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的賀信中寫道:“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關乎核心素養的落地,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更關乎教育強國、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要積極構建全學科閱讀體系,創新全學科閱讀方式,精選全學科閱讀內容,以全學科閱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打破學科壁壘,構建全學科閱讀體系

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科的事情,所有學科都應將閱讀作為重要的學習手段和內容,用閱讀推進知識的傳授、能力的提升、素養的形成。在打造全學科閱讀中要注意以下三點:

1.奠定閱讀的鋪路石——以語文學科閱讀為主線

語文學科因為其特殊性,是培養中小學生閱讀的關鍵課程,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是開展閱讀活動的主要渠道,這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獨特的學科優勢和育人價值。在推動全學科閱讀的進程中,語文學科承擔著重要任務。

一是培養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渴望閱讀。因此,語文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閱讀內驅力,使他們愛上閱讀,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

二是教會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經過九年制義務教育,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是抓住重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閱讀品鑒能力,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特點進行閱讀指導和訓練。要合理規劃閱讀材料、綜合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組織豐富有趣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全學科閱讀打好堅實的基礎。

2.搭建閱讀的立交橋——以全學科閱讀為輔助

一是打破學科界限。要打破學科壁壘,挖掘學科閱讀教學要素,實現閱讀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學習理解每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二是關注學科特點。學科閱讀的閱讀素材具有鮮明的學科性特點。如針對語文學科,閱讀內容以文學類作品為主;針對自然科學類學科,公式、圖表、圖形等非連續性文本也是主要閱讀對象;針對藝術類學科,學科閱讀內容包括書籍、音樂作品、繪畫作品、雕塑建筑作品等。

三是重視跨學科融合。學校要鼓勵學生借助已有學科經驗,不斷豐富閱讀內容,拓展閱讀邊界,豐富學科素養。引導學生以學科內容為切入點,在不同領域的書籍和閱讀內容之間進行跨學科閱讀,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和格局。

在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全學科實踐活動,進一步理解學科知識,加深對學科本質的把握。

3.打造閱讀的百花園——以學校閱讀活動為場景

校園閱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關乎學生閱讀活動的效果和質量。學校要積極打造全方位的全學科閱讀活動場景,依托軟件、硬件環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營造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化場域。

一是學校要設計各類與閱讀相關的校園活動,通過校園讀書節、讀書周組織系列讀書活動,將閱讀方法、閱讀習慣、閱讀品質滲透其中,形成獨具學校特色的閱讀品牌。

二是學校要利用學校圖書館的書籍資源,在學校的教學樓主墻、樓梯間、教室圖書角、勞動基地等設計閱讀的不同場景和內容,利用有效空間,讓閱讀隨處發生。

三是全學科閱讀還應引導學生找到各學科知識之間關聯點,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本學科走向跨學科,實現學科之間的有機整合。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空間(學校、家庭、社會)融合和閱讀媒介(紙質、電子)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策劃學科活動,創新全學科閱讀形式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傳統的紙質閱讀在歷史的長河里一直占據重要位置。互聯網的崛起和信息的快速傳播讓閱讀方式更加多樣,增加了如線上閱讀、有聲閱讀等多種數字閱讀形式。

1.在一縷書香中觸摸閱讀的溫度——紙質閱讀

一是讓教師愛上書本。“欲教書育人,先讀書立身。”教師首先要堅持閱讀,學校可在教師辦公室、休息室等建設迷你書吧,定期開展教師讀書分享會,定期收集整理教師讀書筆記,在學校進行展示。

二是做好家校協同。在學校建設閱讀長廊和閱讀空間,提倡家庭設置讀書角,讓孩子隨時隨地可以拿起一本書開始閱讀。學校通過舉辦“校園讀書節”,設立“班級讀書日”“家庭讀書日”,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生生共讀一本書,親子共讀一本書等活動,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把閱讀變成一種生活常態。

2.于“一屏萬卷”中感受閱讀的便捷——數字閱讀

近幾年,網絡媒體給閱讀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方式,數字化校園建設和數字化家庭普及讓線上閱讀成了更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新型閱讀方式,電子書籍、網絡課程、知識服務等閱讀需求明顯增加。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數字閱讀讓閱讀交流的場景變得更加多元,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是用科技賦能。學校和家庭要多打破閱讀的時空限制,幫助學生掌握線上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合理選擇、利用網絡閱讀資源,激發閱讀興趣。

二是優化數字校園內容。學校應加快數字校園閱讀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探索,讓內容呈現和觸及方式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科要求和閱讀習慣。

三是加強數據分析。加大培育優質內容,同時做好基于學生閱讀行為的數據分析,不斷整合海量資源、提供便利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讓優質的“一屏萬卷”線上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3.從一段聲音中體味閱讀的魅力——有聲閱讀

聽書成了閱讀新樣態,分享閱讀體會則更加方便,借助數字化技術服務,閱讀正變得前所未有的多彩。

一是開創“午間聽讀坊”。有效利用學生午飯后的休息時間,播放有聲書,讓孩子們聽故事、聽名著、聽人物傳記,通過朗讀、誦讀、演講、辯論等方式,用聽、講、演等形式補充閱讀。

二是開設閱讀分享課。由教師、學生、家長進行閱讀分享。通過分享閱讀感悟心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可以分享近期閱讀的精彩內容、人物形象、閱讀感受等。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年齡段和身心特點開設誦讀展示、好書分享會、閱讀成果展示會等,搭建閱讀成果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匯報、展示、交流閱讀成果。

三是為學生搭建全方位多元化綜合媒介閱讀平臺。定期向師生推送適合的閱讀資源,增加學生的閱讀資源及閱讀量,豐富師生的閱讀方式,提升閱讀的即時性、互動性,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提高教師選擇閱讀資源、跟蹤閱讀情況和檢驗閱讀效果的效率。

三、融合學科特點,精選全學科閱讀內容

1.于無色處見繁華——堅守初心的閱讀

新時代,新征程。學校要加強學生對紅色經典、傳統經典和當代世界經典的閱讀。讀經典,可以讓我們與人類歷史上的大師名家交流對話,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緊跟時代步伐,卻仍然能永葆初心。

一是讀紅色經典。學生時代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需要用紅色經典閱讀打好人生底色。

二是讀中國傳統經典。持續的閱讀和學習傳統經典對青少年學生至關重要。如讀《論語》《道德經》,可以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讀《海圖國志》,可以熟悉歷史和地理知識;讀《三國演義》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軍事和歷史。

三是讀世界經典。人類文化源遠流長,一大批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經典作品。讀《理想國》,可以了解西方哲學;讀《DK博物大百科》,可以了解地球生物;讀《藝術的故事》,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

總之,閱讀經典不僅能讓學生增長知識,汲取經典中的精華,而且能讓學生從經典名篇中學習借鑒、聯系實際、思考當下。

2.花開堪折直須折——立足當下的閱讀

一是全學科閱讀既要放眼未來,又要自足當下,既要兼顧學生長遠發展,又要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要不斷擴充閱讀內容,擴展閱讀領域,強調全學科覆蓋,全員參與,全學段推進。

二是學校應站在全學科角度,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引導學生閱讀。要通過各學科聯動,將閱讀從單純的語文素養范疇轉向全學科基本知識和能力體系,從長期占主導的文學性文本閱讀轉向兼容全學科的實用類文本(人物傳記、新聞、調查報告、數學應用、科普文章等)和圖式類文本。

三是全學科閱讀要基于各學科的知識點和學科核心素養要求,確定各學科閱讀書目。通過分析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結合各學科教學實際以及學生年齡特征,為學生挑選每學期需完成的閱讀書目,包括文學類、歷史類、地理類、藝術類、自然科學類等,確保學生的多學科閱讀數量。如中學數學學科可推薦《九章算術》,物理學科可推薦《時間簡史》,化學學科可推薦《化學元素之旅》,生物學科可推薦《基因論》,歷史學科可推薦《中國通史》,美育學科可推薦《美育與人生》。

3.風物長宜放眼量——面向未來的閱讀

終身學習是伴隨著人的一生的。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保持面向未來、終身學習的熱情和能力,而閱讀無疑是終身學習最重要的手段。深入推進閱讀,保持終身學習的動力,不僅是學生個人學習進步、成長成才之所需,而且是強國建設、民族振興之所需。

一是倡導多樣化閱讀。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閱讀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未來多樣化閱讀需求的趨勢將會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所以,學校可以從數字化閱讀、個性化閱讀、社交化閱讀和跨界閱讀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終身學習、持續閱讀的興趣。

二是關注交互式閱讀。隨著數字化閱讀的普及,學校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電子書、在線閱讀平臺、閱讀應用等方式來獲取各種類型的書籍和閱讀內容,有效利用更多的交互和多媒體元素,使閱讀更加豐富和有趣。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通過社交媒體、在線閱讀社區等與其他同學分享閱讀心得。社交化閱讀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高閱讀的樂趣。

三是重視個性化閱讀。個性化閱讀可以提高閱讀的效率和滿意度。學校可以通過數據平臺分析學生的閱讀習慣、興趣愛好等信息,為學生推薦符合其個性化需求的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從“學會閱讀”走向“在閱讀中學習”,充分發揮全學科閱讀的育人功能。

沒有評價的閱讀教學是不完整的。在全科閱讀教學中,還應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以多元評價撬動全科閱讀,同時重塑學科評價,注重全學科結果導向。閱讀評價要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要運用適當的評價技術和方法,作出有效的、有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評價,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閱讀也是如此,孤立的學科閱讀早已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閱讀應走向整體融通的全科閱讀。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