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許錄平(左四)在實驗室指導博士生進行量子精密測距科學研究工作。

魏杰治印

學人小傳

許錄平,男,1961年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導航分會委員,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衛星導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負責人。主要從事導航新技術及應用、目標探測與跟蹤、信號檢測與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工作,在相關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經驗。

“20多年來,我們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導航領域的工作者。他們中許多人都承擔了國家重大項目,致力于解決導航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為國家的科研作出貢獻。”3月19日,提起學生的成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的創建者、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許錄平非常自豪。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投身于導航領域,在學校和學院領導的支持下,許錄平充分發揮學校電子信息學科優勢,依托陜西航空航天技術資源,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設立了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培育人才。

新專業的誕生

設立新專業并非易事。

“既要結合各行各業對導航類專業人才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學生對于新辦專業的接受情況。新專業的設立,還需要大量教師資源、教學資源。”許錄平回憶。

教師從哪來呢?許錄平統籌謀劃,積極與學校人事部門溝通協商,提交專業任課教師申請,解決了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

學生上課用什么資料?他與其他老師及其研究團隊一起,精心籌備適合學生的體系化教材。

培養什么樣的人?希望他們為中國的導航事業作出什么貢獻?許錄平和其他老師反復研究,最終確定了“導航+探測、導航+制導、導航+控制”的特色專業方向,制定了“通導航、會探測、懂制導、用控制”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

基礎性問題一一解決后,許錄平覺得還不夠。“人才培養需要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許錄平告訴記者,他們積極爭取,在學校設立導航創新實驗室,培養理論能力與實踐能力雙重發展的人才。

2000年,在許錄平的不懈努力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開始招生。作為學科帶頭人,許錄平還相繼創建了導航、制導與控制學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

多年來,在許錄平的帶領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建設屢攀高峰:2011年,被評為陜西省特色專業;2017年,被評為省級一流專業;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在校友會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行榜中位列前三。

創新的踐行者

“搞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不能閉門造車,要有開放的思維,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許錄平說,他和團隊一直踐行著“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科研理念。

多年來,許錄平一直致力于X射線脈沖星自主導航前沿技術的創新研究。

脈沖星具有極其穩定的周期,被譽為“自然界最精準的天文時鐘”。“脈沖星就像人類在宇宙中航行的‘燈塔’,可為近地軌道、深空和星際空間飛行的航天器提供自主導航信息服務。X射線脈沖星位于銀河系,是一類X射線源天體,其X射線強度呈嚴格周期性變化,從不到一秒至數分鐘不等。所以,我想利用X射線脈沖星的優勢,提高衛星導航系統的自主性和安全性。”許錄平說。

2004年,許錄平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首個有關脈沖星研究的“毫秒脈沖星極弱信號的檢測與平均脈沖消色散方法研究”項目,并提出研發“基于X射線脈沖星源的自主導航定位系統”。

許錄平還大膽設想將高精度量子測量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北斗星間鏈路中,使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具有更高的測量精度和更好的信息安全性。

“實驗失敗了無數次,但我從沒有氣餒。看到實驗結果的誤差越來越小時,我知道,離成功越來越近了。”回憶起艱辛的科研道路,許錄平感慨,“通過無數次實驗,最終,我成功驗證了自己的猜想。”

在對X射線脈沖星自主導航和量子精密測量前沿技術的不斷鉆研中,許錄平取得了諸多成果。他先后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專著5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和陜西省教學成果獎3項。

學生眼里的榜樣

嚴謹認真、和藹親切,是學生對許錄平最深刻的印象。

課堂上,許錄平對導航領域的知識抽絲剝繭,深入淺出地把晦澀難懂的知識講清楚;課間休息時,他經常和學生一起交流學習中的感悟和困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批批學子在許錄平的教導下快速成長,在科技創新領域奮發向上。

“在我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我經常通過介紹前沿技術、大型項目系統,讓學生萌生出‘我的專業這么有用’的積極認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許錄平笑著說。

“上大學時,有一次,我晚上8點半左右給許老師發郵件,向他請教一些學業上的問題。當晚11點,我就收到了許老師的回復。郵件里,許老師條理清晰地為我解答了所有的疑難困惑。這件事讓我感觸很深。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我總以敬業的許老師為榜樣。”盡管已經畢業10余年,但只要一提起許錄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級學生朱洲還是記憶猶新。

作為中國科協的北斗科普專家,許錄平多次前往偏遠山區,為當地師生送去科學知識。通過宣講科普知識展示我國航天科技成就,許錄平激發了這些學生學習航天知識的興趣。“一場在甘肅偏遠地區舉行的講座結束后,一個孩子興奮地和我說,‘我以前從來沒有了解過這些航天知識,也沒見過這么有學問的老師。以后,我要好好學習,去研究新的航天技術!’”許錄平說,科普活動使許多青少年了解到北斗導航的前沿知識,近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也讓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里閃爍出對航天知識的渴望。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名‘導航人’。我的職責和使命就是為祖國的導航事業探路,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許錄平說。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