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有了更多課余時間能夠自主安排。一家人相處時間也增加了許多。如今學生都如何安排課余時間?近日,一份針對2006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雙減”以來,培養個人興趣愛好、進行體育鍛煉、閱讀課外讀物是學生們安排課余時間的三大選擇。64.5%的受訪家長感到親子時光比以前更有質量了。

“雙減”好不好,不看廣告看療效。從這次的調查來看,“雙減”得到了眾多家長支持,而親子時光更有質量的普遍感受,更是彰顯了“雙減”在減輕家長、孩子負擔等多方面的“療效”。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是之前網上頗為流行的段子,也精準反映出當時緊張的親子關系,“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這種局面得到了明顯改善。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的雙雙減輕,讓家長與孩子之間少了因為學業負擔而產生的劍拔弩張,使得親子關系能夠回歸和諧,大家有時間也有意愿一起聊聊天、打打球、看看書。總之,曾經被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培訓班所占據的課余時間,越發成為可供孩子、家長自由支配的時光。

“雙減”療效明顯,說明這項政策既深得人心,也符合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規律,那就要求我們把它更加不折不扣地開展下去。而且隨著“雙減”政策的持續推進,廣大家長的要求必然也會水漲船高,除了負擔減輕,教學質量不下滑甚至更高也要成為標配。

這需要在“雙減”實施的過程中,一方面提高在校期間的學習效率,只有學習中的各種疑難問題都盡量在課堂里解決好,家長才放心讓孩子在課余時間肆無忌憚地玩耍,否則“雙減”就可能遭遇家長的自行“加碼”。這就對學校管理、教學安排、教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雙減”的過程中學校、教師的自我賦能顯得尤為關鍵。

另一方面,“雙減”之后孩子的課余時間是多了,但也出現了沉迷電視、網游問題,導致視力變差等,這說明“雙減”效果要想得到更好保障,廣大家長也不是局外人。家長要幫助孩子用更健康、更有意義的活動去搶占多出來的時間,如閱讀、運動等。

在實施“雙減”的過程中還有個問題需要警惕,那就是部分家長將“雙減”當成了自家孩子“彎道超車”的機會,別人家的孩子都不能補課,自己家的偷偷補豈不是進步神速?這樣的小算盤前期或許顯得“精明”,可在劇場效應之下,最后可能又會退回到“你補我補大家補”的狀態,到時除了無休止的內耗,又哪有“超車”可言。這樣的警惕絕非杞人憂天,因為身邊的確還有不少這樣的家長,一些在線教育機構也因打“雙減”擦邊球而被通報。這表明在“雙減”政策執行力度方面,教育部門仍有發力空間,切不可讓少數投機取巧者破壞了教育大計。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讓更多家長感受到親子時光更有質量,就必須讓“雙減”在減負與增效方面齊頭并進,效果越好才越有說服力,讓廣大家長都能成為這一政策的忠實擁躉,“雙減”才能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