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民族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心理健康咨詢、危機干預成效,通過一系列主題鮮明、成效顯著的活動,夯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礎,著力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加強組織領導,“五級系統”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院、班級、宿舍五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統,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措施,壓實各級體系工作職責,切實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 “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五育并舉”培養體系,充分凝聚各方力量,不斷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學校主要領導定期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分管領導召開專題會議等,統籌推進心理健康工作各項任務。制定下發《西藏民族大學重點學生精準幫扶實施意見》《西藏民族大學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嚴格對照《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任務要求,制定工作舉措,明確責任分工,建立推進臺賬,逐條逐項抓好落實。將心理健康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各學院年度考核重要內容,指導學生工作部(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團委、教務處等職能部門與學院加強協同聯動,確保“五級”工作體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服務、危機識別、危機干預上,組織到位、領導到位、落實到位,著力構建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學院齊抓共管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

圍繞目標任務,“五個重點”創新教育模式。注重點、線、面協同發力,統籌推進教育教學、預防干預、咨詢服務、實踐活動、平臺保障5個方面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整體教學計劃,開設覆蓋全體新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覆蓋所有年級的心理健康選修課及覆蓋所有班級的《班級心理委員成長與發展》培訓課,創造性地將“表達性藝術治療”形式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著力發揮好課堂主渠道作用,有效提升課程效果。每年9月對全校學生開展心理普測,根據測試結果,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問題評估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等工作。打造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兼職咨詢師、心理委員組成的專業化工作隊伍,堅持“進網絡、進課堂、進公寓、進活動”,探索建立“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治療、自助與他助”緊密結合的心理服務模式。整合校院兩級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力量,建立“心理科普宣講團”“心愛隨行”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團等,每年依托春季心理健康季活動和秋季心理健康季活動品牌,開展80多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包括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培訓、心理團體輔導活動、心理主題班會、知識競賽、心理主題征文大賽、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心靈手舞——手語操大賽”等,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累計投入230余萬元,在兩校區搭建集“資訊查閱、科普宣傳、咨詢服務、危機處置”功能于一體的心理功能室平臺,設有預約接待室、團體沙盤室、個體咨詢室、家庭咨詢室、情緒宣泄室、表達性藝術治療多功能室和虛擬現實VR心理訓練室共計23間,為同學們放松身心,緩解焦慮、緊張等情緒提供場所,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聚焦學生心理,“五條措施”夯實危機干預。該校依托心理健康測試量表SCL-90和UPI,科學運用“心理危機排查”結果,發揮“五級系統”作用,對心理危機學生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干預,確保學生心理健康。一是建立求助體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通網絡咨詢及電話咨詢,對發出危機求救的學生及時進行緊急的心理援助,確保學生心理問題早發現、早干預、早救治。二是成立心理危機工作小組。由學校分管領導牽頭,學生工作部(處)、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詢老師、班主任和各學院心理輔導老師參與,組建調度靈活、反應迅速、經驗豐富的心理危機工作小組,第一時間召開心理危機預警會議,分析研判形勢和任務,部署具體工作。三是建立心理問題重點學生臺賬,指導各學院對12類心理重點學生進行摸底統計,根據其心理危機程度建立臺賬,持續跟蹤關注,建立幫扶機制,定期訪談并及時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四是建立“咨詢—治療”康復系統。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及時進行咨詢或干預治療。對癥狀表現較輕、危機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詢為主;對癥狀表現較重者,第一時間將學生轉介至三甲以上綜合醫院心理門診或精神衛生中心接受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五是加強心理科學研究。根據學校歷年成功干預心理危機案例,以案為鑒、強化研究,進一步探尋心理教育的規律,不斷總結經驗,全校輔導員、心理工作人員先后立項10余項課題;發表各類論文20余篇。通過“西藏民族大學心理中心”微信公眾號平臺每年發表心理健康科普文章200余篇,其中原創文章達到半數以上,師生累計閱讀量超過10萬人次。

強化家校協作,“五個要點”凝聚育人合力。該校高度重視做好家校協作工作,始終將引起家長重視,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強化宣傳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一是明確職責。將心理問題學生的家校聯系納入學校精準幫扶、領導干部與學生班集體結對幫扶工作中,明確輔導員、班主任、結對幫扶班主任聯系家長的職責。二是強化宣傳。踐行“三聯三進一交友”制度,密切家校聯系,多頻次、寬領域對家長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工作。三是定期反饋。在日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定期與家長保持溝通、反饋情況、傾聽意見建議,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是加強引導。充分利用新生接待、暑假家訪等契機,創新家校聯系方式,積極向家長介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通報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趨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強對家長處理心理危機的培訓,進一步引起家長重視,提升關心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妥善解決學生心理危機的意識和能力。五是強化協同。發現心理危機學生時,第一時間向家長反饋情況、做好說明,在家長未到校前,主動對學生實施24小時的看護,確保學生生命安全;家長到校后,根據學生情況,為學生專業救治,陪讀、休學離校,學業學習等提供指導幫助和服務,最大限度幫助學生保障心理健康,共同凝聚家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