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縣現有義務教育學校17所,專任教師1185人,在校學生14638人。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千陽縣緊緊圍繞“減量、提質、增效”的總體目標,按照“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注重實效、系統推進”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廣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應用,扎實推進“作業革命”,著力打造體系化、校本化、高質量的“千陽好作業”,努力打造縣域教育發展新引擎,有力促進了全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行政推動,提供發展“強動能”

堅持行政推動,扎實推進“作業革命”教學改革,樹立“強管理、減負擔、提質量”的良好局面。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及時召開“作業革命”教學改革專項會議,成立了局長任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副組長,教研員、有關學校校長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同時,遴選教研員、中小學骨干教師組成“作業革命”縣級指導專家組。各校按照要求成立作業管理領導機構,做到領導到位、職責到位、分工到位、任務到位、安排到位。二是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教改推進,提出作業管理精細化、作業內容優質化、作業布置分層化、作業形式多樣化、作業輔導個性化的“五化”要求,從實際操作層面對教改推進進行頂層設計。三是建立推進機制。建立層級管理機制,成立教改推進工作辦公室,負責指導、督查、考核工作。各學校均成立了相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有序推進。建立協作推進機制,縣教研室將“作業革命”作為校本研修的重點工作,縣教師進修學校加強對骨干教師的培訓培養,縣電教中心加大對教改工作的技術支持。建立督導檢查機制,結合教學視導制度,對教改工作實行周視導、月上報、期末總結的機制,確定每年9月份,對“作業革命”進行1次專項調研。建立信息報送機制,建立了全縣信息員隊伍,遴選11名信息員,負責定期上報各學校在“作業革命”成果推廣應用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了解各校的工作動態。

二、研培驅動,搭建專業“腳手架”

注重“研”“培”驅動,堅持問題導向,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夯實深化教改基礎。一是堅持教研導航。及時轉發省市有關“五項”管理、“作業革命”的文件,召開“作業革命”調研座談專項會議,下發《千陽縣中小學作業管理辦法》,修訂《千陽縣教學常規管理細則》,對學生作業的時間、類型、設計、布置、公示等提出明確要求,促進作業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實行教研員包抓制度,做到“包抓一所學校、引領一個學科、指導一個團隊、開發一套資源”。推行“3+2”工作制,教研員通過常規視導、專項調研等方式,了解問題、現場指導,專題研究、加強交流,增強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二是強化培訓賦能。組織中小學教學主管領導和教改骨干教師50余人,集中參加“推廣應用國家級優秀成果暨作業革命線上培訓”。組織全縣中小學教學校長(主任)、骨干教師參加“作業革命”交流研討培訓會20余場次,累計培訓1000余人。購買《初中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手冊》《小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手冊》等書籍,深入學校宣傳指導。通過培訓學習,統一思想,更新理念,明晰方法,有效推動全縣“作業革命”教學改革工作進程。三是注重課題研究。為了使“作業革命”教改工作有方向,“雙減”精神落地有抓手,學校教學研究有重點,縣教學研究室依托“菜單式”重點課題研究項目推進教學改革工作。立足縣域實際,經過調研分析,提出了“作業革命”將“管理、設計、形式、布置、批改、評價”六大方面作為重點研究項目,學校結合校情,自選1~2項作為本校重點研究任務,同類項目加強交流協作攻關。強化課題管理,規范研究過程,立足校本實踐,解決實際問題。重視成果總結,指導學校從“成果摘要+成果流程圖+成果說明+成果佐證”四部分提煉各校所選項目的研究成果,每年開展教學教改成果評選征集活動,對優秀成果及時共享,實現校校有研究的良好局面。

20240307095847474-69-5497e.jpg

三、典型帶動,唱響共進“協奏曲”

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加大交流力度,實現共同提高。一是開展校際聯盟。結合“作業革命”教改項目,啟文小學、燕伋小學、紅山中學等8所市級“作業革命”示范校,每所示范校幫扶2~4所學校,分學段組建聯盟學校,確保各學段有典型、各學校有任務,相互促進,同步發展。二是加大名校帶動。依托“陳千”聯盟、“名校+”等平臺,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開展線下交流、線上互動、成果分享、專題論壇等活動,主動深入西安、寶雞、陳倉、隴縣等地學校交流學習。三是加強名師引領。邀請省市名師進行課例示范、專題輔導、經驗交流,為一線教師答疑解惑。縣教研室張勇杰以陜西省名師工作室、學帶工作坊為依托,設計適用于農村小學的語數英學科童趣化思維訓練作業設計在學校推廣應用。

四、改革聯動,打好統籌“組合拳”

堅持統籌課內課外、統籌“三個課堂”,系統推進教改工作。一是推進“成志教育”。堅持把“作業革命”和“成志教育”兩項優秀成果同安排、同推進、同督查。在清華附小“成志教育”優秀成果學習推廣的基礎上,啟文小學和南寨鎮中心小學創新本校德育主題,努力打造本土化的德育成果。二是打造“心教育·好課堂”。在開展“作業革命”的同時,出臺《千陽縣“心教育·好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同步啟動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打造“高效課堂”,實現課堂高效與作業提質同頻共振。各學校圍繞“喚醒心靈、改變課堂”的核心理念,大膽實踐,主動作為,積極構建以生本、生動、生態、生活、生命為特征的新型課堂,在學科育人、模式構建、教學評價、導學工具、常規管理、課外拓展等方面形成了校本化成果。三是優化課后服務。細化課后服務對作業講評、輔導、評價方面的要求,對接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依據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科質量監測,努力做到“教—學—評”一體化,“德育—課堂教學—學生作業—課后服務”系統化。

通過不懈努力,全縣“作業革命”教學改革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作業革命”全面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學段17所學校全面推行“作業革命”教學改革,推廣范圍達到全覆蓋,8所學校被評為“寶雞市‘作業革命’教學改革示范校”。二是教學質量整體提升。近兩年,全縣在陜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學生成績整體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全縣普通高中錄取指導線分數線逐年提高,錄取比率連年上升。全縣小學畢業質量監測語數英三科總平均分逐年增加,小學段教學質量監測整體有所提高。素質教育更加深入,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三是教學改革成果豐碩。集中研制小學童趣化思維系列作業和初中校本化作業,全縣17所中小學分別從作業管理、作業設計、作業評價、作業批改、作業布置五個方面探索出數量較多、操作性強的本土化研究成果,部分成果榮獲省級表彰,30余名教師獲市級以上獎勵。四是教育生態更加優化。依托“作業革命”推廣,嚴格作業管理,提高設計水平,中小學學生作業時間符合要求,課業負擔有效減輕,達到了減負、提質、增效的目的,為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兩年,千陽縣在陜西教育信息網、寶雞教育網、市“推廣辦”等平臺發表工作動態30多篇。陜西省“雙減”工作動態以《寶雞市千陽縣:依托作業“小切口” 做好減負“大文章”》為題向全省推薦做法。《寶雞教育》2023年第二期刊發“作業革命”經驗。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