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入選陜西省教育評價改革綜合試點以來,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教師中存在的“躺平”現象,迅速行動、精心組織,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通過把好“方向盤”、用好“加速器”、配好“發動機”,讓教師“不敢躺、不能躺、不想躺”,激發教師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把好“方向盤”,筑牢“不敢躺”的思想防線。一是堅持以“德育”為先,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印發《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師德負面清單及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實施教師師德負面清單,完善失范行為查處機制,在評優選先、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等方面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幫助教師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關心學生成長,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堅持以“標準”為基,建立教師資格準入與退出機制。建立《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崗位準入與授課資格管理辦法》,加強教師準入與日??己藰藴?,要求新教師必須經過三年的崗位鍛煉并取得教師資格證后才能走上講臺。同時加強日常監控,定期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測評,測評不合格者退出教師崗位。三是堅持以“實績”為尺,改革崗位聘用辦法。激勵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潛心教書育人、奮力科研攻關、勇擔公共服務。在《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第五次崗位聘用工作實施方案》中,實行崗位動態管理,更加注重教師工作實際貢獻,按照個人業績積分從高到低依次聘用,對聘期考核不合格者進行降級聘用。

用好“加速器”,營造“不能躺”的發展環境。一是堅持以“服務”為本。依托教師發展中心,每月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每周開設青年教師論壇、博士論壇等活動。聚焦教師在師德師風、知識技能、信息技術等方面需求,建立了國省校院四級培訓體系,廣泛開展教師能力提升培訓。在培訓中堅持“與陜西紅色教育資源相結合,與煤炭行業精神相結合,與職業教育特點相結合”,著力培養教師的愛國情懷、工匠精神、職業素養。二是堅持以“賦能”為根。注重培訓考核,將教師參加培訓情況作為職稱晉升的基本條件。印發《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常態化實踐鍛煉實施辦法》,實施常態化實踐鍛煉,嚴格落實教師五年一輪的全員實踐鍛煉制度。每年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和實踐教學能力測評,將測評結果作為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三是堅持以“發展”為要。聚焦國家能源戰略調整,建立了“碳中和”研究中心、智慧礦山研究院,并積極推進新能源技術研究所、清潔能源產業學院、氫能與儲能研究中心建設,為學校專業優化和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配好“發動機”,激發“不想躺”的內生動力。一是堅持以“精神”為引。用教育家精神擦亮教書育人底色,引導教師努力做到“家國”與“天下”相統一,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二是堅持以“積分”為軸。大力推進績效分配改革,實施積分制管理,更加注重實際貢獻和工作業績,將個人積分與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考核評優等掛鉤,有效調動教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該校通過教育評價改革,有力推進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讓“躺平者”無所遁形、“實干者”大展風采的良好氛圍。先后建成了以國家教學創新團隊為引領的教學創新團隊12個,培養、引進教學名師、技能大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292人,新增教育部行指委員、工信部產教融合教授、陜西省教學領軍人才、師德標兵、教學名師、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等31人。教師在2023年教學能力大賽中獲國家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