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聚焦政治引領、立德樹人、輻射帶動、服務社會,有形有感有效推動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聚焦政治引領,匯聚民族工作合力。堅持黨委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促進各族師生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發揮統一戰線、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黨委統戰部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協同聯動,形成齊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黨員干部培訓、新生和新教工培訓內容,列入思政課要求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推動教育與創建相結合、育人與研究相促進。

聚焦立德樹人,全面提高育人質量。一是用好思政課程主渠道,在思政課中明確課時、知識點和授課重點,著重講好中華民族發展史,講清楚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在“中國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等20余門人文社科的通識課與基礎專業課程中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課程思政創新實踐。二是上好入校入學第一課,組織新生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用愛國奮斗精神滋養各族學生健康成長;在新教工培訓、新生養成教育中設立“黨和國家民族工作政策解讀”專題,教育引導師生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三是抓好第二課堂主陣地,持續開展“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等實踐研學活動,帶領各族學生骨干赴延安、梁家河、照金等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

聚焦輻射帶動,促進交往交流交融。一是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隊”,主辦首屆陜西省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微宣講比賽,發起成立“西北高校青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聯盟”,推動西北高校青年學生共同參與微宣講,推動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化教育機制。二是自2015年以來,學校累計組織830余支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數千名各族學生,奔赴民族地區,深入基層一線,通過主題宣講、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各族學生走進內地民族班、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站,提供國家通用語言推廣、法律知識普及志愿服務、假期課業輔導等,打造“同心筑夢”志愿服務品牌。三是發起舉辦第一屆、第二屆陜西省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交流會,推動全省高校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走深走實。定期舉辦少數民族趣味運動會,深入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書院活動,每年累計超過千名各族學生、5000余人次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體驗和日常鍛煉之中。

聚焦服務社會,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一是依托國家民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陜西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陜西省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基地、陜西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與訓練基地等平臺,支撐多學科專家學者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學術研究和資政建言,為民族事務治理提供科學建議。組織動員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研究和建言,連續3年獲評全國民委系統信息工作先進集體。二是對口支援新疆大學,推動實現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質量、學校管理水平“四個顯著提升”。選派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深入阿里等地區巡診義診、指導幫帶,提升當地醫療技術水平,為當地培養一支水平高、帶不走的醫療隊。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支援云南施甸發展,大力推進教育幫扶、醫療幫扶、智力幫扶、產業幫扶、消費幫扶等,取得積極成效。向民族地區大力選派掛職干部,促進民族團結、推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