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扎實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發布時間:2024-03-14 08:40:41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陜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教育評價改革的決策部署,堅決破“五唯”頑瘴痼疾,制定實施方案,將教育評價改革試點與雙高建設工作、提質培優行動等一體部署、協同推進,推動教育評價改革落實落地。
以學分制改革為抓手,改革教學評價。一是重塑教育教學理念。以學分為計量單位,以課程類型為載體,以學分制逐步替代學年制,通過學分互認、學分替代等方式,構建多元成才的綜合評價體系,突出崗課賽證融通,推動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積累和轉化,讓不同稟賦和個性的學生多元化發展。二是多部門聯動保障實施。教務處、學生處、科研處、二級學院、團委等職能處室分別負責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大賽、第二課堂實踐、創新創業、科研成果的學分認定與轉換,網絡信息技術中心負責打造學分置換平臺。三是貫通第一第二課堂。基于大數據技術進行學情分析和學生成長畫像,制定“第二課堂”成績單,賦予相應學分,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明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在公共課、專業(群)課、第二課堂等方面的置換細則,實現兩個課堂的有效融通。四是明確實習類學分置換。在堅持學業標準的前提下,學生在第五學期可通過參加技能競賽、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活動,置換實習模塊學分;也可在產業學院、實習單位完成的生產性實踐項目,置換專業相關的綜合實習學分,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保證了頂崗實習階段學分積累的靈活性。
以五育并舉為目標,改革學生評價。一是完善德育評價。實施“厚德育人工程”,將“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為先”的育人理念和“厚德重能、惟精惟一”的學院精神,貫穿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成材全過程,通過“薪火育人計劃”“向日葵育人計劃”等,精準實施德育工作。“五位一體”厚德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二是嚴格智育評價。從工作維度、社會維度和自我成長維度,打造“金課”生態體系,推進“2+1”教學模式改革,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加強課堂參與和課堂紀律考查,嚴格畢業要求,完善實習(實訓)考核辦法,實施學業預警,推進學風建設。三是強化體育評價。從體育教學、運動隊訓練、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比賽、體質健康測試等五個維度進行體育評價改革,推動傳統項目進課堂,挖掘體育中的思政元素,采用智慧樂跑系統,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四是改進美育評價。將美育與德育相融合、美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重視學生人格養成,堅持思政內容全程貫穿,構建“課程教學、校園文化活動藝術展演、實踐活動”四位一體的美育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提升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五是加強勞育評價。發揮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功能,聘請全國勞模賀興文到校任教,組織開展勞動文化節、勞模進校園等活動,堅持“勞動實踐周”常態化、“勞動特色課程”全覆蓋,構建勞動清單制度,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以教書育人為遵循,改革教師評價。一是堅持師德第一標準。印發師德師風建設方案,實施師德師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師德師風考核指標體系,將師德師風考核納入部門目標責任,與個人職稱晉升、推優評先、科研立項和人才項目申請等相掛鉤,建立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實行“一票否決”。二是深化教師管理改革。修訂績效工資方案,建立起以目標管理和目標考核為重點的績效分配制度,根據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健全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輔導員、思政課教師等教師系列等人員職稱分類評價辦法,對教師進行多元綜合評價,突出教育教學實績。三是推動人崗精準配置。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引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名,帶動工藝美術等新增專業的發展,引進4名教授、博士,助力高水平科研項目不斷突破,擇優招聘各類人才170余人,加強師資建設,聘用2名外籍教師,助力學院發展。四是完善教師培養機制。構建完善各類教師梯次式選拔培養機制,建立分層分類培養培訓工作計劃和考核辦法,通過“傳、幫、帶”“學歷教育+企業實踐”“對口攻讀博士學位”等,培養專業(群)帶頭人、校級教學名師等,開展名師培育工作,與企業聯合擴大“雙師”資源池,建成全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