發展需求,愿意從事老年照護工作。完成本次培訓并順利通過考試的護生,可以獲得老年照護初級證書,在今后的擇業過程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除了常規的臨床護理、社區護理等相關工作,還可以從事老年照護工作。N13:“就業與發展空間大,更想幫助和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老年人,給他(她)們溫暖”;N28:“現在我國步入了老齡化階段,有很多的老人因為自己的子女事業忙或者其他原因被送到養老機構,需要全社會更多地了解老年人,去幫助他們,照顧他們”;N6:“我愿意從事照顧老人的工作,家里有爺爺奶奶,我想更好地照顧爺爺奶奶,還有其他老人”。

2.參與培訓護生的負性體驗

主題(6):任務繁重壓力大,學習效果受影響。在此次訪談過程中,部分同學提到培訓任務特別繁重、休息時間少、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也受到了影響。N5:“到培訓后期,感覺學習效果沒有想象的好,要學的內容多,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壓力挺大”;N16:“學習時間安排的有點不合理,平時要上課還要培訓,時間太緊張,也害怕學得不好影響考試,壓力有點大”。

主題(7):培訓環境局限,實踐操作受限。訪談過程中,部分同學結合自身學習感受,提出了培訓場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N26:“這次培訓的教室有點小,病床少,大家需要互相裝扮成患者來練習,耽誤了練習的時間”;N7:“我們學習的時候,雖然老師通過很多方式讓大家體會老年人的狀態,但是還是更希望能去養老院實踐,只有接觸真正的老人,體會才更深”;N4:“還是更希望在真正有老人的環境進行學習,我在家照顧過爺爺奶奶,能理解老人的心思,好多同學沒有照顧過老人,他們不懂要怎么樣和老人溝通”。

主題(8):學習內容有重復 書證融合度不夠。在開始培訓前也通過調研分析、專家指導等途徑編制了證書培訓與專業人培方案融合的方案,但是通過學生的培訓體驗,還是存在融合度不高,有部分內容重復學習等情況。N18:“我是中職考上來的,很多內容已經學過了,我更想把時間用在以前沒學過的知識或練習操作上面”;N21:“臨床的一些知識,上課時候已經學得挺扎實,我覺得可以少講一點這些”;N1:“一些操作和在基護里面學的一樣,感覺沒必要再練習這么多”;N19:“老師講得很認真和詳細,但是有些知識以前學過,沒必要再詳細講,老師可以提出來,我們自己復習就可以了”。

討論與思考

1.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了行業標準和崗位要求,引導學校對接產業需求,增強學生就業能力

訪談發現,護生選擇參與證書培訓的一個重要取向是“多學一樣技能,多拿一個證書”“為以后選擇工作多了一條路”等提升就業能力相關的因素。事實上,“1+X”證書制度的提出,其重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將體現學習者學習經歷以及受教育水平的學歷證書和體現職業崗位適應能力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分析“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三個主文件《職業技能要求》《培訓要求》《綜合評價要求》,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北京中福長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行業組織、企業以及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成為標準起草的組織者和主體。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結果表明,由優秀工作人員分析、確定與描述的本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更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而且更加具體、準確。CBE課程開發(DACUM)的成員均是來自企業一線的實踐者。德國學習領域課程開發(BAG)也是如此,其成員由當前所在的工作崗位、所承擔的工作任務與被分析職業相符的實踐專家組成。學校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對照DACUM、BAG分析所形成的結果,確定培養途徑,設計和開發學習內容。

“就業難”與“用工荒”現象并存,反映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還有相當比例的職業院校在培養培訓方案編制時,行業企業參與度不深,作用發揮不夠。依托“1+X”證書制度的實施,推進將界定企業需要、崗位需要和工作需要的權利和職責交還行業企業,充分發揮企業作為職業教育重要辦學主體的法定責任,才能保證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準確地反映產業的要求,追蹤行業的發展變化,使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產出更加對接社會需求、產業需求,增強受教育者的就業創業能力。

2.構建“公共基礎平臺+專業基礎平臺+核心技能模塊+選修技能模塊”的課程體系,促進書證、課證融通

在本次訪談過程中,學生提到了“學習安排有些不合理,平時要上課還要培訓”“臨床的一些知識,上課時候已經學過”等負性體驗,反映了“1”與“X”仍然是兩個獨立的體系。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書證一體化,而其中的關鍵和難點在于“1+X”證書實施專業的課程體系重構和課程內容優化。

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與培養規格相匹配、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必須夠用,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公共基礎課程平臺。公共基礎課程平臺的搭建,要按照《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必備的通識知識、人文素養和數字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根據初級、中級《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要求》,護生需要能夠履行制定照護服務管理制度、制定崗位工作職責和流程、開展老年人需求調查分析、評價照護服務效果、運用照護服務信息系統等工作任務,需要據此完善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和內容,修訂《大學語文》《信息技術》等課程標準,開設管理類的通識課程。

二是遵循護生專業基礎知識、專業通用能力和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原則,搭建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從事老年照護工作的護生在其畢業后的3—5年內,初期主要從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日常康復和常見救護等基礎服務崗位工作,之后則要逐步承擔老年照護的技術工作服務崗位、班組長、主管等基層管理崗位的工作以及一些其他崗位工作。通過分析勝任這些工作需要達到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職業資格證書標準,依據新版護理專業教學標準,遵循培養護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專業通用能力和專業基本技能的選取原則,搭建由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異常人體結構與功能、藥理學、護理學導論、護理基本技術等課程構成專業基礎課程平臺。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要求,將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護士人文修養與禮儀、護理心理學、中醫護理等納入專業基礎平臺課程。

三是按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必修+選修”的模塊化專業技能課程平臺。“1+X”證書制度中,“X”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制度的設計指向在于培養能適應若干職業崗位需求,“一人多崗、一崗多能”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部通過四個批次,先后發布了老年照護、失智老人照護、老年康體指導、老年護理服務需求評估、老年慢性病膳食調理、醫養個案管理、中醫體質評估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些證書較為全面地涵蓋了老年照護的核心工作崗位和輔助工作崗位。證書標準所羅列的工作領域也較為全面地覆蓋了老年照護的行動領域和工作任務。這些標準,為我們基于職業行動領域構建模塊化的專業技能核心課程平臺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證書標準體系。這也是其他專業難以具備的,體現了國家對老齡化社會和專業化養老服務的高度關注。其中,老年照護、失智老人照護兩個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老年照護核心工作崗位高度對接,為老年護理專業的主體證書。通過對兩個證書的初級、中級標準分別進行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進一步開發,形成基礎老年照護技術、中級老年照護技術、功能障礙老人照護、失智老人照護、老人照護評估與管理等五個必修的專業核心技能學習領域課程。通過進一步將老年康體指導、醫養個案管理等其他證書轉化為選修的專業技能學習領域課程,構建“必修+選修”的模塊化的專業技能課程平臺,為學生提供更為多元的選擇可能,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3.“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實施,需要打造能夠滿足教學與培訓需求的教學創新團隊

2019年教育部啟動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在目標任務中明確提出要服務“1+X”證書制度試點需要,推動教師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全面實施。從護理專業來看,其中包含了教師團隊具備模塊化教學方案的開發設計能力和模塊化教學組織實施能力兩個方面。

在模塊化教學方案的開發方面,教學團隊要融通專業標準和證書標準,基于老年照護工作領域和工作任務,研究制訂專業能力模塊化課程設置方案,編制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基礎老年照護技術、中級老年照護技術、功能障礙老人照護等專業核心技能模塊的工作手冊式、活頁式、學習包等立體化教學資源。在模塊化教學組織實施方面,要組建“雙師結構”教師團隊,探索項目教學、引導式教學、情景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具有職業性、典型性、完整性的真實學習情境,分工協作實施模塊化教學。

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模塊化課程資源開發、模塊化教學實施既是“1+X”證書制度開展的重點工作,也是課程團隊的弱項所在,需要專業教學創新團隊通過學習、研究、培訓和實踐,洞悉“1+X”證書制度蘊含的人才培養新理念,轉變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掌握老年照護的新標準、新技術,提高團隊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實施高質量教學與培訓的能力。

4.“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實施,需要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學生培訓體驗和培訓效果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明確提出,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老年照護職業等級證書考評工作也將人文關懷作為重要的考評點之一。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了解老人的關懷需求,理解老人的語言和行為,需要在真實的護理環境和護理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關懷意識,培養學生的關懷能力。事實上,在訪談中,學生也談到“更希望能去養老院實踐,只有接觸真正的老人,體會才更深”。因此,必須加強老年照護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在老年照護機構的真實環境中跟崗、頂崗實踐,提高培訓質量,提升學生的培訓體驗。

結  語

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遴選工作為老年照護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提供了新路徑。與大型、超大型企業相比,國家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的“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等組合式激勵政策對老年照護機構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學校要主動作為,到企業宣講解讀政策文件,與企業一起根據培育、遴選條件制訂建設方案,開展建設工作。在共建、共管、共享的實踐中,實現校企共同發展,建設高水平的老年照護專業校外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PATTON MQ.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credibility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J].Health Serv Res.1999,34(5PT2):1189-1208.

[2]CRESWELLJW.Educational research:planning;conducting,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M]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2020,676.

[3]楊海紅,戴莉,陳秋香,等.基層醫院首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護士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0,20.

[4]劉明.Colaizzi七個步驟在現象學研究資料分析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1):90-92.

[5]謝盈盈.1+X證書制度深入實施的功利可能:透視、反思與超越[J].教育與職業,2020(23):37-43.

[6]鐘月云,劉麗華.工作分析法(DACUM)在制定護理管理崗位能力標準及績效評價標準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8):133-136.

[7]覃川.1+X證書制度:促進類型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保障[J].中國高教研究,2020(1):104-108.

[8]戴勇,張錚,郭瓊.職業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的思路與舉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9-32.

[9]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2-4-2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5/09/content_5689354.htm.

[10]何夏陽,宋文娟,王立軍.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護理專業課程的融合方案設計[J].中國職業教育,2020(6):18-21.

(張揚、牛西武: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