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創新捷報頻傳——
逐夢秦創原
作者:張梅 李云峰 張鑫 秦俊峰
發布時間:2024-03-04 09:43:03 來源:陜西日報
2月23日,在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試驗平臺,張延超教授(左二)指導團隊成員開展測試。張梅 攝
2021年開始,陜西舉全省之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堅持政府、市場、企業同向發力,提升“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功能,推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走深走實。近日,記者先后在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進行采訪,展現創新一線的故事,反映陜西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生動實踐。
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熱解煤焦油在陜西成功提取,實現煤田地下原位采油從“0”到“1”的突破。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蘇科技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制造出高柔韌性、高功率重量比的晶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與此同時,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陜西科技創新重要指標亮眼——
全省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4120.76億元,同比增長34.95%;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8萬家,同比增長37%;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53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1萬家,同比增長33%……
捷報頻傳和亮眼指標的背后,是陜西舉全省之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點燃創新“引擎”。3年來,無數科技工作者、科技企業、投融資機構走上秦創原這個舞臺,追逐科技強省、科技強國的夢想。人才、資本、科技,各類創新資源在此聚集,激蕩起創新發展的磅礴動力。
培育“雨林”
讓“創新種子”落地生根
“在秦創原這片‘雨林’中,我們這顆‘種子’扎下根來,一定能茁壯成長!”2月28日,西北大學教授胡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這段時間,胡軍格外忙。一方面,團隊自主研發的超疏水防黏結微納米新材料獲得市場青睞,多家單位前來洽談合作。另一方面,他積極籌建年產10噸的超疏水防黏結微納米新材料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
多年來,胡軍團隊圍繞超疏水特種涂層材料領域開展科技攻關,產出了一大批具有原創性的高質量成果。把成果變成產品,讓它們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一直是胡軍的夢想。
面對成果轉化,胡軍曾有兩種選擇:把技術直接賣給大企業,獲得一筆豐厚的科研資金;自己創辦企業,直面未來無數的不確定性。“這些成果就像我的孩子,我想帶著它們去市場闖一闖!而秦創原的政策和支持給了我們科研人員敢于闖市場的底氣!”說起當初的選擇,胡軍坦言。
2022年6月,在“春種基金”的支持下,胡軍在秦創原總窗口成立了陜西龍麟納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龍麟納纖就加入到秦創原“e起創”計劃中,得到了企業經紀人“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e起創”計劃由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旨在為入選的科創企業提供43項基礎孵化服務和8大模塊專項服務包,并獲得后續投資的優先跟投權。
高蓓是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企業經紀人,龍麟納纖正是她服務對接的企業。“我們通過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深度賦能企業運營,通過強大的資源匹配,手把手地讓科學家早日成長為企業家,幫助企業快速成長。”高蓓說。
一年多來,龍麟納纖的產品已經在航空航天領域防結冰、防污染物黏附方面得到初步應用。“我們已經開發出防結垢系列涂層、防結冰系列涂層和防結膠系列涂層3個系列產品,正在攻克可應用于太陽能電池板的透明超疏水涂層。我們還將持續在超疏水納米功能涂層上進行鉆研,在滿足市場、行業的需求中不斷創新產品。”胡軍滿懷信心地說。
精準“施養”
讓“創新之苗”長成“參天大樹”
這段時間,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正在準備新一輪融資。“這筆資金將用于購買設備、擴大生產、提高產能。”該公司總經理、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張延超介紹。
2023年2月注冊成立公司,7月簽下第一筆訂單,年底一期生產線落成……在各類創新資源的共同“托舉”下,張延超的創業之路越走越順暢。
經過10多年潛心攻關,張延超團隊自主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速潤滑與密封核心技術,并自主設計構建了國內首臺高溫超高速軸間對轉動態密封試驗平臺。依托該技術,部分先進密封產品有望實現國產化,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深海探測以及服務重大裝備制造業。
把這項技術從實驗室搬上生產線,一直是張延超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人找到他希望共同推動成果轉化,甚至有人愿意出3500萬元建企業。經過反復考量,張延超還是放棄了這些機會。
2021年,陜西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各項利好消息傳來。經過多方溝通,張延超團隊和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陜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達成合作意向,三方聯合成立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
在這次合作中,張延超團隊以專利成果“作價入股”1908萬元,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陜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共同出資2200多萬元。
在獲得真金白銀投資的同時,張延超團隊還以“服務換股權”加入到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伙人”計劃中。“合伙人”計劃是秦創原在科創服務方面的市場化探索。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合伙人”,通過一站式科創服務換取部分股權,加盟科創主體成為其創新創業的合伙人。
“秦創原這個‘合伙人’很好地解決了企業創辦初期在團隊搭建、工商財稅、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問題,讓我們能把更多精力用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同時又為我們匹配產業資源,讓我們的產品更好地走向市場。這樣的‘合伙人’很靠譜!”張延超說。
“飛地”孵化
“一總多區”共促全域協同創新
“有了秦創原,很多曾經‘東南飛’的團隊和專家,都愿意回到陜西創新創業。”作為從長三角地區歸來的創業者,陜西麥克斯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晶感受到了陜西科創生態的變化。2022年6月,王晶創立麥克斯韋醫療,在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對接與幫助下入駐榆林秦創原(西安)主中心,成為一家“飛地”孵化企業。
王晶多年從事醫工交叉研究,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博士畢業后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工作。2016年,通過人才引進計劃,王晶加入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牽頭籌建的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揭牌。作為副總工程師,在該中心工作期間,王晶帶領團隊進行了多項醫工技術與服務的開發應用,與全國100多家三甲醫院有過技術交流與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乳腺癌與義乳產品逐漸進入王晶的視野。
經過謹慎的市場調研和技術分析,王晶決定創辦企業,進軍以醫療數字化定制為支撐的高端義乳市場。這時,秦創原榆林“飛地”進入王晶的視野。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中,陜西通過鼓勵探索“西安研發+飛地孵化”等多種模式,加快構建“一總多區”全域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秦創原榆林‘飛地’由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運營,旨在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圍繞榆林產業創新需求,結合產業、空間及政策資源優勢,打造‘西安研發+榆林轉化’的創新協同機制。”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欒蘭介紹。
“經過重重篩選,榆林‘飛地’給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與辦公場地,我們將在這個平臺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王晶說。
為推動“創新”和“產業”充分對接,加快構建“一總多區”全域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今年,陜西還將打造20個左右省級秦創原未來(新興、特色)產業創新聚集區。
“我們將啟動秦創原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拓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全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速推進秦創原建設由勢轉能、乘勢見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提供強勁動力和支撐。”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