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服務“一帶一路”美好人居環境建設
發布時間:2024-04-08 08:40:19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建絲路沿線美好人居環境為使命,充分發揮“建筑科技”學科和人才優勢,積極推動絲路沿線建筑類大學交流合作,加強建筑科技聯合攻關,推進人才聯合培養,服務絲路繁榮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主辦的絲路國際建筑科技大會現場
搭建大平臺,高站位推動絲路沿線大學交流合作。2023年10月20日,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以“共筑人類美好家園”為主題,舉辦了首屆絲路國際建筑科技大會,成立由23個國家45所高校組成的“絲路國際建筑科技大學聯盟”,召開人居環境生態科學等9個論壇。大會通過了聯盟章程和《西安共識》等文件,發布了《絲路國際建筑科技發展報告》《西部絲路沿線城鎮人居環境綠色發展報告》兩份報告。近年來,學校累計承辦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等“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和文化交流國際學術會議20余次,牽頭組建了“城市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3個國際合作平臺,為絲路沿線國家建筑類高校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平臺。
“絲路國際建筑科技大學聯盟”成立現場
產出大成果,高起點實施重大科研項目聯合攻關。學校結合我國西北地區與中亞國家環境氣候、資源稟賦相近等特點,聚焦絲路沿線城鎮化建設發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城鄉歷史文化保護等重大問題,不斷加強絲路沿線建筑科技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積極發揮“綠色建筑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打造建筑業“人機協同”綠色建造“國家隊”。與莫斯科國立建筑大學、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國立大學、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等高校、單位共同組建“一帶一路”綠色建筑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建筑光伏一體化、水資源收集和再生利用等先進綠色技術、產品的研究和推廣,引領絲路沿線國家建筑業生產方式變革,推動建筑業向清潔低碳轉型。近年來,依托學??萍紝@褜崿F技術成果產業轉化638項、形成產值25億元,為我國乃至絲路沿線國家的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絲路國際建筑科技發展報告》和《西部絲路沿線城鎮人居環境綠色發展報告》發布
促進大交流,高質量培養知華友華國際人才。學校持續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培養規模,在提升對“中國建造”“中國智造”等行業和學術標準學習能力的同時,不斷強化國際學生對中國國情文化的認知理解,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民間友好交流。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與中建國際等20余家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基地,為企業海外發展提供國際人才保障。來自巴基斯坦的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阿希姆獲第四屆亞洲表面、涂層及納米結構材料國際學術會議“最佳報告獎”;來自津巴布韋的該校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歐蘭獲陜西省“一帶一路教育宣傳大使”;來自坦桑尼亞的該校建筑學專業本科生連杰,畢業后回國參與當地中國企業建設項目。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就讀的國際學生
承擔大項目,高水平參與絲路沿線重大基建工程。學校加快“走出去”步伐,與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建集團等單位密切合作,深度參與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等10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重大基礎建設工程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沿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了我國建筑科技的國際影響力,讓中國更多建筑技術和標準走出國門。學校土木工程學院宋戰平教授團隊參與塔吉克斯坦-中國邊境公路改擴建工程,承擔了喬爾馬扎克隧道施工技術咨詢和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高質量完成了隧道進口仰坡加固和塌方處理,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在竣工交接儀式上,對隧道工程質量給予高度評價。學校資源工程學院石廣斌教授團隊參與了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多個水電站建設項目,解決了地下洞室和豎井圍巖穩定、混凝土結構受力關鍵技術問題,為當地發電、灌溉及旅游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