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潼關縣教科局以服務教育現代化為宗旨,以“深化應用、融合創新”為核心,聚焦教育信息化集中發力,推動“互聯網+教育”健康發展。

一是聚焦基層需求,強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著眼教育信息化從1.0進入2.0的時代變革,積極對接全縣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摸清教育信息化底子,緊緊圍繞基層學校對多媒體設備、高速網絡、資源匯聚、校園安防等設施設備的迫切需求,依托各類教育項目資金,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多媒體設備購置及更新、老舊微機室及校園監控等基礎信息化設備的更新換代,積極配備便攜錄播設備、師生用教學終端;聯合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實施聯網攻堅行動,推進學校寬帶提速升級,加強校園有線、無線網絡管理,為學校提供快速、穩定、綠色、安全的網絡服務,積極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二是聚焦師資培訓,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認真實施國培、省培項目,積極開展縣級培訓,督促抓好校本培訓,以“班班通”等信息化設備的深度使用、網絡空間建設應用、國家省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的應用、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理論、方法為重要培訓內容,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中小學教師多媒體教學應用暨信息素養提升培訓,積極開展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備課、授課、研修、家校互動等教育教學活動,為推進“互聯網+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化教師隊伍。

三是聚焦應用驅動,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深入挖掘常規錄播、遠程互動、智慧課堂等信息化設施設備硬件、軟件使用功能,探索多媒體設備環境下的新型教與學模式。探究“城區校帶農村校、優質校帶薄弱校、優秀教師帶普通教師”的智慧教學路子,推動形成“堂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設備使用新常態。組織廣大師生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各類教育信息化應用大賽,以賽代培、以賽促學、以賽激用,廣大教師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內生動力得以激發,同時結合教師網上“曬課”和“優課”推薦,組織教師看課學課,開展網絡教研,推廣優秀案例,“人人用資源、課課有案例”的教學應用環境逐步形成。

四是聚焦示范帶動,不斷促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圍繞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建設應用、信息技術應用、數字校園建設、保障工作措施五個方面開展全縣教育信息化應用示范校創建工作,聚力做好市級數字校園建設,強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著力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教育評價、生活服務等場景應用信息化,加快促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實現數字校園全覆蓋,形成“示范引路、區域推廣、分類推進”的工作格局,促進全縣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

五是聚焦網絡安全,保障教育信息化穩定發展。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教科局成立了教育系統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一把手”負責制的網絡與信息安全責任制度,制定完善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嚴格落實網絡安全各項要求,加強技術防護和網情監管,加強信息系統的等級保護,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的宣傳培訓工作。指導學校建立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項制度,進一步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和妥善處理危害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