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教育是國家鄉村建設的重點項目,藝術教育若能和美育一體化推進,在鄉村教育振興的大環境下協調發展,一定可以助力鄉村教育振興,讓鄉村教育煥發生機活力。加強美育是培育創新人才的需要,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利用鄉村原生情境實現鄉村教師美育理念的提升和發展,推動鄉村美育有機融入教育振興發展,是需要廣大一線教師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作出了許多重要論述,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重磅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印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工作是教育部從教育層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對振興鄉村教育的長遠謀劃,通過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工作的統籌推進,雙輪驅動,從而增強教育發展的內動力、拉動力和對鄉村建設的融合力,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教育智慧。教育要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缺一不可,互助發展。

一、鄉村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鄉村學校美術專職教師缺乏,導致教師一專多能,身兼多職,既是班主任又是生活教師,既是主課教師又是術科教師。其次,美術教育教室和設備相對陳舊,教具缺失嚴重,課堂教學傳統且古板,美術課堂不活躍,教師積極性不高,學生在課堂中找不到興趣點,因而學習積極性也就比較低。美術課堂的這一狀況,很難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和美育潛力。最后,美術教學忽略了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鄉村學校雖然遠離繁華的都市,但有其原生態的美,應多加以利用而非單一的書本教學來完成美術教學任務。

在對淳化縣教師的調研中發現,在學校的職稱評選、崗位晉升中,學校認為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教師的教學比美術教師的教學重要,地位高,美術教師職務職稱和主課教師在量化考核方面存在差異化現象,體育藝術教師職稱晉升相對比較困難,這嚴重挫傷了美術及體育藝術科目教師參與教改的積極性。同時在問卷調查中還發現,教師目前對教師職業培訓的滿意度普遍較低,這主要體現在缺少專業培訓機會和對職業培訓形式的不滿等方面。此外,教師的專業發展也面臨著機會不多等問題,且培訓機會分配不均。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沒有太多的機會參加職稱評審或評比等,因而很多年輕教師會趁著年齡優勢謀劃進城發展,以尋找更大的發展平臺。時間久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鄉村教師年年計劃年年招,年年進人年年缺人的局面。

二、轉變學校和家長的美育認知

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創新工作機制,激活主體潛能,強化綜合治理,扎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讓鄉村學校、家庭和群眾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樹立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理念,意識到美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因此,建立機制,提高學校領導、教師和監護人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筆者在前期走訪和對學生的問卷調研中發現,淳化縣美術教育教學的主題還是圍繞傳統型教育模式進行的,“灌輸式”是教師常采用的教學模式,沒有過多涉及因材施教。加之鄉村學校對美術教育不是很重視,美術專業教師缺乏和美術教師身兼多職等因素,教師的教學設計多以自身為主導,忽略了學生才是活動主體,課堂上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互動,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美育的基礎是美術學科,美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以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這也是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區別所在,即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審美鑒別。但現實的課堂成了教案劇演出的舞臺,教師是主角,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剩余的學生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自己則是配角引導生生之間的交流,在互動中激發學生審美興趣,積極學習美術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但當下,教師自身對教材的認知不夠深入,借助周邊環境和事物等引導和啟發學生不足,只滿足于把課本中的基本理論灌輸給學生;不能創設適合的情境啟發學生、同時和學生互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進一步深化認知。淳化縣的美育更需要這些新模式的引入和采用,同時還應結合鄉土資源、巧妙的教學設計,活用教科書實現美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靈活的銜接。例如結合淳化縣寶貴的民間藝術淳化面塑、淳化刺繡等,探求對學生美育的培養,從而找出更適合淳化縣美術教學的模式。

三、探究適合鄉村的美育

(一)加強鄉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鄉村美育建設中首先要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鄉村由于基礎配套不是很完善,信息不夠發達,人們生活條件相對較為簡陋,這導致鄉村難以留住人才。而美育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教授與指導。其中,美術教師在鄉村美育發展中有重要的作用,鄉村要留住專業的美育教師,就應從教師待遇、學生數量、學校對美育類專任教師的重視程度、教師個人發展意愿等方面,都有所考慮和相應的安排。

2021年筆者在對淳化縣的調研中發現,淳化縣美術專業教師嚴重不足,且存在著兼職語文、政治、歷史和生物等學科教學的現象,可以說大部分美術教師都是“多科教學”,日復一日嚴重增加了他們的教學負擔??缒昙?、跨學科的教學做法不但增加了教師的課時數及課前備課、課后批改作業等相關的工作量,嚴重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而且使得教師長期處于一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導致他們的職業認同感不高。加之鄉村中小學的美術課一向被學生及學生家長認為是副科,學好學壞影響不大,且校內美術教師較少,教研活動開展也相對缺失,美術教師在個人學習和專業提升方面存在困難,正是由于他們的專業領域涉及面窄,使得他們不能及時有效地開展多樣化教學。

針對上述現象的存在,第一,區域教育部門應多組織開展美術教師培訓活動,加強針對性的理論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師資水平。第二,提升地方美術教師待遇及增加他們的學習和進修機會等,以吸引更多優秀美術教師的到來,盡力做到專職專用,減少他們兼職科目的課數。第三,鄉村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是“內驅力”,自我認知、團隊合作、鄉村資源影響著鄉村美術教師隊伍建設。通過了解、掌握和追蹤當地美術教師的實際情況,鼓勵并帶動鄉村教師自省、自信、自強、抱團成長,這樣他們才能滿腔熱忱去創造更加燦爛的美術教育,竭盡全力地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添磚加瓦。

2022年淳化縣開展了一系列的美術教師培訓,有微課展示、教師作品交流展演等,陜西省教育廳和淳化縣共同開展名師引領專項幫扶活動,陜西省三級三類體系建設中的名師工作室、工作坊、工作站的教師對被幫扶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如送教下鄉、跟崗學習、論文指導、課題研修、團隊建設等,已培養和帶出更多優秀的美術教師。

(二)拓寬美育范圍,利用本地優勢創設多樣化情境

淳化縣鄉村民族藝術具有民族藝術傳承性,為文化傳統教育提供了新視角。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借助校內外的風景,讓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學校的建筑之美、谷物豐收時的色彩之美及山間溪流與石塊的撞擊之美等,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切身體會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方面,淳化縣這個被自然風光所包圍的鄉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山巒、清澈的河流、紋路不同的巖石、四季變換的森林、鄉間不規則的田野……隨著四季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形狀、色彩……教師只要好好引導學生,他們才會慢慢地學著用藝術的眼睛去觀察,尋找藝術創作主題和藝術材料。在情境中學生更能放松身心地投入其中,自由表達想法和產生持續不斷的藝術創作火花,課堂也因此變得更有吸引力,學生興致勃勃地將身邊熟悉的材料用于創作,在動手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審美力和鑒賞力。

例如,學生上下學的鄉間小路上隨處可見的各式石頭,就可以用來創作“石頭畫”。把撿回來的石頭清洗干凈,然后根據石頭的大小、外形輪廓等分成不同的造型素材和平面素材。加以簡單區分后,仔細觀察、聯想、構圖、勾勒,在學生思考、想象、動手創作的過程中,他們不僅放松了身心,還調動了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創作力,讓學生感覺藝術創作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此外,淳化縣文化遺產資源豐富,藝術形式多樣。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少先隊、校團委組織的參觀活動等,使學生與藝術有更多的接觸和交流機會,真正讓學生感受什么是鄉村之美。

另一方面,淳化縣有著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淳化縣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村及其中展示的文化紀念品都是利用本地的原材料制成的。教師可以綜合利用這些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將其作為教學對象和素材,帶領學生拜訪民間藝人,近距離觀察和感知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活潑、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美術知識,提升美術素養,同時還能很好地加深學生對家鄉民俗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例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想象畫”活動,學生選擇他們記憶中的事物,然后以有趣的方式繪制出來,可以通過不同的主題給大家介紹家鄉的方方面面。這樣的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創造性的藝術空間,并利用這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鄉土文化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貌、人文精神等。也可以帶領和指導學生欣賞農民畫獨特的用色和心靈表達方式,感受鄉村獨特的文化魅力,養成良好的審美力。

(三)影響并轉變家長與學校對美術教學的理解

當今時代,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藝術素養在素質教育占有相當重的分量。因此,人們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不能一直停留在美術科就是教畫簡筆畫上,要努力使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在思想上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鑒賞美的能力牽涉學生以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藝術教育的偏見,并在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使藝術教育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例如,可以倡導校園文化藝術節,在藝術活動中提升學生藝術修養,開展舞蹈、繪畫、書法、攝影等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展現自己的優勢,變得更加自信,更熱愛生活和學習。學校還可以邀請非遺傳承人及其他學校的藝術教師等來校交流展示非遺、中國畫、書法、油畫等,這不僅能讓學生觀看到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同時還可能在學生心中種下一粒藝術之花的種子。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加學校的藝術文化節活動,讓家長現場看到學生多才多藝的另一面,從而改變他們的傳統觀念、生活方式及對美術學科的偏見,對學校藝術教育充滿信心,愿意積極支持和配合學校的藝術教育。

(四)組織學生參加展覽、比賽等,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師及時指導學生的創作,促使學生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能夠在藝術展演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通過多平臺的展示,讓學生從以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進而熱愛學習。

多數學生都愛展現自己,注重父母、教師及同學等的評價。因此,舉辦一次藝術展示活動并給予相應的評價和獎勵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是給學生學習和創作一個展示的平臺,也是給學生肯定自我的一條重要途徑。

在平淡的校園生活里,教師應多給學生添加一些不同的“色彩”,鼓勵學生參加社團和學校舉辦的展覽及比賽。讓學生在協作中學習團隊溝通、合作技能,通過參與不同的展示活動鍛煉自己,當自己的作品被他人欣賞和贊美時,這會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形成良好的“輸入”和“輸出”,教師也能感受到學生的快樂和課堂學生積極踴躍的表現,感受到除了課本講授之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美和理解美同樣很重要。

為了解決淳化縣由于區域地理位置原因導致的師資力量不足、歷史性發展難題等,通過教研扶志、培訓促教、線上線下多方督學,通點連面,開展精準培訓。在實際培訓中通過主題、過程、知識遷移和思想轉換,對幫扶教師進行多種培訓,提升他們的理論修養和專業素養,在創設的真實問題情境中應用多種方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不論是課堂還是社團活動、藝術特長生培養,藝術展示活動都為鄉村美育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這種應用當地原生態環境開展美育的方法,不僅能更好地推進藝術教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藝潤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內化教師個人學習能力,而且能為鄉村教育賦能,增強鄉村發展動力,為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良好鄉村教育局面添磚加瓦,促進鄉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