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中小學傳承“非遺”助力“雙減”
發布時間:2023-09-05 08:00:08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渭南市以“引入‘非遺文化’豐富課后服務課程內容”為新舉措,充分發揮地域各級各類學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傳承中的積極作用,挖掘并盤活“非遺”文化資源,鞏固“非遺文化進校園”成果,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意識,推動優秀文化在校園的普及與傳揚,打造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課后服務品牌,讓“非遺”文化在保護和傳承中熠熠生輝,助力“雙減”工作走深走實。
“非遺”文化與學校課程相結合,推動優秀文化普及。該市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非遺”文化進校園工作,以傳承中華文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以傳承與傳播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廣泛開展“非遺”教育普及活動,通過開設“非遺”選修課、“非遺”特色課程、“非遺”工作站(室)等方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豐富拓展校園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始終。
“非遺”文化與課后服務相結合,促進教育品質提升。該市中小學校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設黃河老腔、鑼鼓、踩高蹺、剪紙等“非遺”文化課后服務項目,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并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積極創建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非遺”傳承特色學校。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或“非遺”相關專家、學者進校園開展“非遺”專題講座,向學生深入解析“非遺”項目的歷史脈絡、傳承譜系、核心技藝等,增強對“非遺”的理解。組織舉辦各種“非遺”展演活動,讓學生現場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享受“非遺”的視聽盛宴,提高藝術鑒賞力。各學校不斷提高課后服務品質,推進課后服務有深度、有廣度、有質量、有特色的內涵發展,營造課后服務工作“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良好育人生態。
“非遺”文化與研學實踐相結合,拓展綜合實踐教育。該市中小學校充分利用好“走出去、請進來”機制,將“非遺”文化教育普及活動納入研學實踐教育內容,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和親身體驗具有地域特征的傳統手工技藝“非遺”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非遺”,了解“非遺”。 中小學結合實際,組織學生赴“非遺”館、“非遺”傳承基地、“非遺”體驗基地等場所開展“非遺”體驗游、“非遺”研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邊游邊學,在實地研學的過程中,場景式體驗“非遺”的項目內涵和生存環境,深入了解“非遺”文化。各學校積極營造保護、傳承“非遺”文化的濃厚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不斷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