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受文化形態的影響,也反映著文化的差異。二者如影隨形,關系密不可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知識普及和文化意識培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提升語感,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的理解與掌握。

一、明確文化差異,把準語言特性

在英語教學中,文化差異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并反映出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特有的文化現象。現實中普遍存在重知識輕文化的現象,導致英語學習“走型不走心”,很多學生善于從母語習慣出發分析具體的語言情態,不能有效、得體地運用英語。若要提升學生的語言與思維能力,就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善于對比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跳出本土文化的“陷阱”,提高學生運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文化差異導致認知差異,認知差異最終導致思維差異。高考英語試題中完形填空題屬于語言運用部分,是試題中的一道大題,也是最容易拉開考生差距的“爬坡題”。完形填空的所選文章大多數為英語國家的日常話題,內容時尚新潮,貼近學生生活,文章原汁原味,異國文化風情明顯,最容易給學生帶來認識誤區。因而,做完形填空題時,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更要掌握一定的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也就是說,在做完形填空時,要把準英語文化常識和語言特性,每個答案的選擇都要具備強烈的英語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如果跨不過文化差異的這道“暗流”,往往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得分率必然大打折扣。

二、掌握典型語境,突破母語習慣

在具體場景和語境中,教師要做個細心人,提醒學生從字、詞、句、段中積累經驗,逐步突破母語習慣,情境交融,熟練掌握英語獨特的思維方式。

如高中英語課文中的課例——《The Olympic Games》,本文介紹了古代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背景、歷史、比賽項目和意義。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發展和影響,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體育精神和價值觀。

母語障礙:由于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全球性的體育盛會,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歷史和傳統,因此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一些與母語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概念。

解決方法:1. 提供背景知識:在講解課文前,教師為學生介紹一些關于古代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背景知識,包括起源、歷史、比賽項目和意義等。2. 解釋生詞和短語:對課文中的生詞和短語,教師可以進行解釋和翻譯,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和用法。3. 對比不同文化背景: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解釋一些與母語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概念。4. 組織討論和活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參加活動,讓他們在實際運用中掌握典型語境和突破母語習慣。

通過以上措施,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典型語境,突破母語習慣,提高英語閱讀和理解能力。

三、跨域文化隔閡,學會換位思考

文化有差異,但并非不可逾越,只要抓住文化特征,并學會換位思考,很多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在講解閱讀、完形填空時,不僅要著重對題目的講解,更重要的是向學生介紹文化間的差異,使其具備學習跨國文化知識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跨國文化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生不斷進行積累,去思考和體會每一篇例文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對于做過的完形填空,教師要讓學生每天進行鞏固。在鞏固過程中,學生既能夠記憶重要的詞組和詞匯,還能夠復盤自己第一遍做的時候出現的錯誤,培養了學生的語感,為今后跨文化交流奠定口語基礎。

善于遷移,學會舉一反三。準確識變,才能科學應變。雖然完形填空考查的內容復雜靈活,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師要教會學生應變的方法,讓學生將課內知識點與課外知識點進行有效結合。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四教材Unit 5“Theme parks”中有一個詞組“come across(偶遇,碰巧遇見)”,在對這個詞組展開講解時,教師要創設相應情境,讓學生學會真正掌握這個詞的用法要領。

善于歸納,提升實戰能力。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戰斗中提升作戰能力,文化差異的彌合,絕非一日之功。很多學生題沒少刷,但成績提升并不明顯。究其原因,就是重量而不重質,缺乏歸納總結,缺乏比較同類題目中跨文化現象的差異,沒有形成語感和“題感”。

學習外語,就是開啟了一扇對外交流的窗戶。站在窗戶看風景,我們也會成為一道風景。相信隨著師生對不同文化理解的不斷加深,通往外部交流的“橋”和“路”不斷拓寬,我們的英語教學質量必然會穩步提升。

作者單位   寶雞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