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中醫藥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18講話”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堅持“四維并舉”,全力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質增效。

一、堅持用理想信念“培根鑄魂”,加快構建理論武裝體系

一是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成立思政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四好”思政課創優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健全理論宣傳教育長效機制,組建黨委理論宣講團、思政課教師宣講團、青年教師講師團、青年學生講師團,開展延安精神、西遷精神、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宣講活動100余場,受眾1萬余人。思政課教師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陜西日報》、人民論壇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主流媒體刊發多篇理論文章。

1校黨委書記劉雙耀講思政課

校黨委書記劉雙耀講思政課

2校長楊曉航講思政課

校長楊曉航講思政課

二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課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貫穿思政課教育工作全過程。開展我與國旗同框、“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教育、紅旗頌大型團體操展演、紅色經典誦讀、情景劇展演、“永遠跟黨走”宣講進基層系列活動,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校園氛圍。

情景朗誦劇《信仰的味道是“甜”的》.JPG

情景劇《信仰的味道是“甜”的》

承辦“憶黨史 頌黨恩 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音詩畫主題匯報演出 (2).JPG

舉辦“憶黨史 頌黨恩 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音詩畫主題匯報演出

  三是注重核心價值引領。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推出一批微黨課、微視頻,引導師生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邀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專家學者、優秀校友等先進人物入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榜樣的力量滋潤師生心靈。持續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學生”評選,開展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4開展2023年“最美醫生”劉永生先進事跡宣講會

舉辦2023年“最美醫生”劉永生先進事跡宣講會

二、堅持用專業知識“強筋壯骨”,加快構建學科教學體系

一是優化思政課程教學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出臺《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意見》《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意見》《思政課教師培養方案》《關于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四好”思政課創優實施方案》《思政課程質量標準》等文件。思政課教師采用“專題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教學+激情教學+體驗教學+理論提升”六位一體模式,多維度開展思政課“大練兵”及集體備課。近五年,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一流本科實踐課程1門、省級特色線上課程1門、校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3名教師榮獲省級思政課程教學標兵,5名教師榮獲省級思政課程教學能手。

二是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出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編寫指導意見》,優化課程設置,精選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挖掘專業課蘊含的思政元素,編寫課程思政案例集。探索“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模式,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建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比賽等活動,全方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近年來,獲批1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4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習近平治國理政陜西實踐篇》獲批首批陜西省特色線上課程,4人獲得省級課程思政教學標兵。

5開展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教學展示活動

開展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教學展示活動

三是突出特色學術學科方向。構建“重點學科、領軍人物、創新團隊、學科平臺”四位一體的學科運行機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把中醫藥文化學特色學科建設作為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結合陜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學校辦學歷史、文化和特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研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方向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紅色文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聚焦于醫學生“思政教育+職業精神”養成教育模式研究,黨史黨建方向著重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歷史和寶貴經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方向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2022年中醫藥文化學獲批校級優勢特色與交叉學科,2023年獲批中醫藥文化碩士點,深入開展中醫學文化理論與方法研究、中醫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中醫文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醫文化建設與實踐研究。

三、堅持用道德修養“啟智潤心”,加快構建日常教育體系

一是彰顯實踐育人特色。實施“揚帆起航工程”,將“醫者仁心”的仁愛思想、“大醫精誠”的醫德追求、“懸壺濟世”的人道主義精神、“大慈惻隱”的悲憫情懷貫穿于新生入學教育、志愿者服務、社團活動、思政課教學、醫德醫風宣傳教育、臨床見習實習、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建立實踐研修基地,與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毛澤東像章珍藏館等紅色教育基地簽訂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協議。充分利用圣地延安、旬邑馬欄等紅色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構建多元化、全員式志愿實踐體系,實施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社區實踐計劃、創業幫扶計劃、就業引航計劃。

6赴照金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組織學生赴照金開展實踐研修

AX1I4487

舉辦“唱響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合唱比賽

二是強化文化育人作用。成立紅色資源文化中心、廉潔文化研究中心,挖掘中醫藥文化精神內核,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加快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凝練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向。把傳承延安精神、孫思邈“大醫精誠”醫德思想和弘揚邵小利英烈風范、國醫大師楷模作用相結合,不斷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積極拓展文化育人的工作路徑,形成了獨具特色、潤物無聲的文化育人體系。圍繞重要時間節點,精心打造紅色校園文化精品項目。發揮校園建筑景觀、文物和校史校訓校歌的文化價值,使內隱的價值觀念具有外顯性,讓校園文化“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DSC_8196

承辦大型情景交響組歌《偉大的征程》

三是創新網絡育人模式。建成思政課虛擬仿真場域與金課開發一體化平臺,深入拓展“指尖課堂”“行走課堂”“空中課堂”,加強網絡思政課資源庫建設。積極動員師生參與“網絡宣傳思想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等主題活動,堅持辦好大學生網絡文化作品大賽,引導廣大師生參與網絡文化作品創作生產。加強學校新媒體中心和融媒體聯盟建設,充分利用校園網、微博微信、校園廣播視頻、校報以及LED電子屏、宣傳櫥窗等平臺,宣傳創優行動和思政課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營造人人關心思政課、人人支持思政課建設的輿論氛圍。

四、堅持用三大工程“固本培元”,加快構建隊伍建設體系

一是實施“選優配強”工程。出臺《陜西中醫藥大學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20—2023年)》,堅持專兼結合、以專為主原則,足額配備思政課教師,積極構建“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導師+專業課教師”育人共同體。公開選聘優秀青年教師、思政教師及黨務干部充實兼職思政隊伍。實施“教學團隊培育”計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隊伍質量提升”計劃、“教學名師培育”計劃,不斷健全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建立“基礎培訓—專項培訓—常規培訓—高級研修”四級培訓體系,多措并舉提升思政工作隊伍的數量與層次結構。近年來,1人入選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人才,獲批1個省級名師工作室。

二是實施“專研結合”工程。組織思政課教師、輔導員、黨務工作者赴國內知名大學參加培訓研修,大力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精品化。加大“輔導員工作室”建設和支持力度,全方位培養職業勝任能力,促進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發展。設立黨建與思政工作專項課題,引導思政工作隊伍開展科學研究。支持思政工作者編寫出版思政教育、醫學人文等方面的專著、教材與讀本。積極承辦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第三十次年會、全國中醫藥院校“大思政課”建設研討會教學研討和學術會議等活動,全面提升教師教研能力。五年來,思政課教師榮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研究成果獎一等獎1項,陜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公開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多部、主持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60多項。

8承辦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第三十次年會

承辦全國中醫藥院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研究會第三十次年會

三是實施“激勵支撐”工程。建立校領導、教育教學督導、馬克思主義學院班子成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參加的多維度綜合教育教學評價工作體系。在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中,單獨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思政課教師序列。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落實輔導員“雙線晉升”政策,改革輔導員、班主任考核評價方式,注重考察工作業績和育人實效,激勵和引導廣大思政工作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