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日益深化,其中就涉及虛擬教學,這種創新教學模式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將會計課程與人工智能進行有機融合,使信息技術與會計課程教學融合更為深入。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會計行業的變化,針對會計專業虛擬實踐教學面臨的挑戰,提出開展虛擬化實踐教學改革途徑,以彌補會計專業日常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可以受到良好的會計素養及實踐能力培養,更快地進入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新模式。

[關鍵詞]人工智能  會計專業  虛擬化教學  新模式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課題《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研究》中的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22KCSZYB-01)。


引  言

在網絡與信息化發展背景下,虛擬實踐也轉變成極具特色的實踐新模式。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產生了諸多信息技術,其中涉及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虛擬實踐還進一步在軍事訓練、影音娛樂等領域獲得較為廣泛的運用。在網絡信息化發展背景下,由于區塊鏈、云會計等創新技術的持續涌現,并獲得急速發展,深刻影響到當前的職教體系。在此背景下,高職會計課程教學必須要緊密結合當前社會和科技發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會計人才。在開設相關課程時,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其與高職會計課堂融合,進而實現高職會計課堂快速發展。

正確認識虛擬實踐教學

1.虛擬實踐教學的實質

開展虛擬實踐教學是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科學運用的創新教學手段。在這種創新教學模式下,教師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先進信息技術進行綜合運用并進行虛擬教學。該教學模式從本質角度來分析就是將需要教學的內容借助計算機加以虛擬化,使得原本客觀性的活動通過虛擬方式開展。由此可見,這種創新教學模式就是將互聯網等系統作為載體,使得師生形成緊密關系,并利用其中的中間系統讓現實與虛擬得到融合,而且還在時間、空間層面上具有相對獨立性。從科技未來發展走向來看,現實與虛擬實踐必然相互關聯與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促進社會更為快速的發展。

2.虛擬實踐的劃分層次

在網絡技術、計算機圖形技術等不斷進步的背景下,虛擬世界也由過去的二維平面升級到三維立體,不再局限于視覺,能夠對虛擬世界進行多元化感覺,同時也意味著虛擬世界實現了革命性的創新發展。在此背景下,虛擬實踐概念層次主要為:第一層,與計算機進行交互,利用屏幕開展平面虛擬實踐活動,該層次活動主要代表為瀏覽網頁、文字處理等。第二層,其復雜性顯然要超過第一層,要利用計算機屏幕對立體動畫進行模擬,而且還將動畫和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升級和優化,這就為第三層教學實現與優化提供良好支持。在第三層虛擬實踐過程中,需要借助于各類虛擬裝置,不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能夠真正實現虛擬教學。借助這種先進技術開展高職會計教學,可以更好地滿足高職生多元化學習需求,而且還能對實踐活動進行多層次細分,之后對其進行科學規劃,更科學地開展虛擬實踐教學。

人工智能時代會計行業的變化

會計需要將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立足憑證,通過科學技術對單位或者機構的資金流動進行全面、系統、綜合性的監督與核算,并向需求者提供專業的會計信息,為其經營管理提供支持。由此可見,會計實際上就是一種提升單位或者機構經濟效益的經濟管理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會計的工作方法也從過去的手工操作,逐步演變成機械操作,隨著人工智能(簡稱AI)技術的進步,自動化操作也擁有了智慧性,并使得會計產生了以下改變。

1.會計信息迅速聚集

會計信息即對實際記錄進行核算或者預測,折射出會計主體資金的流動情況,并能為人們理解與接受的各種資料、數據與消息總稱。因此會計信息可以對企業財務、經營業績等進行展現,并能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支持。在AI時代,人們可以利用人工錄入、自動化識別系統等方式對會計信息進行采集;利用網絡系統對信息進行傳輸或者共享,使不同會計信息進行快速集中,有助于對企業的運行進行更為精準、實時、全面的了解。

2.會計業務高度集成

資產管理、會計核算、采購管理、票據管理、薪酬管理等都屬于會計業務范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信息系統可以打破“外部”和“內部”會計服務的約束,根據信息化以及管理階段的內部條件,對會計業務流程進行重設,實現管理會計、核算會計以及財務會計三者的緊密結合,創建具備高度集成的會計信息體系。

3.會計作業精準高效

第一,傳統會計作業涉及大量信息錄入與篩選,這都需要通過人工方式完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失誤,這不僅對結果帶來偏差,同時還需要會計工作者對失誤原因進行尋找,使得工作難度顯著增強。運用AI技術能對這種人工失誤進行最大限度消除,即便是前期會計信息產生失誤,該技術也能給予及時報警,提前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升信息處理精準度。第二,機器是沒有任何情感的,在工作時也不會產生任何疲勞感,它們只需要有充足的電量供應,就可以無休止地工作。相較于機器,人工會計師工作時間就非常有限,很難做到不休息整天處于工作狀態。因此,人工智能取代傳統會計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工作效率,同時這也是各個企業引進人工智能的重要原因。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虛擬實踐教學面臨的挑戰

1.教師對虛擬實踐教學認識不足

虛擬實踐教學進行實施之際,部分會計專業教師對這種教學概念、方式缺乏正確理解,進而使他們對這種教學模式不能科學運用。還有一部分教師甚至認為這種創新教學模式效果并不佳,而且還容易帶來教學內容的混亂。通過對該教學模式進行調研可知,大部分會計專業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依然沿用過去的經驗,對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抵觸。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對這種創新教學模式缺乏科學認知,這也是教師在實施虛擬實踐教學所面臨的重要困境。當然,在使用該創新教學模式時,還需要對教學裝置與資源進行科學運用。不過從實際調研結果來看,很多高職院校有關的教學資源與設備存在著顯著匱乏現象。部分教師在實踐中更是獨自開展,缺乏專門的交流平臺。全國性實踐教學平臺尚未投入運行,在此環境中就很難對有關教學資源進行科學整合,也不能對相關資源進行科學利用。

2.會計課堂虛擬實踐教學缺乏管理的規范性

無論哪一種新興技術,在其演變之時都需要構建科學管理制度,并對其進行規制。然而,根據相關調查顯示,高職會計課程對虛擬實踐教學進行運用尚未得到科學的規范管理。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環節,由于受到相關實踐觀念作用,并不能將其融入教學計劃。此外,由于虛擬實踐教學缺乏相應的規范管理,使得會計專業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科學運用這種方式。教師在運用此實踐教學之際還缺乏科學管理策略,這樣就很難對會計專業教師行為加以規范,使會計專業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盲目性,因此無法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面臨擇業的挑戰

從AI技術本質角度來分析,該技術的運用有助于升級社會生產力。在此背景下,必然對教育發展帶來顯著挑戰。尤其是高職教育,更是處于技術革新、生產力發展的前線,因此高職教育面臨的挑戰最為顯著。AI技術經過多年發展,普華永道等機器人成功投入使用,這也進一步推動AI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深入運用,基于網絡可以通過AI技術完成財會自動化服務逐步成為現實,對傳統會計工作模式進行了徹底顛覆。第一,會計很多工作具有重復性與機械性,也不需要特別技術,這類崗位容易被AI技術所取代,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處理一些編制報表、過賬、計算以及數據輸入相關的工作,網上報稅、云報銷、財務信息同步處理、大數據會計等智能化財務軟件已成為現實,這也使得會計行業面臨著較大的挑戰。第二,AI技術持續發展,尤其是和智能醫生、汽車、家居等具有密切關系的創新技術更是融入不同行業。因為AI技術具有技能偏好性,它與技能之間有著顯著互補關聯性,這樣必然會對技能型崗位帶來沖擊,相關崗位的人才就業就會受到負面影響。從財會角度來分析,AI技術的使用會進一步減少崗位分工,基礎會計,尤其是核算崗位人員的就業空間被顯著壓縮,他們會面臨著轉崗或者失業風險。

4.管理會計課程教材陳舊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教材主要內容是西方理論,這些理論既不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也沒有融入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財務管理課程、管理會計教材以及成本會計重合的內容較多,管理會計教材主要是對管理會計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缺乏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的案例分析,沒有工作手冊式教材。教材中對會計數據進行了最低限度的整合,會計教材內容無法與“1+X”證書考核相對接。

高職會計專業虛擬化教學的改革方法

1.教師更新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

教師的教學行為與他們的教學理念有很大關系。會計專業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適當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探索一種更具現代思維的教學方法。會計專業教師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也不斷加強自己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是會計專業虛擬實踐教學的關鍵基礎。與此同時,會計專業教師對待傳統教學觀念要持以辯證態度,在繼承中發展,在傳統科學教育觀念的基礎上更新自身理念,保證相關教學的科學合理性。

2.整合與開發虛擬教學實踐資源

首先,以會計行業為對象,創建虛擬實踐教學平臺。在此平臺上進行教學,可以借助主題紀錄片等多元化活動開展,同時增加課程的思政元素。當然,在綜合開發虛擬教學實踐資源之際,還需要強化網絡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對有關教學資源加以科學發展與整合,使得學生在學習環節,擁有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人工智能時代,可以聘請虛擬會計專業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套與學校進度相吻合的專業課程。學生可以隨時跟虛擬教師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詳細講解,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意見不斷調整自身的解答方式,直至學生真正理解。其次,科學整合教學資源,為教師日常教學提供重要資源支持。為此,對教學資源進行科學整合,有助于強化教學內容整合,并能為教師提供可被利用的優質教學資源。網絡上擁有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在甄別和篩選各種資料時,教師還應具備強大的信息審查和篩選能力,確保所收集到的教育資源可以應用于教學實踐。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高職院校要科學地發展及應用虛擬實踐教學,其必要條件是要與相關會計企業進行充分合作。利用校企融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關的會計實踐教學,使學生充分了解相關內容,并適時開展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

3.規范虛擬實踐教學管理

對虛擬實踐教學進行實施之際,要對教學方式進行科學規范,增強教學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對該教學方式進行管理之際,還需要科學把控實踐課程與教材內容進度,并對授課模式、課時等進行科學管理,使得虛擬實踐教學能夠在科學的范圍之內進行有效開展。這種創新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對這種教學模式缺乏科學認知;教學資源還沒有獲得高效整合;教學模式在管理上還缺乏規范性等。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就必須要注重校與企、校與校、家與校之間的合作,同時還需要積極運用網絡思維對相關資源進行開發與整合,推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對教學進行科學管理,使得虛擬與現實科學融合,切實有效提升虛擬實踐教學的效果。

4.選用優質教材

會計課程教材應該使用國家級規劃教材,教材中要有練習題,讓學生可以學練一體化。高職如果想自編教材,必須將一些實際案例進行納入,定期更新、修訂教學內容。高職院校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和大型企業進行合作,聘請實務專家參與到教材編寫中,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性。教材可以采用教育部所提倡的工作手冊式或者是活頁式進行制作,管理會計課程教材制定也要緊跟目前教育形勢。

5.虛擬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由于AI與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對傳統會計教育以及會計行業帶來極大挑戰,高職院校需要與時俱進,積極革新。將互聯網和AI進行有機融合,就需要使用很多前沿科技。當然,想要實現這兩大技術的融合發展,就需要大量高技能、高技術人才的支持,而且對這些人才的創新、綜合、遷移等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為此,用人企事業單位自然對那些具有以上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更為垂青,作為高職院校就需要通過教育模式的革新,為社會培養一批與其需求相對應的人才。職業教育主要是為基層工作人員提供高水平的教育,相較于本科、應用型本科、研究生教育,職業教育更多培養的是實踐型人才,而且本身從教育定位上也是為社會培養技能技術型人才。從高職教育角度來分析,這類人才定位體現在:為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等提供基層技術工作者,使之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與知識,擁有基礎的文化素養與知識。

結  語

人工智能背景下,虛擬實踐教學是會計專業教學一種全新的嘗試。對會計進行虛擬實踐教學,需要將有關內容進行虛擬化、數字化轉變,然后通過先進的虛擬設備開展實踐教學,可以基于科學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還可以將原先的二維教學內容進行立體化轉變。此外,若要對該創新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落實,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教師需要對陳舊教學觀念進行革新,積極應用新型教學設備與創新教學方法。學生則需要積極配合,并對有關設備進行合理運用,從而切實有效發揮虛擬實踐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湯海峰,李臣亮,周毓麟,劉艷.對微生物工程類虛擬仿真實驗建設與共享應用的思考[J].生物工程學報,2021,37(12):4439-4445.

[2]秦川,甘昕艷,高翔,唐曉年,鄧雪蓮,沈劍敏.基于虛擬系統技術在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視界,2022(4):57-59.

[3]鄭興東,趙春宇.“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實踐與探索——以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41(9):133-139.

[4]劉玲玲.供應鏈與新基建時代下高校“人工智能+會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踐應用研究[J].中國儲運,2022(2):118-119.

[5]龐夢微,季平,宋錦璘,董艷玲,蔣琳.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口腔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與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2,36(1):55-59.

[6]林昆,鄭霖娟.基于輕量級虛擬化技術的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云服務平臺的研究與實現[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23):254-256.

[7]孫卓,周弈珺.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人才職業能力培養探索——基于會計人才供需雙方的調查分析[J].商業會計,2021(1):117-120.

[8]袁野,劉壯,萬曉榆,劉石.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人才政策的量化分析、前沿動態與“十四五”展望[J].重慶社會科學,2021(4):75-86.

[9]吳讓軍,簡單.智慧財務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三橫四縱五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3):38-42.

[10]陳炳豐,謝光強,朱鑒.基于Fusion Compute的虛擬化技術在計算機實驗室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2,39(4):224-227.

[11]鄭梅青,劉舒葉,嚴玉康.新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新型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7):25-29.

[12]劉勇,王忠義,胡晶晶.基于云計算和虛擬化的計算機網絡攻防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4):286-287.

[13]周杰.下一代互聯網新技術背景下高職傳統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1):37-39.

[14]陳婷,劉海燕.“1+X”證書制度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開發實施——以“虛擬化技術”課程為例[J].現代信息科技,2020,4(21):181-184+187.

[15]張學芳.中高職銜接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以江蘇省泰州市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10):183-185.

(楊紅: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