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22 11:00:0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洋縣按照中省市“雙減”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切實把科學教育加到教育教學各環節,把弘揚科學精神貫穿于教育全過程,推動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不斷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深化改革,教育提效做加法。各中小學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升科學教育質量。一是加強教學管理。認真落實教育部等18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加強教學管理,按照課程方案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課程,開展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全面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少于10%的教學要求。加強實驗教學,強化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二是改進課堂教學。依托洋縣小學科學學科建設和教師發展指導基地,舉辦主題教學研討活動,加強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和實踐,不斷優化教案、學案,加強對學生有針對性的科學教育指導。發揮科學教學名師、能手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開展示范課教學,激發科學學科教科研活力,促進課堂教學不斷提效增質。三是加強作業設計。實施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提升作業設計水平。各校立足校園文化,布置綜合實踐作業,南街小學結合“漢調桄桄”非遺傳承,布置漢調桄桄杖頭木偶道具制作實踐。青年路小學結合皮影藝術,布置皮影制作實踐。洋縣中學立足蔡倫造紙文化,布置學生探秘古法造紙。多種特色綜合實踐作業布置,培養學生深度思維,推動學生全面發展。2023年,洋縣中學入選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實踐激趣,課后提質做加法。各中小學將科學教育作為課后服務最基本的、必備的項目,多形式開展科學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課后服務的吸引力。一是開展科普講座。不斷完善科學教育活動陣地,營造濃厚的科學探究氛圍。洋縣中學邀請陜西理工大學工學院物理系教授、陜西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任亞杰為八年級學生做專題講座。南街小學、書院初中等學校邀請陜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的科技志愿者們到等學校開展科普實驗、科普講座。二是豐富科普活動。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探究實踐,做到學思結合、寓教于樂,激發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教體局聯合洋縣科協,深入全縣各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大手拉小手”專家進校園、科普展演、科技志愿服務蒲公英進校園、科普報告等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三是打造特色社團。加強對學生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指導,引導支持有興趣的學生長期、深入、系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洋縣中學結合蔡倫造紙、引酉工程等地域特色,打造古法造紙、調水工程研究等富有特色的研究社團。
盤活資源,師資提速做加法。搭建科學教師研修培訓平臺,切實提升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施教水平。一是開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邀請市縣科協對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分管科學副校長、少兒繪畫教師、科技骨干輔導員進行專題培訓,拓寬科學教育工作思路,幫助提升科學教育工作理念。二是實施科學教師專題網絡培訓。組織科學教師參加開展“新課標下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專題網絡培訓。聚焦課程標準的新要求、新變化,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優化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強化教學實踐,全面提升專業核心素養與科學教育實踐能力。三是整合優質資源豐富開展活動。發揮洋縣南街小學科學學科建設和教師發展指導基地優勢資源,開展科學示范課教學、師徒結對活動,帶動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推動科學教學質量提升。以集團校開展教育集團科學教師賽教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在研討中加速提升教師業務素能。
內外聯動,學踐提能做加法。創造條件豐富內容,雙向互動開展“請進來”“走出去”實踐活動。一是聯合開展“請進來”活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洋縣定點幫扶工作組,走進洋縣城西小學、槐樹關中小、黃金峽中小等學校舉辦科普講座、火箭模型制作與放飛等活動。洋縣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聯合洋縣科技館、省科技館,開展科技教育鄉村行、“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科學實踐活動,給師生提供全方位了解和探索科學現象與原理的平臺。各中小學堅持每年舉辦中小學科技節活動,鼓勵學生將知識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二是綜合開展“走出去”活動。積極統籌洋縣科技館、志建藥業中藥材科普基地、陜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洋縣蔡倫墓祠文物管理所,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動員科技場館面向廣大家庭開展科教活動,為加強親子互動交流和中小學生提升科學素養提供平臺。引導學生在現實生產生活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體悟勞動精神、鉆研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