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央美的保安,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發布時間:2024-03-31 15:08:46 來源:光明網
這兩天,一位7年前考上中央美術學院的保安再度被關注。
2017年,28歲的李城以中央美術學院保安的身份考上了央美,被媒體稱為“勵志保安哥”。近日,李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保安身份考入央美確實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并沒有持續下去,他差點沒能畢業。畢業后,他經歷了創業失敗、工作被辭的窘境,后來轉行做了一名旅行自媒體博主,開始了四處“流浪”的生活。李城告訴記者,做自媒體這段時間賺不到多少錢,目前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但他覺得,最近這種自由的狀態,是經歷過這么多以后,最滿意、舒適的生活方式。
如今李城的生活,從他自己的描述中也能看出,難言特別好。曾經預想的考上大學、人生逆襲,這樣的腳本似乎沒有出現。也因而網上有一種看法,覺得他考大學沒什么意義,是個失敗的選擇。
其實,他考大學的選擇是非常成功的。7年前他被輿論聚焦,7年后他被輿論想起,這一切全都因為他考上了央美。甚至未來如果他以自媒體的方式自謀生計,這依然是他最重要的標簽和流量價值??梢韵胂蟮氖牵袼粯拥娜擞泻芏?,但大多數人都沒有什么新聞價值,只有他因為考上了央美,讓他能夠定格在輿論場上。
這其實從側面說明了學歷的作用——它確實是對一個人的“價值”有著根本性的定義作用。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教育、學歷就是人生質地開始變得豐富、寬厚的開始。教育的標簽,確實是跟隨人一生的,無論之后的人生軌跡如何,有著起點意義的學歷依然會被提起。
肯定有人反駁,“XX沒有學歷,不也一樣成功嗎”。是的,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沒有學歷”為什么會被注意到?還是因為有沒有學歷,成了人們一個近乎本能的觀察視角,無法被忽視。
而最近的一個新聞也是類似的。一位985畢業生應聘本地一個零售企業,因為沒有被錄取而發視頻吐槽,這個企業還專門回應了此事。仔細想想,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們在密集地批判“第一學歷”歧視,但真的有企業不在乎第一學歷的時候,反倒讓很多人覺得奇怪。這種矛盾,其實也在說明教育的意義:人們都知道“985畢業”是有某種固定的價值的,一旦被顛覆,不適應感就出現了。
最近還有幾則新聞,也很值得注意。一個是多校呼吁畢業生不要只盯著考研考公,另一個則是一位大學教授說“考不考研勸是沒用的,每個人當下所做的決策一定是力所能及范圍內的理性決策”。
仔細想想,考研與否一定是為了眼下有個好工作嗎?恐怕未必??佳蝎@得的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學歷,是一個在長久時空里對一個人有定義價值的坐標。站在學校或是旁觀者的角度,或許希望學生能夠盡快進入社會體系,嵌入某個環節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站在學生的層面,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一個無可挑剔、無可置疑、最具說服力的標簽,為未來創造更大的可能,而這就是學歷。
當然,學歷不代表一切。學歷有了,但能力不夠、視野不廣,人生也未必能過得精彩;學歷之外,人們還需要關注很多東西。但學歷的獨特性在于,它無法被其他任何取代。
從這個角度說,人們依然要重視教育的意義。公共政策也是如此,要理解人們對教育的渴望,那些咬牙都要復讀的高考考生,那些在圖書館熬夜備戰考研的大學生,人們不必站在一旁居高臨下地指指點點。這些努力的學生,知道自己在為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