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農場的建立打破了課堂與社會的邊界,學校還組建了50余個社團讓學生人人有選擇、個個有特長。”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一小學生家長閆利峰對學校兩年來的變化深有感觸。這是陜西省西咸新區推進“雙減”以來學校發展的一個縮影。西咸新區以“雙減”為抓手,通過“五度”行動切實為學生減負、為教師減壓、為家長排憂,整體提升區域教育發展高度。

強化家校溝通,讓政策落地有“溫度”。“雙減”政策的有序有效推進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對“雙減”工作達成統一目標。西咸新區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設置“‘雙減’后首個暑假”“一起探秘優秀的‘雙減’案例”等專欄,廣泛宣傳“雙減”政策及優秀案例,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扭轉“不輸在起跑線上”等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觀念。各學校通過“大家訪”或微信公眾號、班級群等方式,定期推送教育教學、課后服務、社團活動等情況,增強學校教育公信力、吸引力,讓家校聯系更緊密。

立足素養提升,讓教師隊伍有“厚度”。“雙減”政策和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為此,西咸新區通過“1+1”模式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第一個“1”,即引進高素質人才,制定《西咸新區基礎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若干舉措》,建立人才引進快速通道,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第二個“1”,即以榜樣教師為引領,積極開展“三級三類”評選活動,通過榜樣引領激發教師從教熱情,增強教師專業發展厚度。

堅持“五育”并舉,讓學校課程有“寬度”。“在趣味講堂里,有我們設計、組織、主講的風華講堂;有家長為我們打開新思路、新世界的家長講堂。”西咸新區秦漢小學向日葵班學生靳煒橦說。西咸新區立足學生興趣和特長,鼓勵學校深入挖掘學校資源,以特色課程為著力點,優化課內和拓展課外,促進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西咸新區第一小學從學生需求和興趣出發,豐富課后服務內容,開設了4大類26種近60個社團,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立足教育實踐,讓課堂教學有“準度”。“雙減”政策要取得實效,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西咸新區以教研為引領,以實踐為基礎,聚焦課堂提效益。一是發揮教研引領作用,邀請教研員深入學校開展“新課標下的課堂觀察”等主題教研活動,為一線教師問診把脈;二是以賽促教,組織開展“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活動”,鼓勵教師在實踐中成長;三是發揮“學科教研基地”的優勢,鼓勵學校深耕課堂,如灃東新城高新學校深入探索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新樣態,形成了“自主發現—深度感受—遷移表達”三級課堂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習表達、學會學習。

優化工作指導,讓課后作業有“精度”。“雙減”背景下,陜西各地紛紛開展減輕校內作業負擔、開展課后服務實踐,西咸新區教育體育局出臺了《西咸新區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十條措施》,主張大單元作業設計理念,倡導跨學科作業實踐,強化作業質量管理。西咸新區通過建立學校、教師、學生作業管理三線并行機制,確定學校“我的作業覆蓋全”、教師“我的作業設計優”、學生“我的作業選擇多”的作業設計理念,確保作業質量;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作業設計培訓、作業管理與優秀設計案例比賽,讓教師在學中做、做中研,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指導學校結合實際形成特色作業管理模式,在作業設計上主動創新。如西咸新區涇河第一中學設立周末作業反饋單,不斷調整優化周末作業設計;空港新城花園小學推行“作業超市”,每個學科制定不同的學習常規培養要求和做法,并定期開展“最美筆記”“優秀作業”等評選,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來源:中國教師報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