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聚焦問題 多維協同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
作者:王萍
發布時間:2024-02-26 19:38:44 來源:中國教育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以“大思政課”理念為指導,通過制定規范思政課實踐教學體制機制,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雙向互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相互關聯、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勞動的緊密結合中創新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形成課程育人新局面。
思政課實踐教學是課程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強調學、思、用貫通和知、信、行統一,在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更好地激發大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自覺自信自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秉持“大思政課”教育教學理念,多維協同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不斷拓展教學時空維度、教學素材和資源、教學情境和方式方法、內在的知識認知和價值引導、考核方式等在內的教學元素,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構建了系統全面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
目標導向和問題意識相結合
探索實踐教學開展新模式
目標,規定方向、提出要求。學院在學習教育部門相關文件的基礎上,提出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錘煉道德品格、形成科學思維、增強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要求實踐教學開展在引導學生運用理論聯系思想、學習、個人、社會實際的同時,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增強教學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問題,立足實際、提供入口。學院省級教改重點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教學創新研究”研究團隊將精準掌握學生學情動態及思想困惑作為實踐教學開展的扎實基礎,通過問卷調查和師生訪談等形式,重點聚焦學生對已有實踐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處理、未來更好的實踐教學方式的認知和評價。目前,已形成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教學、學生理論宣講實踐教學、品讀經典實踐教學、社會調查實踐教學、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實踐教學在內的實踐教學體系,有效解決實施中重點不突出、理論和實踐聯系不緊密以及師生兩個主體能動性有待提高等問題。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協同
積極提升育人新成效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思政課課程教學相互貫通、相對獨立、相互促進的兩種教學形態,厘清二者的關系對實踐教學的開展至關重要。學院提出理論教學要以“準”“深”“透”“活”為標準,嚴格遵循課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要求,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用適合青年特征、生動活潑的方式把理論的深度、高度講出來,用理論的徹底來說服人和塑造人。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對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準確認知,是實踐教學開展的基礎;實踐教學要為理論教學提供加深理解和運用、發展理論的情境和場域,是理論教學的重要支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實踐教學要以課堂理論教學內容與重難點為依據和基礎,實踐教學內容要反映課程培養目標,體現理論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方式,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學生需要,精心設計實踐教學的主題和方式。學院已和多個機構簽訂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包括理想信念主題、文化育人主題、制度優勢主題、理論思維主題教育等教學主題和載體。
“知、情、意、行”相統一
精心設計各種實施方式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關鍵在于通過學生的參與、思考、感悟、踐行,達到更好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目的,要以“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原則設計各種實施方式。“知”是基礎和前提,教師要著重運用概念、范疇、原理闡明事物發展的規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認知,不斷提升理論素養。知的環節在實踐教學中要有體現和設計,要精心組織一系列品讀經典活動,通過閱讀、思考、分享、踐行經典等,做到知、信、行統一。“情”要解決情感問題,在實踐教學中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產生心靈觸動,設計時要發揮情境式和參與式教學的積極作用,校內實踐推出拍攝微電影、情景劇演出、主題匯報等活動,校外實踐通過參觀考察、親臨歷史現場等,讓學生感受其中蘊含的精神,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民情懷。“意”是意志,在面對困難時激發學生的意志,教師要有意識通過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比如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協助當地農村、社區解決困難等,引導學生挑戰自我、完善自我。“行”是踐行,目的是在提升學生認識和運用理論能力的基礎上,團隊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得以發展,每一項實踐教學都要有學生全方位參與,不能簡單停留在閱讀和思考環節,所思所想要轉化為行動。
學院和教研室制定規范的實施機制,并對學生、教師運用雙考核方式,充分發揮兩個主體的作用。學院要求教師和學生以平等謙遜的態度對待彼此,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施現狀不斷調整與完善實踐教學,學生通過及時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所愿促進教師持續改進實踐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