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城市的孩子們組成科學探索團,探索山海奧秘,感受人文創新;玩轉創意挑戰,假期多實踐多探索;高校實驗室寒假搖身一變科普樂園,吸引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學習……這個寒假,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充滿濃濃的科學味。一起來看——

廣東深圳:在山海連城間,科學教育“雙向奔赴”

近日,陜西省延安市新區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校的10名學生與10名深圳學生組成科學探索團,分別深入國家級前沿科學實驗室、深圳自然山海腹地以及人文創新精神核心地帶,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研學。

自然共生,在山海之間探索無窮奧秘

同學們先后來到仙湖植物園與深圳蛇口郵輪母港,開啟科學探秘的山海之行。

圖片

延安學生探秘仙湖植物園蘇鐵、陰生植物

在仙湖植物園,同學們先后探訪了蘇鐵園、陰生園,感受植物在自然中的奇妙生態,并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植物葉性狀與物種共存關系”的課題實踐研究。

在蛇口郵輪母港,一眾師生一同登上“大灣區二號”,在深藍海洋上欣賞大灣區的美景,感受海洋的魅力。在航行途中,來自深圳先進院的任彥霓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節“海洋主題小課堂”。任老師針對海洋基礎知識、海洋生態、海洋科技、海洋藍碳以及海洋環境保護等領域展開了生動形象、內容翔實的科普講解。借助游輪上配備的國內首個海上高科技虛擬海洋體驗館,同學們得以在多種多樣的科學實驗和模擬設備里體會到探尋海洋的樂趣。

圖片

延安、深圳學生共同聆聽海洋科普課程

圖片

學生們通過3D投影感受海底世界

人文創新,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進一步

為感受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創新精神,同學們來到深圳鋼結構博物館進行參觀,了解世界鋼結構的發展歷程、探尋中國鋼結構的崛起之路以及感受鋼結構的文明氣韻。北京鳥巢、深圳“春繭”等中國知名鋼結構建筑的拆解介紹,讓一眾學生驚嘆建筑的奧妙,感受到了建筑家們嚴謹的科學思維。眾多卓越建筑家在綠色發展理念下打造的智慧建造,更是為這群新生代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江蘇南京:參加創意挑戰,玩轉科技充實假期

隨著“繽紛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動開啟,江蘇南京便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舉辦多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中小學生的寒假生活增添“科學味”。

1月21日—22日,“金陵杯”和鳴6.0創意制作挑戰賽舉行,來自寧、港、澳、臺、閩五地的102支隊伍,760余名師生齊聚南京,展開智力與創意的角逐。

盡管比賽的任務十分復雜,但這并沒有難倒參賽選手,不少小選手表示非常享受這項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因為比賽不僅考驗動手能力,更考驗了大家的腦洞程度。

不少學校更是將此項比賽開發成校本化的綜合性課程,將更多的學生引入科技創新學習中,通過探究、設計、制作、測試、反思的全過程參與,讓學生學會了通過多學科協同解決問題。

圖片

與此同時,不少學校的寒假科技活動周也已經啟動,吸引了眾多孩子來參與。就在前不久,成賢街小學的學生們走進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穿戴式心臟-睡眠-情緒智能監控實驗室,開啟了星光聯盟寒假科技周的研學之旅。孩子們在專家的引領下,通過知識講解、實地感受了解有關《情緒健康》的話題。

圖片

不少學生都表示,學校的假期作業以實踐類為主,也鼓勵孩子們多實踐多探索,因此他們能參加這樣的活動會感到特別開心,也會覺得寒假過得非常充實。

湖北十堰:高校實驗室寒假變身科普樂園

“這種蘑菇可以吃嗎?怎么分辨蘑菇有沒有毒啊?”“為什么音樂響起來,回形針就會跟著跳舞呢?”近日,漢江師范學院各大實驗室場館迎來了一群熱情好學的“特殊”學生。他們是來自湖北十堰市人民小學三(12)班的30余名小學生,以及陪同的家長。通過登錄漢江師范學院官網預約通道,獲準進入實驗室,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感受科技的力量。

圖片

據悉,為參與湖北省教育系統“百校百館”行動計劃,漢江師院精心部署,寒假期間,同時對外開放生物博物館、物理演示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無機化學實驗室和VR應用展示館等5個場館。

在該校生物博物館,可以參觀各類植物、蝴蝶、蘑菇標本,學習如何制作標本。在物理演示實驗室、無機化學實驗室,可以跟著老師做實驗,探索萬千世界的奧秘。在人工智能實驗室,可以遙控投籃機器人,領略科技的神奇力量。在VR應用演示館,可以觀摩神奇的3D打印,戴上VR眼鏡沉浸在奇幻的虛擬場景。

圖片

“孩子剛剛結束期末考試,換個輕松有趣的環境,既是一種放松,也是換一個環境學習。希望她能通過參觀,加深對大自然的理解,激發探索、研究的興趣。”一名陪同孩子的家長表示。另一位陪著外甥女來參觀的外婆表示,這些稀奇“玩意兒”,以前都沒有機會看到,真是開闊了眼界。

圖片

負責生物博物館講解的教師周向宇介紹,館里展出的均是學院師生們深入鄂西北野外采摘和制作的標本,介紹給中小學生了解認識,他特別有成就感。“講好場館里的‘大思政課’,讓孩子們愛上自己的家鄉。”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