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思政課的舞臺上閃光 | 思政教師風采
?——記陜西省中小學思政課“大練兵”教學能手王艷
作者:祁開榮
發布時間:2024-03-13 16:32:27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2010年大學畢業后,王艷成為了一名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始了思政教學生涯。十四年間,王艷一直堅守在思政課教學一線,先后帶過八屆初三畢業班,還擔任過班主任,現任陜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學初中部文綜組學科組長。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她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將教學一線“摸爬滾打”的經驗不斷提煉、總結,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成為學校思政課教學的一張“金名片”!
王艷總說:“我就是十一中一名普通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但因為對思政教育有著極大的熱忱,讓我在這條路上不斷地前進。”她為教育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用愛心和尊重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她用敬業和付出,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打好人生的底色。
在王艷看來,要講好思政課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寶”:立足新時代,找準小切口,善于用“身邊人”講好“身邊故事”,把枯燥無味的思政課堂打造成學生喜歡和期待的美味可口的思政“大餐”。在學習《共圓中國夢》一課時,她立足社會主義新時代,從“我的夢”入手,讓學生明確個人夢和中國夢的關系,明白實現個人夢就是為實現中國夢助力。
在課堂教學中,王艷堅持“三個中心”的教學理念,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法治意識和政治認同等核心素養。在學習《家的意味》一課時,她首先通過回顧“上次牽媽媽的手是什么時候”導入,把學生帶入家的情境;其次,通過我的家、習近平爺爺的家、中國人的家三個環節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愛自己的家,愛我們的國家,最終實現愛國情感的教育。
為了備好一節課,王艷會翻閱大量的資料,查閱相關的時政熱點,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反復備課磨課,經常忘記了吃飯和休息。她還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組織開展時政教育、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教育家陶行知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在班級管理中,王艷以愛為出發點,以愛心感染學生,以真誠感動家長,用愛照亮班上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家里條件不好的孩子通常會自卑敏感,她通過耐心的談話、溝通,讓他們慢慢自信活潑起來;對于班里調皮搗蛋的學生,她經常找他們談心,教他們明辨是非善惡,與人為善,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間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被學生們圍在中間的王艷,正低頭微笑著和孩子們耐心交流。一位畢業三年的學生說:“王老師當年對我說過的話,我會永遠記在心中,終身受益……”
這就是王艷,一個心中有愛,眼里有光的道德與法治老師。她用自己的言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詮釋著德潤人心、立德樹人的人生理念。
王艷勤于學習、實踐、反思,曾先后獲得“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市級優課,神木市思政課大賽三等獎,榆林市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大練兵”展示活動一等獎,陜西省中小學思政課“大練兵”教學能手,主持省級課題已結題1項、市級課題已結題2項、縣級課題已結題1項,發表的論文曾多次獲獎。2023年9月,她受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邀請參加了“組團式”送教上門暨曲麻萊縣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作了題為《2022道德與法治新課標解讀》的主題報告,受到現場教師的一致好評。2023年11月,她被聘為榆林市2023年思政課教師“大練兵”市級展示活動評委。
十四載風雨,教師這個職業讓王艷有立德樹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班級工作讓她練就了一身本領,十一中這個大家庭讓她增長了智慧,完善了人格。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將一如既往地帶著滿腔的愛去做一名教書匠,使命記在心,責任擔在肩,平和喜悅育新人,桃李芬芳沁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