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推開陽光儲蓄銀行的大門,在柜臺前坐好,開啟電腦,進入儲蓄系統。

“請問,要辦理什么業務?”

“這是我的陽光幣,請幫我存一下。”

“好的,你有博學幣2枚,美德幣1枚,體育幣……全部存入之后,你現在共有陽光幣……”

這可不是某個銀行里的一幕,而是楊凌高新小學(以下簡稱“高新小學”)五年級學生龔暄詒作為學校陽光儲蓄銀行操作員一天工作的開始,也是學校推行的“七色光”智慧評價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2019年,高新小學正式上線自主設計開發的“七色光”智慧評價系統。如今,四年過去,這場2000名學生全覆蓋,“寓教于樂”的獎勵式、體驗式教育模式已經悄然改變了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

20240223152138892-38-2e0cd.jpg

由家校合作引發的一場變革

“有沒有一種方式能讓老師、家長更系統、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在一次家校溝通會上,教師和家長們同時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2000年建校后,高新小學就特別注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設。“學校先后實施過小紅花、流動紅旗等方式,還設立過百花獎等。”校長強廣林作為學校的第一批教師,對學校學生評價體系探索歷程了如指掌。“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傳統的評價方式有其局限性。這也成為了改革的動因。”

面對共同的疑問,雙方開始了一場關于變革的探索之旅。學校的學生家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一名教授主動擔當起了技術開發的重任。而學校則負責與系統配套的管理方式與硬件配套建設。“經過多次深入溝通,雙方達成共識——用數據說話,為教師教育教學和家長指導孩子發展提供有效、精準數據支撐。”強廣林回憶道。

20240223152526684-61-017c0.png_scale.png

2019年11月“七色光”智慧評價系統正式上線使用,包括校園陽光銀行、七色光超市兩個核心智慧模塊,以陽光幣為媒介。為了配合系統運行,學校專門設計了校園虛擬貨幣——陽光幣,共7種顏色,每種顏色的陽光幣被賦予一個評價的方面,如紅色(美德)、橙色(體育)、黃色(勞動)、綠色(環保)、青色(創新)、藍色(博學)、紫色(藝術)。每類陽光幣分別有1陽光值、5陽光值、10陽光值三種面額。七種顏色正是陽光折射的七種光芒,七種類型激勵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系統也由此得名。

20240223152651108-53-d5410.png_scale.png

學生通過行為習慣、思想品德、課堂表現、參加各級各類活動等方式來賺取陽光幣,用陽光卡在陽光銀行存儲,存款可以在七色光超市里進行消費。學校德育處全面負責“七色光智慧評價”系統的各項運維工作。

“在運行中,我們發現評價主體還是相對單一,而且學生的家庭和社會生活表現,都沒有納入系統。”2023年,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得到了西農大資金和技術上的大力支持。“2.0階段,會開放家長和社區評價的端口,與學校的智慧校園系統全面對接,與學校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全面對接,形成完整的‘七色光’校園文化生態系統。”強廣林說。

20240223152346010-74-ad968.png_scale.png

“每一枚陽光幣都要謹慎使用”

對于美術教師張海鷹來說,給學生發放陽光幣是一件特別“謹慎”的事情。“每節美術課,我只能獎勵1張博學幣,可是全班有那么多孩子,所以我需要更加留意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

每周五,教師要去學校德育處領取定額陽光幣,如舉辦活動需要提前寫好活動策劃報學校德育處批準后,方可領取額外的份額。“剛開始推行這套評價系統時,老師們發放額度、范圍等都不是很明確,所以有時就出現陽光幣不夠用的情況。所以,經過幾次調整改進之后,我們進一步細化了陽光幣評價細則,讓老師們都有章可循。”德育處主任楊琳說。

“定額制度”下,教師的態度發生了改變,進而影響了學生的態度。“孩子們上課更積極、認真了,每一幅作品都力求精益求精。他們知道每一枚陽光幣都得之不易,所以特別努力!”張海鷹發現。

“周末家里吃什么,取決于魏老師這周勞動課上帶孩子們做了什么!”看到家長群里的這句話,魏芝涵心里涌起的是濃濃的自豪。在語文教師、班主任之外,魏芝涵還兼任勞動課教師。每周的勞動課,她都精心備課,帶學生煮過茶葉蛋、做過蘸水面、進行過變廢為寶創意活動,還走進種植基地、養殖小動物等。“學習中,我非常注重過程性評價,會給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發放美德幣、創新幣、環保幣等。如果學生回家后實踐,并且在群里打卡反饋的話,我還會進行‘二次獎勵’。”

20240223152510494-3-7454d.png

每個教師手里有不同的幣種,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做出獎勵,這也給了教師發現學生不同特長的契機。由于“二次實踐獎勵”的推行,魏芝涵發現學生課后實踐轉化的熱情很高。她也漸漸有了信心和底氣,于2023年跨學科參加勞動課教學技能大賽,并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省級教學能手的稱號。

除了課堂教學,陽光幣也應用在課內外各種活動中。學生凡獲班級優秀每人每次獎勵1陽光值,如在勞動方面突出,勞動老師會獎勵1張勞動幣(黃色),在垃圾分類表現優秀,班主任會獎勵一張環保幣(綠色)。獲校級、示范區、獲省級及以上榮譽逐級獎勵5、10陽光值對應種類的陽光幣。遵循以生為本,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的原則,學校將不同種類的陽光幣用于對學生各類班級活動、年級活動、校級活動過程性評價中。

每學期結束,每個教師都能拿到學生陽光幣統計圖表,勾勒出的是一張一張不同的學生“發展畫像”。“讓大數據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老師和家長根據‘畫像’,分析診斷,解讀學生不同特征,然后進行針對性個性化引導,揚長補短,導航學生個性成長。同時根據數據顯示學生哪個方面的陽光幣多,可以對學生未來職業規劃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強廣林說。

20240223152434533-99-33fa8.JPG_scale.jpg

“就從與校長共進午餐開始說起”

坐在辦公桌對面的丁一晨沉思了一會兒,撓了撓頭說:“就從與校長共進午餐開始說起吧。”兩年前的慶六·一活動期間,學校舉行了一次抽獎活動,丁一晨抽到了大獎“與校長共進午餐”。

“我覺得自己真是太幸運了,全校僅有六個名額啊!得知我抽到大獎,同學們羨慕極了,甚至有人要拿自己的陽光幣跟我換,我可不舍得!”說起當時的情景,丁一晨的眼里閃動著自豪的光芒。“午餐后,同學們又一直追著我問當時吃了什么、校長跟我說了什么等等。那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以前我覺得老師們都很嚴肅,但是那次午餐才知道校長老師們是很親切、熱情的,我也開始更主動融入學校生活,交到了很多朋友!”

“當‘積蓄’儲備豐厚時,學生可以拿著‘存款’到七色光超市選購自己喜歡的玩具、學習用品、圖書、校園文創產品等琳瑯滿目的商品,還有‘當一天大隊委’‘和校長共進午餐’等精神上的鼓勵。這樣的獎勵更有意義,激勵學生比學趕幫超,向優秀看齊。通過這種方式,學校的陽光幣也能流通起來,形成完整的‘運營’閉環。”楊琳說解釋道。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主持人!”六年級的崔明玥仍然清晰地記得自己獲得第一枚陽光幣的情景。四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個“口語交際”要求講一個“我最喜歡的故事”,班里組織了一次“故事大王大賽”。她竟然奪得了一等獎,被授予“故事大王”的稱號,老師還獎勵了她一枚陽光幣。

20240223152617326-48-81297.jpg

“我把第一枚陽光幣放進一個集郵冊里,珍藏起來。通過那次比賽,我發現自己對演講主持很感興趣,與父母商量之后就報名參加了這方面的培訓。”如今的崔明玥作為學校少先隊的大隊委,經常會主持學校活動,在實踐中逐漸成長起來。在大隊委管理工作中,她也會發揮陽光幣的激勵作用,帶動“五支小隊”工作的熱情。

為維持陽光儲蓄銀行運營,學校組建了一支陽光銀行操作員隊伍,由高年級學生競聘輪流擔任,通過崗前培訓和考核后持證上崗。五年級的龔暄詒就是其中的一員。輪值時,她會在早讀前、午寫和課后服務時間內,坐在柜臺前給同學們辦理存儲業務。“通過崗位服務,提高了我的組織意識、責任意識、崗位意識,也算是一次職業體驗吧,非常有意義!”

強廣林強調,存儲的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到生活中銀行存儲的過程,理財觀潛移默化地滲透其中,同時也是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我們的校園銀行對于學生陽光幣的‘存款’也進行定期存款的利息返還,學生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利率’的存在。通過‘存錢’‘取錢’,學生開始逐漸了解什么是利率、如何收益,在心里埋下理財的種子。”

20240223152632599-95-bd450.jpg

七彩陽光下,高新學子閃耀出耀眼的光芒,籃球、足球、田徑、網球等體育運動中蟬聯楊凌示范區聯賽小學組冠軍;電腦制作、編程、機器人等比賽中獲得陜西省獎項;合唱、舞蹈、健美操、經典誦讀等榮登省級舞臺;“五谷畫”社團代表陜西省參加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

“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采訪中,強廣林反復提及學校的發展理念:“學校地處楊凌農科城,借鑒吸收地域文化精華,我們把孩子們看成農作物,德智體美勞就是學生成長需要的‘七色陽光’。只有陽光充足,孩子們才能茁壯成長。這是一個慢過程,需要我們俯下身子精耕細作!”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