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康學院扎實有序推進心理育人工作,不斷優化工作思維,積極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

優化協同思維,注重知識教育與實踐體驗。一是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課堂”主陣地,在大一新生中全覆蓋開設32學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在高年級開設《人際交往和溝通心理學》《愛情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等公選課,通過集體研討、微課展示、教案評比等方式加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常態化開展“團心團意”實踐活動,分模塊打造滿足學生實際心理需求、利于學生心理成長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自2019年起,共舉辦100余場團輔活動,參與學生7000余人次。三是堅持17年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節,推進“一院一品”心理育人品牌項目建設,培育形成20余項主題鮮明、內容形式多樣、活動效果顯著的心理育人特色活動項目,每年吸引學生參與達5000余人次。

優化前置思維,注重個體預警和群體防控。一是堅持“心理問題早發現、早干預、早疏導”的工作原則,制定《重點學生動態幫扶工作方案》,每年春秋兩季全覆蓋開展學生心理普查工作,落實“一冊五清五幫扶”的工作要求,即根據普查結果厘清五類重點學生群體類別,建立健全五級幫扶機制,“一生一冊”建立動態幫扶檔案,不斷完善工作預案和工作流程,持續增強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二是完善“學?!獙W院—輔導員—班級—學生”五級心理育人體系,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動二級心理輔導站建設,選配有專業資質和學科背景的輔導員擔任二級學院心理健康專干,配強心理委員,編印更新《心理委員工作手冊》《宿舍長心理健康手冊》《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指南》等,定期開展朋輩心理互助素質能力提升培訓,形成組織健全、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優化發展思維,注重需求導向和成長賦能。一是健全平臺保障,打造400平米的省級標準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善包括心理發展輔導室、朋輩心理工作站、積極心理體驗中心、音樂放松室、VR體驗平臺等10余個功能房間,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智能化心理輔導儀器,全面滿足新時代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體驗積極心理的實際需求,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體驗與活動場所。二是用好網絡陣地。打造“AKU心語空間”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心理服務預約,推送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自助貼士、在線心理教育資源等;聯合易班平臺,打造“心易相通”“易心易意”系列活動,營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方位育人氛圍,為學生成長發展潤心賦能。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