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是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具體體現,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在教育的路上家長不是“牧羊人”,而是“領頭羊”,只有扔掉手中高舉的鞭子,帶著孩子一起向前奔跑,才能取得雙贏的教育效果。朱永新教授說:“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因此,只有家校形成雙方共鳴、雙邊聯動、雙雙用力、雙雙悅納的教育磁場,才能提高教育效果,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在學校開展的“大家訪”活動中,我開始了這場家校共育的雙向奔赴!

那天,上課鈴聲已經響起,當我走進教室掃視一圈后,發現我們班陽陽還在若無其事地嚼口香糖,我隨即批評了他,他極不樂意,將自己的桌子推推搡搡,梗著脖子表示抗議,那副“玩世不恭”的樣子讓我“領略”到了他的“個性”。

由于我剛接手這個重組的新班,對學生還不怎么熟悉,便從他原班同學及老師那里了解了情況。學生告訴我他在班級惹是生非,甚是囂張;老師告訴我有次催他交作業,他咬牙切齒,雙拳緊握;與科任老師溝通后得知他喜歡在課堂上起哄,搗亂紀律……原來,他是那個“帶刺的仙人掌”。

陽陽有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龐,濃密的眉毛叛逆地揚起,透出一股桀驁不馴的勁頭。長而微卷的睫毛,冷峻機敏的眸子里有幾分狂野不拘,外在形象的種種都與他那穩重大氣的名字毫不相干。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屢次說教效果甚微,雖然也有老師打過電話聯系他媽媽,但他也未有多少改觀,真是個讓老師們頭疼的學生,種種嘗試后,有老師認為對待他最好的辦法大概是置之不理吧!

我想起了朱永新教授說過的話,每個生命都是這個世界的唯一。關注每個生命,關注每個孩子,為每個生命頒獎,為每個生命喝彩,是我們教育的使命。

作為班主任,我應該關注到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根據其各自的特點,努力促進他們進步與發展,也只有這樣,才會有整個班集體的向好發展。從何下手?家訪,無疑是一個突破口。

兩天后的一個晚上,我第一次走進了陽陽的家里。

這位媽媽熱情地迎我進門,小陽送上一杯熱茶后便進了自己的書房。通過之前的電話交流,我能感覺到這位媽媽對自己孩子很是寵溺。我極力尋找孩子身上的優點提出表揚,打開交流的話題。平心而論,這是個很機靈的學生,但由于基礎不牢固、學習習慣差,已經成為學習困難學生。隨著跟小陽媽媽的深入溝通,我才得知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一開始還偶爾回家探望,后來卻因為種種原因回來得少了,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他爸爸又在外地重組了家庭。平時,小陽媽媽既帶孩子又上班,由于精力有限,對孩子學習上的監管不夠。而且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她感覺兒子的逆反心理也悄然生長,以前她說話孩子還聽,現在甚至感覺有心無力,快管不住了……我傾聽了這位媽媽的心聲,也表示了理解,但我也明確地告訴了她,當下就是轉變孩子最好的時機,同時列舉了很多未成年人的問題案例,讓她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雙方必須做出行動,才能共同促進孩子成長。

之前我以為是父親在外務工很少回來而已,并不知道小陽已經是離異家庭的孩子。這個“帶刺的仙人掌”背后的這般遭遇,讓我在心中對他多了一份心疼。和小陽媽媽聊完,我走進他的書房,想通過薩斯金德的“3T原則”(即共情關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和他聊一聊。我詢問了作業情況,講解了個別難題,聊了他平日的愛好、喜歡的偶像、愛聽的歌曲、看過的動畫……我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分享我的點點滴滴,他從剛開始的緊張局促,到后來逐漸放松自如,我對眼前這個男孩慢慢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走近他,我發現他有自己的小小天地。原來,他是個運動小健將,短跑、球類運動都很擅長。正是這一重大發現成為我在日后教學中打開他成長之門的一把鑰匙。

在這次家訪的最后,我將一本《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贈送給他,希望他能隨著書中的尼爾斯一起改變,一起成長。又給他和媽媽推薦了宮崎駿的《龍貓》。離開后,我發信息告訴陽陽媽媽:一定要陪孩子一起看,即使再難,都要帶著愛與尊重,和孩子度過一個個瑣碎的日常!

朱永新教授說:“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才能走進教育王國,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開展有效家訪就是進行心心相印的真教育。

家訪后,小陽似乎跟我多了幾分親近,之前的“敵意”也蕩然無存。不久,學校的運動會開幕,我鼓勵陽陽報名參加了100米短跑。預賽場上,他百步激揚,那飛揚的身姿像一團火焰,在我的眼睛里燃燒。遺憾的是,決賽場上陽陽還是被淘汰了。我至今都忘不了他那泛紅的眼眶、小聲的啜泣和落寞的背影。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他重視一件事,在乎一件事,因為一件事而生發出真實的喜怒哀樂。其實,他有強烈的榮譽感,是個熱血少年。就在這樣瑣碎平淡的教育生活中,我不斷發現,不斷思考,試圖幫助他在“不確定”中尋找到正確的成長方向和路徑。我充分發揮他的優點,讓他擔任班級路隊隊長。他有極強的路隊管理能力,敢于管理,積極作為,他把身上那股子野性釋放在每天站隊時的口令中。春日暖陽明亮溫暖,他前前后后奔跑著管隊的忙碌身影,隨風揚起又落下的光亮的頭發,天真爛漫的笑和兩道濃濃的眉毛,成為關于他的美好的記憶。

一個半學期,我曾盡力為他爭取班干部的機會,以此鼓勵他;總在恰當的時機拉他來辦公室說說話、談談心,想要溫暖他的內心;總在語文課堂上,給予他關注的目光,以此告訴他老師的眼里有他;時不時嚴厲地批評他,教他樹立“規矩”意識;也曾因為他的莽撞和胡鬧讓他自我反省;經常聯系他的媽媽,肯定他的進步,指出努力的方向……我以剛柔并濟的方式教育他,試圖改變他。效果甚微的時候,我也曾失落焦灼,慶幸的是,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敬畏和感恩的種子已然深深扎根在他的內心,他用歪歪扭扭卻一路向前的腳印,書寫著自己的故事。

故事沒有結局,教育一直在路上……

家訪路上,我用腳步丈量著教育,行走在教育的康莊大道,在“教”和“育”的世界里穿行,積攢路過的每一縷溫馨,把它化成師愛的雨露滋潤更多草木,直到草木萌動,向美而生!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果園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