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紅色精神 貫徹“雙減”改革
作者:記者 師念 見習記者 李靜茹
發布時間:2023-01-06 15:04:41
寒冬臘月,綏德疏屬山顯得有點冷清。山腰上的綏德實驗中學卻蘊藏著希望和生機。
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座校園,與師生親切交流。一年多來,學校緊扣“厚德、啟智、強體”辦學思路,全力提升第一課堂,實現教學提質增效;全面推進第二課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全新拓展第三課堂,實現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新征程上,綏德實驗中學將繼續傳承紅色精神,貫徹“雙減”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用革命之火點亮幸福教育
在綏德實驗中學,四層教學樓的上方,有著格外醒目的紅色字牌,上面以校徽為中心,對稱寫著“讀書勿忘救國 救國勿忘讀書”。
這12個字,是1924年時任陜西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綏德師范學校)校長李子洲提出的。建于2001年的綏德實驗中學,就坐落在“綏師”舊址上。
時間過了將近1個世紀,“綏師”的故事并沒有被大家遺忘。記者從綏德實驗中學北教學樓一側拾級而上,便來到“綏師”舊址。復原的教室展館里,一張張滿載學校歷史記憶的照片,記錄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革命故事。
每年的新生入學典禮上,綏德實驗中學的老師都會帶孩子們了解這段紅色歷史:“以李子洲為首的中共早期黨員,在‘綏師’掀起了一場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成立了陜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培養了大批黨員和軍事人才,也讓這里成為西北革命策源地……”
綏德實驗中學校長王軍寧介紹:“作為一所有著紅色基因的學校,綏德實驗中學始終堅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教育定為學校研學實踐課程內容,引導學生賡續紅色血脈、厚植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志。”
綏德實驗中學將周邊紅色資源納入“第三課堂”范圍,不斷拓展校外研學活動,建立學生研學活動長效機制,讓每屆學生、每名學生都能在一年內參加10個綜合實踐,內容包括紅色教育、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
用社團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綏德實驗中學,先后走進教室、操場,觀看同學們書法練習和體育鍛煉,同大家親切交流。
提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學校考察時的場景,學生馬子涵歷歷在目。她回憶:“當時我正在寫‘強國有我’的‘我’字,總書記走到了我身邊。”今年上九年級的馬子涵,在小學四年級接觸書法后,每天堅持練字半個小時。在她看來,書法包羅萬象、充滿趣味。
綏德實驗中學副校長李杰介紹:“社團活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我校28門社團課程涵蓋藝術、體育、科技、非遺國學四大類,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八年級學生王堯說:“我從小就對羽毛球感興趣,現在加入了學校羽毛球社團,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羽毛球專業知識。通過學校組織的比賽,我的水平提高了,也增進了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學校體藝處主任劉小剛說:“社團活動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個性得以張揚,真正落實‘雙減’工作目標,提升學校育人水平和服務能力,讓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
在王軍寧看來,綏德實驗中學必須堅定繼承并弘揚革命傳統的決心,發揚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他說:“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斷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夯實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用課堂創新提升教學質量
思政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靈魂工程。
“90后”教師郝佩佩是綏德實驗中學道德與法治老師。2022年9月,她獲得“綏德縣中小學思政課課堂教學大賽”初中組二等獎。
郝佩佩介紹:“上課時,我會從最近的時政新聞切入,結合課本內容,幫助孩子們厚植愛國情懷。”
郝佩佩性格活潑,能很好地跟學生打成一片。她說:“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上我是你們的老師,課下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大姐姐。學生們很愿意在下課后和我聊天,分享他們的想法,在課堂上也比較活躍。”
2022年,郝佩佩通過學校的“青藍工程”和教師郝娟娟結對。她說:“我來學校時間短,在教學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郝娟娟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在課堂設計、課堂提問、作業設計等方面給了我很大幫助。”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李杰告訴記者:“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探尋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綏德實驗中學通過‘青藍工程’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和三級三類骨干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在2022年“青藍工程”中結對青年教師的還有“70后”英語老師馬君利。在“雙減”背景下,馬君利也在優化作業管理策略。馬君利介紹:“既要減輕負擔,也要確保學生成績不落下。我一般在課堂上布置三類作業,第一類針對尖子生,難度稍微高一點;第二類是針對一般學生的基礎作業;第三類是針對學習落后學生的簡單作業。”
李杰表示:“綏德實驗中學將以提高課堂實效為目標,讓‘雙減’政策落地開花,讓學生學有所成,譜寫潛心發展教育事業的美好篇章。”
【基層聲音】
讓每個學生都出彩
從教27年來,綏德實驗中學副校長李杰因材施教,栽培桃李數千。她曾榮獲2021年度全國巾幗建功標兵、2020年度“中國好人”、2019年度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等稱號。
作為教師,李杰愛生如子。曾經有一名她教的學生由于家庭原因成為班里唯一的住校生,萌生了輟學念頭。李杰在課堂上鼓勵他,并堅持利用課余時間找他談心,給他輔導并給予母親般的關愛。通過李杰3年的幫助,這名學生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上高中。他時常說,沒有李老師就沒有他的今天。
李杰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專業素養。她主持研究的專項課題《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策略實踐研究》體現了“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研究成果得到推廣應用。
作為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綏德縣首屆“名師+”研修共同體主持人,李杰經常送教下鄉。2022年10月,李杰“名師+”研修共同體走進綏德四十鋪中學,一方面通過《牢記深情囑托 擔當育人使命》專題講座,讓四十鋪中學全體教師受到鼓舞,另一方面進行“同課異構”展示活動,促進鄉村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李杰說:“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我校考察以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今后我將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以實干勇挑重擔、以實績回報信任,為辦好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記者手記】
為了明天更美好
(作者:師念)
每個人的一生,總會迎來一個高光時刻。這個時刻是對他過往的嘉獎,也是對他未來的鼓勵。對于一所學校來說,也是如此。
2021年9月14日,無疑是綏德實驗中學的高光時刻。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和師生親切交流。從那天起,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與殷殷囑托一直激勵著他們。學校的師生有了更強大的精神動力,他們堅定前進方向,努力不負眾望。
在采訪中,我感到學校的師生心懷感恩、團結友善。他們感恩自己身處有著紅色基因的校園,青年教師感恩學校“青藍工程”給自己匹配師傅進行指導,學生感恩老師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校領導感恩師生團結一致共同下好一盤棋。
除了感恩,師生把奮斗也刻在了基因中。在“雙減”政策和新中考背景下,老師精心研讀新課標,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把握中考方向,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爭取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學生則努力拼搏,在第一課堂增加知識儲備,在第二課堂提升興趣能力,在第三課堂充盈精神世界。
在這樣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中,師生在幸福中感受著成長的喜悅,相信他們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