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深入貫徹職業教育改革要求,高職“建設法規”課程改革應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將實踐領域的工作任務轉換為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開展學習情境的開發設計,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提高課程的教學體驗。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  改革  學習領域  學習情境  實施要點

課題:陜西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度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專項課題《工作過程導向的“建設法規”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22SGZX33)。


引  言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高職“建設法規”課程作為土建類學科的基礎課程,本身具有法律條文數量多、抽象、專業性強等特點,傳統的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的灌輸,缺乏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佳。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施課程建設改革是全面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路徑。從正確分析工作任務入手,對職業需求進行崗位確認,打造有利于崗位發展的教學內容,形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學項目、教學環境、考核方法、教材建設的一體化建設,從而培養與工作環境要求相適應的人才隊伍。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高職“建設法規”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根據工作任務開發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的改革探索,使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對接崗位需求,面向就業。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重要陣地,我國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始終重視人才培養的創新與發展。傳統的職業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理論教育,學生能夠參與實訓的機會較少,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技能等方面,學科知識都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理論和技能之間的關系,更不能完整有效地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職業教育出現了校內教學與工作實際相脫節的現象。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展專業化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學生帶入理論和實踐的中心,各項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實現資源上的對接,整合了教學內容,明確了學習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組織者作用,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建設中以工作為導向學生就會充分掌握職業技能和程序性的知識,學生的需求和職業能力方面實現一致性建設,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強化專業人才培養,突出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了現實價值,學生能夠有多種能力應對未來工作挑戰。

“建設法規”課程建設與改革總體實施方案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學生發展為主,注重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深化課程改革,按照課程體系發展方向調整課程結構,確定學時比例,明確教學規范,突出職業教學特色建設,推動學校和企業多方參與,引導團隊合作,實現學校和企業的互利雙贏。

在實踐過程中重視課程開發、教學設計和課程評價管理,強化資源應用,積極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在教學方案上有效配置資源,實施多階段開發,有效分析學生能力,設定指導方案,做好專業化、核心化管理。在課程設置、排序編排等方面,融合多種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專業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能力全面提升。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總體設計,采用市場調研方式,確定職業需求,根據職業工作過程,分解明確崗位工作內容,根據工作過程的步驟和程序分解相關任務,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在學習領域明確崗位能力需求,在課程設置方面實施職業能力建設,將大目標轉化為小目標,根據學生的學情開展教學工作,由簡到難,由單一到復雜,在程序過程中明確先后順序,按照實際工作程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進行相應職業能力訓練。

明確學習情境,創新學習環境。根據學習領域要求實現單元建設,達成學習目標,有效策劃學習環境,合理地劃分理論學習和實踐內容,將各種內容滲入到教學設計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

“建設法規”課程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要想使教學與實踐工作緊密結合,首先需要確定學生未來面向的工作崗位,明確崗位對從業者的具體要求,總結出該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是職業行動中的具體工作領域,是用完整、有代表性的職業行動反映本職工作關系的具體職業工作。土建類專業的學生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從事的崗位種類較多,例如,招投標工作人員、合同管理員、質量員、安全員、監理員等,每一類型的崗位不僅要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術技能還需要具備與建設工程相關的法律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與素養。雖然不同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不同,但是從業人員都要具備建設工程法律事務的處理能力,因此我們將“建設工程法律事務處理”作為一個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

20240409095449838-63-88a62.jpg

“建設法規”課程學習領域開發設計

課程學習領域開發主要圍繞工作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對該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時分配等要素進行系統規劃設計,將原有的課程知識體系依照工作過程進行拆解與重構,使得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相匹配,覆蓋工作全過程,形成較為完整的、各環節相互銜接的學習體系。通過下表對“建設法規”課程學習領域的設計進行歸納。

20240409095449833-91-70e69.jpg

“建設法規”課程學習情境開發設計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來進行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開發,目的是讓學生更真實地體驗學習內容如何在實踐工作中進行運用,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和主體,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結合學習領域的設計開發,將學習領域進一步細化,分解為多個具體的學習情境,為學生創設模擬工作場景的學習環境,以工作過程為背景逐步完成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

20240409095449921-40-b37dc.jpg

1.學習情境總體設計

“建設法規”課程作為土建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內容涉及工程建設過程的所有主要環節,在情境劃分上要充分考慮各學習情境間的邏輯順序和相互銜接,在前期學習領域的歸納基礎上,按照不同業務類別劃分為8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工作)情境,并在每個情境中又細分為若干個子任務,之后將教學實施活動融入各工作任務場景,與建設工程法律事務處理的工作過程相結合,從而實現“以工作引導學習,以任務驅動學習”。

2.單個學習情境設計

單個學習情境設計是針對某一特定學習情境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分別進行描述,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能力等,體現了學習情境的組成要素及實施要求。同時結合課程思政教育要求,在學習情境中設計思政元素,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本文選取“學習情境4”為例進行介紹。

20240409095449956-70-b7c43.jpg

“建設法規”課程建設與改革實施要點

為保障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實現學生從知識到技能的遷移和轉化,以下幾方面應作為實施要點:

1.加強校企合作,融入實際工程項目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建設法規”課程改革的實施要突出實踐教學環境的建設,學校要與企業合作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全程展現工程建設的真實情況,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依托,如以某工程的建設過程為背景,從發包承包、招標投標,到施工建設、直至竣工驗收串聯起工程法規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實際項目的調研、資料的查閱,提煉出其中的工程建設法律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實踐過程中按照工作流程操作,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培養多重職業技術能力,增強學習的體驗感和收獲感。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分析,采用多種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法條容易被理解掌握,同時開拓學生思路,常見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法、任務驅動法等,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結合不同學習情境的特點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學習情境3——建設工程招投標法律事務處理,可以采用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工,模擬工程招標、投標及開標的過程,熟悉工程招投標的程序規定;學習情境1——建設工程許可法律事務處理、學習情境6——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律事務處理,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法,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發生的個人或企業違法掛靠行為,理解我國的工程資質管理制度,通過搜集、分析工程質量事故案例,掌握工程質量責任制度……在學習情境中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積極融入教學過程、主動進行探究,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3.開發工作手冊式教材

傳統的建設法規教材形式和內容較為陳舊,不能滿足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需求,新型教材的開發要充分結合行業發展現狀,明確職業發展要求,教材的內容結構以崗位能力為核心,在各項工作中把握行業發展主線,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讓學生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按照工作任務考核設定教材內容。工作手冊式教材具有對工作實踐的指導性,針對不同類型建設工程法律事務提供相應的解決依據和方法,并結合預設的典型案例和實訓任務使學生對同一類問題的處理學會舉一反三,實現“做中學,學中練”。同時,積極引入企業人員參與教材的開發編寫,及時反映行業產業的最新發展,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在教材使用過程中,需要關注立法機關最新動態和國家出臺的有關工程建設方面最新法律規定,及時更新完善教材內容。

4.改進考核評價機制

加強過程性考核和綜合評估,實施多元化的管理。過程性考核側重考核學生在完成學習情境任務過程中的應變能力、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能較好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業務水平。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既接受來自學校的評價,也包括來自企業的評價。學生在能力提升方面,考評標準是綜合性的,既包括課堂表現、平時測驗,也包括實訓任務完成情況等。

結  語

“建設法規”是一門集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基礎課程,對于土建類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崗位必備的法律知識,更要在工作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工程建設實際問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建設和改革,打破了傳統的學科型教學體系,按照企業現實要求的工作任務和情境來匹配與之相適應的課程模式,實現了學習和工作之間的有效銜接,構建了工作領域和學習領域之間準確對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了解工作過程的實際情況,以此更好地開展理論學習。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建設法規”課程建設與改革是一種程序性的設計,也是一種特定的職業發展體驗,有助于學生實現從“知法、懂法”到“守法、用法”的知行合一,培養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自覺執行工程建設法律規定,適應建筑行業法制化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段小平.開展“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開發與建設”課程改革工作的幾點啟示[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7(1):42-43.

[2]趙志群.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與學習任務設計[J].職教論壇,2008(12):3.

[3]楊敏婕,蔣杰,胡櫸丹.土建類專業“建設法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5):73-76.

[4]王雯,韓錫斌.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混合教學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68-72.

(龍晶: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