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受訪大學生于假期開展志愿服務
一群“閑不住”的00后擔綱“新春熱心人”
作者:程思 畢若旭
發布時間:2024-02-28 19:40: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迎接龍年的倒計時數到“零”時,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消防救援專業的洪耀寧正在家鄉湖南省吉首市的煙花集中燃放廣場上,一手拿著急救包,一手提著滅火器。作為共青團吉首市委員會志愿服務隊的一員,除夕晚上10點,洪耀寧就開始在廣場上巡邏,一直到深夜12點半燃放煙花的人群散去。
就讀于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陳思妍今年大一,早在高考結束時就有做志愿服務意愿的她,終于在大一寒假穿上了志愿者的“專屬紅馬甲”。
利用假期時間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正在成為不少大學生的選擇。近期,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發起了一項相關問卷調查,共回收來自近百所高校大學生填寫的有效問卷3302份。調查結果顯示,91.16%的受訪大學生有過利用假期時間當志愿者的想法,65.72%的受訪者曾利用假期時間開展志愿服務。
這個寒假,00后在志愿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洪耀寧的家人看來,他放假了和沒放假沒什么兩樣。今年洪耀寧不僅自己“不著家”,還把讀初二的弟弟洪圖也帶走了。兄弟倆在吉首東站參與春運志愿服務。其間,有旅客反映一位七八十歲老人乘坐扶梯時摔傷,洪耀寧趕緊拿起便民醫療箱,找到老人后,他囑咐在一旁幫忙的弟弟洪圖,先不要著急移動老人,而是要檢查確認老人是否有心梗、腦梗等癥狀。所幸老人沒有大礙,只是臉部、手掌等有擦傷。于是兄弟倆一起把老奶奶扶起來,給傷口消毒后簡單包扎。學習消防救援專業的洪耀寧在學校里上過急救培訓課,學過如何判斷心梗、癲癇等突發疾病。來到志愿服務崗位的第一天,他就先了解了車站急救箱里有哪些醫藥用品,能夠應對乘客突發哪些病癥。
今年寒假首次體驗志愿服務工作的陳思妍,選擇成為一名醫院自助服務區的志愿者。2月1日,陳思妍穿上紅馬甲正式上崗,部分患者無法獨自完成掛號、取號、打印發票等操作,陳思妍就一步一步指導。在陳思妍看來,面對患者的需求,“再小心都不為過”。這種感悟緣于一次親身經歷。“一位父親帶女兒來看病,因為女孩一直在咳嗽,我就幫他們掛了呼吸內科的號,但過了會兒這位父親又回來了,告訴我掛錯了,醫生說應該掛兒科。”
這件事后陳思妍感到內疚:“因為自己醫療知識的缺乏,導致病人做了無用功。”之后遇到類似拿不準的事情,陳思妍會第一時間幫患者求助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士。
調查發現,受訪者選擇志愿服務的類型較為多元,包括社區服務(44.46%),環境保護(39.37%),敬老愛老(32.53%),青少年教育、看護(29.41%),宣講科普(19.62%),體育活動或賽事(10.42%),醫療義診(10.27%),等等。
這個寒假,廣州華商學院大二學生任美琳在由共青團深圳市羅湖區委員會、羅湖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辦的“愛心寒托班”擔任志愿者。舉辦愛心寒托班的初衷是解決當地雙職工家庭子女假期“看護難”的問題。兒時的任美琳就曾遇到過假期缺少父母陪伴又“無處可去”的情形,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陪伴、有意義的假期,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不遺余力地發揮自己的專業和特長,設置了關于傳統文化、天文地理知識、歷史故事、安全自護、體育活動等方面的課程。
近期文旅熱席卷全國,也有一些受訪大學生化身文旅志愿者。寒假之前,就讀于四川農業大學商旅學院的東北姑娘徐子君就在網上看到了東北的冰雪旅游熱潮。回到家鄉吉林省遼源市,遼源市文旅局正在招募的志愿者,她迫不及待地報名了。在徐子君的印象里,遼源市不是知名旅游城市,旅游業并不發達。但今年文旅部門組織的“悅動遼源冰雪歡樂薈”活動讓她打心眼兒里自豪,“看央視新聞節目中報道,開園30多天,冰雪主題樂園就接待了超過50萬游客。想到自己以志愿者的身份出了一分力,更開心了”。
對00后張楚陽來說,假期做志愿者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選擇。張楚陽是武漢理工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家住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毛陳鎮龍湖村。2月5日下午,張楚陽發現同村有村民提著暖水瓶陸續趕往高速公路方向,詢問后才知道,毛陳鎮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有不少車輛滯留,村民是去給滯留旅客送熱水的。張楚陽和母親便也加入志愿隊伍,母親回家燒熱水,他則去高速路邊的超市購買物資。
因為距離高速路最近的超市“幾乎被搬空了”,張楚陽只好繞路去距離高速路大約1公里的超市。雪天路滑,道路基本被大雪覆蓋,原本騎電動車僅需十幾分鐘的路程,現在馱著物資、推著車大概要走三四十分鐘。
第一趟,張楚陽提來一壺熱水,沿著車道邊一車車送,“能送多少送多少”。再后來他搬來泡面、礦泉水的時候,還沒等張楚陽送,周邊的旅客就聚攏過來。有次泡面被拿完了,一位司機詢問張楚陽,“泡面怎么賣?”張楚陽說不要錢,讓司機等一會兒,自己再去搬一趟。司機不好意思,說不要錢就算了,張楚陽只好“撒謊”,說等下回來再收錢。
當天,從下午兩點到5點,張楚陽和母親在高速路、家和超市之間往返,共搬來5箱方便面、3箱礦泉水、5包面包、7瓶燒好的熱水,以及一些水果。
在實踐中收獲成長,00后書寫別樣青春
調查發現,受訪大學生利用假期參與志愿服務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充實假期生活,填補空閑時間(69.47%);鍛煉自己,提升技能和各種能力(60.66%);幫助他人,為社會貢獻力量(57.66%);積累經驗,豐富個人經歷和簡歷(53.94%);增加閱歷見聞(50.73%);希望多與他人交流(34.22%);等等。
張楚陽購買所有物資花費了400多元,這些錢是他寒假在水果店兼職賺的。原本,他計劃把錢攢起來旅行用。但將“備用金”花光的他坦言:“買東西的時候沒想那么多,就想幫幫他們,覺得挺有意義的。”
張楚陽為滯留司機免費送食物的視頻被母親發布在了短視頻平臺,獲得了上萬點贊。當地有關部門、學校,還有身邊的同學都為他點贊,張楚陽有些不好意思,“本來覺得是一件小事,送了一點吃的給別人,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關注”。張楚陽說,他記得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外地人馳援湖北,所以當他看到很多司機被大雪困在路上時,只希望能夠盡一分力。
志愿服務的幾天里,陳思妍接觸了不少患者。一位患者在得知陳思妍是來參加志愿服務的大學生時,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那一刻陳思妍覺得“特感動”,也因為自己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而感到由衷的開心。
任美琳班上有個小男孩,有天將自己午休要用的被子忘在了家里。擔心小朋友著涼,任美琳就把自己的大衣給他當被子蓋。下午上課時,平日里淘氣的小男孩不但認真聽講,還主動協助任美琳制止其他小朋友上課說話。課程結束當晚,小男孩的家長在群里向志愿者們表達了感謝。“家長說小朋友回家后特別開心,和家里每一個成員分享今天發生的事,說他很喜歡這個班級。從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舉動會溫暖到一個小朋友,今后我會繼續嘗試有意義的志愿工作,溫暖更多人。”她說。
作為參與志愿服務的“老人”,00后洪耀寧已參與志愿服務50余次、共計600多個小時。在他看來,除了在幫助他人中找到個人價值,志愿服務還能應用和鞏固專業知識,為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查漏補缺。“作為未來的消防人,這也是我履行‘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莊嚴承諾的重要一環。”洪耀寧說。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大學生也在志愿服務中汲取能量,實現個人成長。74.05%的受訪者表示參與志愿服務能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和價值感;65.45%的受訪者表示會提升自身溝通、組織等能力;63.39%的受訪者表示會增長見識、更深入地了解社會;47.00%的受訪者則表示能結識新朋友。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參與志愿服務工作。”高二時,洪耀寧在母校創建了愛心公益社團,至今還不斷向學弟學妹傳遞志愿服務信息。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10后弟弟也可以在車站幫乘客查看車次、引導乘客去對應的檢票口。“讓我沒想到的是,他遇到一位眼鏡損壞的乘客,還幫人家修好了眼鏡。”在弟弟小小的身影里,他欣喜地看到,一代代青年志愿者將把奉獻的力量永遠傳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