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指明方向,對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殷切期望。座談會召開以來,延安棗園小學形成了“1234”特色思政課改革創新模式:塑造“一個特色”,讓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思政課始終;融通“兩類課程”,讓“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銜接協同;堅持“三位一體”,讓“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第三課堂”形成合力;推動“師生四同”,在師生“同學同研同講同行”中開展思政課大講堂活動,推動學校思政課建設工作全面邁上新臺階。

塑造“一個特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20240312202202059-49-63b64.png_scale.png

學校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立德樹人始終,堅持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九一八”事變92周年,赴四·八烈士陵園,開展“知史勿忘國恥、明志吾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清明節帶領學生去“為人民服務”講話臺前祭奠先烈。國慶期間開展了“鑄魂育人強思政  合力擘畫‘同心圓’”實踐活動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第32個消防宣傳日,聯合延安市消防站舉行了“‘紅領巾’致敬‘火焰藍’”全國消防安全教育日系列主題活動。

為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學校還經常開展“愛祖國 愛家鄉”主題演講比賽、歌唱比賽、看紅色電影、講紅色故事。學校堅持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引導孩子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融通“兩類課程”,推進思政課程建設

20240312202232341-76-21864.jpg

加快三級三類骨干教師隊伍建設,融合多學科優秀師資,讓“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銜接協同。運用思政課程的學科融合性,讓專業課踐行課程思政的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精準對接,這樣既不生搬硬套強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又能將其潤物無聲地融入專業教學的全過程。近年來,學校在省、市開展的“思政課大練兵”活動中6人榮獲教學標兵、教學能手榮譽稱號。2023年,學校成立了“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項課題研究小組,涉及5個大教研組,80名專任教師參與研究,成功申報省級課題1項、市級專項課題4項、微型課題2項,同時學校被延安市教育局授予“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示范校”稱號。

堅持“三位一體”,深挖“三個課堂”育人潛能

20240312202253574-1-aee1d.JPG_scale.jpg

學校在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要求下,大膽創新課堂組織形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講堂緊密結合,讓師生在思政課上真正學會講好中國故事。立足思政校本課程開發,充分利用校園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學生自學探究等方式,學校校內“流動的思政課”已經成為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師生共讀經典——中華頌;國旗下的“思政課”總能燃亮全校師生的信仰之燈……豐富多彩的思政解放了學生、發展了學生,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也讓校園靜止的資源“活”起來了,更讓思政課“活”起來了;學校積極組織學生走出校園,組織紅色研學旅行,體悟大國發展歷程;走進博物館與歷史對話;走進校外科技館,打造孩子們應有的精神世界和新時代青少年該有的模樣……營造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養全面發展的氛圍,讓思政課更“有溫度”。

推進“師生四同”,增強思政課“三性一力”

20240312202311772-58-fc005.jpg

學校深入開展師生“同學同研同講同行”,打造“師生四同”育人模式。教師通過“同學同研”教研活動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理解;師生一同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同講同行”加深學生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實踐成果融入課堂教學拉近師生距離;選派思政課骨干教師指導紅色故事宣講團、“講好棗園故事”等學生系列節目63期,學校楊麗老師榮獲延安市委理論宣講團“黨的創新理論”宣講競賽三等獎,充分發揮社團對思政課的延伸和促進作用。“師生四同”育人模式激發了師生積極性,增強了思政課立德樹人成效。學校開展的“思政課大講堂”系列活動已經成功舉辦11期,大講堂的學習,由剛開始的學校師生共同參與發展到合作校之間大教研。并被《陜西教育》的關注和報道,已成為延安棗園小學思政課特色和品牌。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活色生鮮”的大思政課程是一場探索,筑牢“根基”,將不同的元素、眾多的資源,按規律整合互融,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在循序漸進中悄然發生。延安棗園小學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加強思政課程建設,不斷增強學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努力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