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雙高計劃”收官之年,學校科研工作緊跟陜西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步伐,落實陜西科技成果轉化 “三項改革”試點制度,修制度促發展,組團隊育人才,筑平臺夯基石,建機制優氛圍,通過政策引領、平臺支撐、人才提質、項目驅動的方式,在科技科普工作取得多項重要突破,奮力開創“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1、秦創原建設與“三項改革”協同增效,科技成果轉化擴量提質

持續加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貫徹落實陜西科技成果轉化 “三項改革”試點及十條措施,承辦2023年“三項改革”高校專場路演(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專場)、陜西省科技廳 “三項改革”政策宣講會、咸陽市高校專利成果轉化路演11場次,全年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3件,達成開放許可1件,專利成果轉化較2022年提高100%。組織30余名教師參加技術經理人培訓并取得結業證書,持續投入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取得明顯提升。

img1

承辦專場路演、政策宣講活動

2、成果培育提質培優,科技獎項碩果累累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成果獎項申報培育工作,通過認真梳理、科學謀劃、政策指導、精準服務,持續提升科研成果申報質量,學校碳中和中心首席專家胡健教授《中國西部能源產業升級研究》、李蕊教授《每天懂一味中草藥》榮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兩項科技成果榮獲陜西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兩篇論文榮獲咸陽市自然科學論文二、三等獎。

img2

兩項成果榮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3、技術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橫向項目合同取得新突破

積極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建設應用技術協同中心、組建技術服務團隊,拓展學校技術服務合作渠道,服務行業區域產業升級,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年簽訂橫向項目41項,合同額超過1000萬元,陜煤集團、延長石油委托多個技術開發服務項目示范引領效應明顯,橫向項目總金額、單項目合同額均取得歷史同期新高。科技合同認定登記再次超過1000萬元,連續三年獲得秦創原(咸陽)創新促進中心先進獎補,學校技術服務行業企業影響力日趨增強。

img3

橫向項目開題評審、現場實施

4、發揮科研人才優勢,縱向項目質量再提升

學校高度重視各類科研項目培育、申報工作,科研信息處會同相關二級學院,發揮引進人才科研優勢,積極動員組織項目申報,邀請校內外專家打磨與指導,舉辦各類科技講座,項目培育申報質量和整體競爭力大大提高。2023年獲批市廳級以上各類縱向科研項目22項,直接資助經費首次超過100萬元,較2022年增長超過100%,其中包括秦創原總窗口專項1項、服務地方專項2項,實現數量+質量全面提升,學校科研實力不斷增強。

img4

組織項目申報講座及報告

5、科研平臺建設新成就,再獲省級工程中心

智慧礦山物聯網技術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獲批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是學校繼2022年 煤能與綠色開采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的第二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由智信學院聯合煤化學院,與大唐電信等單位跨院系多學科交叉融合共同組建,以服務國家能源安全及“雙碳”目標為使命,立足于陜西省煤炭重點產業,基于地質保障系統智能化、通風系統智能化、安全監控系統智能化等研究成果,著力促進煤礦綠色智能開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img5

獲批立項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6、知識產權持續賦能,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校作為省內唯一高職院校,成功獲批陜西省首批專利快速預審主體資格,首件通過快速預審通道的專利僅16天獲批授權!持續實施專利提質培優工程,發明專利占比大幅提高,專利質量顯著提升,舉辦第二屆高質量專利比賽并擇優推薦省市比賽,榮獲秦創原專利大賽咸陽分賽優秀組織獎、三等獎1項。獲批陜西省地方標準2件,知識產權高質量產出加速技術技能創新平臺建設,助推學校創新力提升。

img6

第二屆高質量專利比賽

7、專注煤炭清潔生產研究,科研團隊建設獲省市立項

學校王前進博士負責的化工清潔生產及設備防護科技創新團隊,連續獲批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咸陽市科技創新團隊命名資助!團隊依托學校煤化工清潔生產及設備防護重點實驗室,立足我省煤化工產業的資源優勢,瞄準戰略需求及行業發展前沿,以服務產業為宗旨圍繞煤化工清潔生產、煤基精細化學品深加工、煤化工設備腐蝕與防護等方向開展研究工作,通過科研創新團隊建設,促進專業建設水平,促進人才隊伍建設,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img7

省市科研創新團隊獲批文件

8、高度重視人才培育,榮獲多項榮譽稱號

學校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培養,2人榮獲第八屆咸陽市青年科技獎, 2023年咸陽“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1人,咸陽市科技創新人才2人,陜西省技術經理人1人,入選陜西省首批知識產權智庫專家2人、陜西省知識產權導航基地專家4人、西安市知識產權導航專家2人、咸陽市首批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4人、陜西省煤炭技術專家17人,科研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壯大,科研實力不斷提升。

img8

第八屆咸陽青年科技獎

img9

2023年咸陽“最美科技工作者”

9、成立學校科學技術協會,構筑科技服務新平臺

2023年4月18日,學校科學技術協會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咸陽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毛欣講話,校長朱忠軍致辭,副校長李耀輝主持,會員代表等100余人參加大會。成立校科協,搭建學校科技工作者密切聯系、加強交流深化合作的有效平臺,助力學校科技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推進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發展引智聚才。

img10

學校科學技術協會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委員合影留念

10、加大科技科普工作力度,推動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融合

深化行業地方合作,宣傳科技創新成果,組織科技工作者持續開展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學校科研平臺的科學研究及知識傳播功能,獲批中國煤炭學會“煤炭行業科普教育創建基地”、咸陽市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普示范基地。“科技之春”、科普日活動連續三年獲省科協表彰,舉辦學校科普作品和講解大賽,優秀作品獲省賽三等獎2項、優秀獎2項,榮獲市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優秀獎3項,助力學校國省雙高建設,提升學校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影響力。

img11

中國煤炭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2023年,該校科研工作堅持貫徹推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以提升學校創新能力為方針,助推區域行業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在成果獎項、技術服務、科研平臺、人才團隊、知識產權及科技科普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2024年,學校將繼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加強跟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三項改革”試點工作,立足自身特色,持續推動科研“制度+平臺+團隊+項目+人才”全方位發展,充分發揮科研服務職能,以“創新、提升、突破”為關鍵詞,為陜能院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