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接近尾聲,開學的腳步近了。一想到開學就焦躁不安?寒假作業還沒寫完?怎樣調整身心狀態進入下一學期?這些提示請收好。

“開學綜合征”上身怎么辦?

“開學綜合征”指的是從長期假期狀態轉入開學狀態時導致的對難以適應學校生活產生的焦慮和恐懼、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升學壓力等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喚醒。它的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無緣無故發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伴有頭痛、胃痛等軀體不適癥狀。

(圖源:CFP)

“開學綜合征”一般會持續一段時間,對孩子正常學習、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經老師、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孩子的自主調節,多數孩子的不適表現將逐漸消失,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大的影響。但如果癥狀較重或癥狀持續存在,則會導致孩子無法堅持完成學業,可能發展為軀體形式障礙、適應障礙、焦慮障礙等。當“開學綜合征”癥狀較重,自我調節也無效果,或持續時間較長,超過兩周并未自行好轉時,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怎樣調節身心,應對“開學綜合征”?以下是一些提示。

1.調節生物鐘

假期在家,孩子們經常一覺睡到中午。開學在即,生活節奏將馬上發生變化,最好的辦法是從現在開始遵從與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按照平日上學的時間起床、睡覺、學習、運動,有規律地作息,這樣會更快進入上學的作息。

2.電子產品戒斷

春節期間,一些學生可以接觸到平常在學校被限制使用的電子產品。春節即將結束,手機、平板、電腦也將被書本、作業替代。這時候,可以做一些抽離虛擬世界的活動,例如戶外運動、開學準備等,也可以提前聯系同學和老師,分享見聞和假期“新鮮事”,相互關心,積極主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檢查作業,查漏補缺

同學,你的寒假作業做完了嗎?放松的假期生活往往讓人忘記作業,是時候回看一下寒假作業還有沒有缺失的!還可以回看假期,做個小總結,為新的學期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這樣的目標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要開學了,家長怎么做?

開學前后,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關注。

(圖源:CFP)

一方面,家長要樹立積極防治“開學綜合征”的觀念和防微杜漸的意識,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和孩子交朋友,滿足孩子的安全感、被尊重感。

另一方面,臨近開學時,家長要幫助孩子逐漸進入學習狀態,并耐心詢問及傾聽孩子訴說的困難和痛苦,對孩子表達出真誠的關心和理解,反復疏導及鼓勵,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整。

謹防傳染性疾病

開學后,人群聚集,此外氣溫回暖,換季需防治傳染病。

(圖源:CFP)

1.密切關注官方關于傳染病(如新冠、流感等)的信息,做好疾病預防的相關工作,及時對孩子進行傳染病防治教育,讓孩子掌握一定的傳染病預防知識。

2.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注意防扎堆、防踩踏。

3.保持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及時清理垃圾。

4.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不隨意用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刷牙杯等潔具。

5.告訴孩子少吃油炸、煙熏、燒烤的食品,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冷菜、不喝生水、不吃“三無”食品,謹防食源性疾病。

6.引導孩子適當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以抗“病”。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