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學院以“大思政”課書寫榆林紅色文化育人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4-03-26 08:48:45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在習近平總書記“3·18”講話五周年之際,榆林學院全面系統梳理思政課教師“講好榆林紅色故事”的生動實踐事跡,彰顯學校“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務榆林、貢獻榆林”戰略過程中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擔當,凸顯在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系統聯動各方力量,整合用好榆林紅色資源,以“大思政”課書寫榆林紅色文化育人新篇章。
一、以思政課教研為抓手,提升榆林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
以思政課教研為抓手,整合紅色文化研究力量,堅持內涵式挖掘,創造性轉化,注重在深度與廣度上突破,不斷提升榆林紅色文化的價值意蘊。
依托課題研究,涵養紅色文化育人根基。在堅持理實交融理念下,學校盤活榆林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內涵,依托課題研究,涵養紅色文化育人根基,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5年來,在科研課題上已獲批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話語范式的觀念、結構與特征研究》和《“大思政”理念下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1項教育部項目《延安時期黨大興調研之奮斗歷史經驗與啟示研究》,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10余項,陜西省社科聯項目20多項,陜西省教改重點攻關項目2項。
凝練教研成果,提升紅色文化育人效果。在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引領下,學校不斷融入榆林紅色文化凝練教學和科研成果,全面提升紅色文化育人效果。5年來,學校已榮獲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基于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紅色資源的思政課鑄魂育人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構建》和一等獎《讀書報國理念在培養扎根塞北人才中的百年傳承與實踐》,榮獲3項省哲社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三等獎,2項省人文社科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2項省思政工作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在核心期刊發表科研論文3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專版刊發《傳承紅色基因 培養時代新人》思政課教改文章10余篇。
專注課程建設,拓寬紅色文化育人路徑。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高校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渠道,也是發揮紅色文化育人作用的關鍵途徑。學校高度重視課程建設,依托榆林紅色文化資源,深耕課程開發與教材編寫,拓寬紅色文化育人路徑。5年來,共計開發思政課實踐教學和現場教學課程50多門,拍攝微課視頻140多個,建成線上課程5門。編撰出版校本教材《新中國的曙光就在前方: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戰略勝利》,形成《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和《榆林學院思政課紅色資源現場教學案例選編讀本》等思政課實踐教學案例匯編。
二、以學校“大思政”建設為核心,豐富榆林紅色文化的育人內涵
紅色資源是上好“大思政課”的“富礦”。學校依托榆林紅色資源,以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教育等為抓手,以“大思政”建設為核心,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扎實推進“三進”工作,廣大教師榮譽感和責任感大大增強,廣大青年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高度認同,“四個自信”顯著增強,充分彰顯了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
鑄魂育人,固本強基。學校立足榆林豐厚的地方紅色資源及百年紅色校史,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結合“五樂育人”工程建強思政課主渠道,不斷完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等重大主題,舉辦主題黨日活動、黨建知識競賽、紅色故事會、辯論賽等主題活動;紅色話劇《李子洲在1929》《播火者》引入課堂,成為新生必看劇目,并在全國、全省及榆林市學校、企業、政府進行展演,將思政課創新化發展落到實處,提升了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同時,依托青馬學社、陜北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和經典讀書社等社團,組建學生宣講團,以講述新思想或紅色故事、分享學習感悟等方式深入挖掘蘊含在榆林紅色文化中的育人資源,提升實踐育人、課程育人和服務地方能力,形成思政育人合力。近幾年來,榆林學院還承擔著為榆林市乃至省內外各類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廉政教育培訓、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等,每年累計宣講近500人次。
信息化發展,雙向聯動。主動適應新時代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參與榆林市、區、縣的部分紅色VR實驗室設計與建設,主動融入和加強優質教學資源。制作“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紅色微課(黨課)”“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講好榆林故事——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榆林考察系列微黨課”,打造“網絡黨支部”、建立QQ群、微信群等各種線上和線下溝通平臺,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政課“活”起來。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鑄魂育人民族大計,榆林學院以“大思政課”建設為牽引,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相統一,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將“大思政課”與榆林紅色文化緊密聯系,全面推動思政課與紅色文化雙向聯動的高質量發展。
三、以“大”“小”課堂聯動,拓寬榆林紅色文化的育人路徑
學校基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實質與思政課育人的價值理念高度契合性,不斷探索將思政課由學校的“小課堂”延展到社會的“大課堂。”
校館跨界融合,實現紅色資源活化利用。學校以思政課為主渠道,以學生為主體,以紅色資源為素材,暢通校館交流協作,激活紅色基因。目前學校已經在米脂縣楊家溝、佳縣神泉堡、清澗棗林溝等40余處實踐基地和現場教學點。學校每年春秋兩季組織不同級別的學生前往楊家溝參觀學習。通過看紅色遺址、聽紅色故事、論紅色精神,激活了紅色文化中蘊藏的歷史密碼和精神基因,實現了校館之間的現實交融,紅專并進。
校企深度合作,實現紅色基因推廣宣傳。立足地方,依托榆林厚重的紅色資源文化,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會服務效能是學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的寫照。近年來,榆林學院與國家能源集團神東分校、陜西省財貿金融輕工工會、榆林市全市政府督查系統等眾多企業開展干部培訓、教材編寫等合作。校企合作中圍繞企業黨建工作,以教材編寫、專題培訓和文化墻設計為載體,以榆林紅色文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講授核心內容,系統開展高質量培訓,實現企業職工把學習榆林紅色文化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勇擔使命的強大精神動力。
校校聯動合作,實現紅色文化相融互鑒。依托紅色資源,學校與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立了中國李大釗研究會與榆林學院共建教研基地。為推動和深化學習、研究、宣傳李大釗思想、生平、業績和黨的理論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如火如荼的高校師生紅色研修活動已成為榆林學院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幾年,榆林學院舉辦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重走轉戰路”社會實踐研修,與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天津商業大學、上海商學院等全國近百所高校的思政課教師聯合開展實踐研修活動,讓廣大高校教師從轉戰陜北和陜北早期革命的非凡歷程中感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學校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綏德師范與陜北黨組織創建”“李子洲對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與實踐探索”等高端學術論壇,既擴大了榆林紅色文化的品牌效應和廣泛影響力,又增強紅色文化育人的熱情度、鮮活度和持續度。未來,榆林學院將與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延安大學等聯合共建教育部直屬的“西北革命策源地”研究平臺,與榆林市教育局簽署戰略協議,建立“榆林市大中小學思想課一體化建設中心”,實現理念交融,資源共享,文化相融。
5年來,榆林學院始終以高度的使命感,飽滿的熱情,立足榆林這片紅色熱土,不斷摸索開拓大思政育人模式,在思政課教研、實踐教學、學術研討、黨性教育、文化傳承等方面將不斷提升榆林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價值、豐富育人內涵、拓寬育人路徑,使榆林紅色文化底色更加鮮亮,育人功效由學校延伸到社會,由地方輻射到全國,綻放出璀璨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