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作者:■文/高紅霞
發布時間:2024-03-05 08:50:27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教育最大的奧秘是讓孩子們“覺醒”,這種“覺醒”便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喚醒。興趣是數學學習最好的催化劑,能讓抽象的概念、精確的數字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興趣是一項長久性的工程,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拙見。
一、良好氛圍喚起興趣
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學生只有感覺到師生間和諧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氣氛,思維才會更活躍,學習效果才會更好。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課內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能用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指導學生。這個過程也是教師散發魅力的過程,學生一旦收獲成功的喜悅,就會發自內心地崇拜自己的老師,更樂意接近老師,更期待上這位老師的課,且興趣也悄悄住進學生的心里。課外,教師要了解學生生活、學習的狀態,聽取學生的意見。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遇到不懂的題一起探索,對老師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育人的快樂,對學生而言,這更是一種探索未知的幸福。
二、多元評價點燃興趣
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有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活動時一定要考慮充分,要能確保學生愿意積極參與進來。教師還要有足夠的包容心,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一旦學生有進步,及時給予表揚,比如眼神的贊美,讓學生有一種被承認的滿足感。同時,激勵性語言同樣適用于課外。在作業評改時激勵性語言有助于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花在賞識中盡情開放。
三、借助媒體激發興趣
數學有時枯燥乏味,但多媒體的出現,為學生數學興趣的提高帶來了更好的契機,成為打開數學之門的一把重要的鑰匙。多媒體的應用很好地壓縮了課堂教師講授的時間,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師生互動之中,能更好地落實學生是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使學生從多媒體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在幾何教學中,通過實物或白板中圖形的演示,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圓錐的體積教學中,讓學生自制等底等高的圓柱形紙筒和圓錐形紙筒各一個,給圓錐形紙筒裝滿小米,然后再將小米倒入圓柱形紙筒,最后再利用展示臺演示實驗過程,得出圓錐體積是與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結果。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看到的內容更形象,學習起來也更輕松,興趣隨之變得更濃厚。
四、巧設情境提高興趣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采用情境教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教師可以把新知識寓于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通過自主實踐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從實踐中習得知識,獲得成就感。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六一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老師想為大家購買水果,買哪種水果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由班長統一組織,以小組為單位統計組員喜歡吃的水果,然后匯總各小組喜歡水果的人數并制成統計表,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做出合理的決策,并制成統計圖。這樣不僅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而且項目化教學也實現了。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中悟,使數學學習與愉快的情緒體驗交織在一起,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走向生活深化興趣
教學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歸生活,因而不應僅僅局限于教室。讓學生走向生活,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與生活接軌,加強學生的體驗感,揭開數學神秘的面紗。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操場測量足球場和籃球場,讓學生去觀察,去觸摸,去感知,不一樣的上課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求知欲。他們通過繩測的方法,用自己的話描述出圓與其他幾何體的不同之處,并得出了不論大小的圓形圈,它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的結論。此時,教師可以借機引出“π”和直徑“d”及半徑“r”的關系,然后趁熱打鐵使學生快速吸收內化知識點,這就是一種深度學習。讓學生從“做”和“行”中獲得新知,把思維推向更深處的課堂。從生活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樂此不疲地將這種快樂延續下去,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必會日益濃厚。“雙減”政策下,教師更要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師應上下求索,多渠道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道路上一直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