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和煦寧靜。走進西安市長安區子午街道抱龍村,蜿蜒的“龍墻”、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整潔有序的抱龍廣場、設計感十足的鄉村民宿……移步換景,所見都是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模樣。

2019年以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段德罡教授領銜的團隊,以打造和美鄉村為目標,通過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產業發展,助力抱龍村走出了一條振興之路,為美麗鄉村建設寫下了新的注腳。

西安市長安區子午街道抱龍村鳥瞰圖(局部)

抱龍村曾經的洼地被改造成公共休閑廣場

抱龍村主路與農田之間的“龍墻”

環境改善,讓村莊“靚”起來

抱龍村坐落于秦嶺七十二峪之一的抱龍峪峪口,緊鄰西安。曾經,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囿于地理條件和社會關注度小,村民生活并不容易。“我們前期調研發現,村民們對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沒能有效保護利用,村子建設雜亂無序。”段德罡說。

2019年,西安市長安區啟動“花園鄉村”建設,抱龍村被選為試點村莊之一。因為一場報告會上的“結緣”,段德罡教授領銜的北斗鄉村建設研究服務團隊(以下簡稱“北斗團隊”)受邀入村調研考察,隨后全面承擔了抱龍村的規劃設計及建設運營工作,致力于推動抱龍村物質空間現代化及公共空間品質全面提升。北斗團隊依托調查、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五位一體”陪伴式發展模式,提出“山里講故事、山外品生活”的村莊發展定位,從人居環境改善、產業發展等方面助力抱龍村“蝶變”。

在建設過程中,北斗團隊遵循村莊本身的建筑特點,在“改貌煥顏”的同時,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材料。“我們希望在節約資源的同時,既可以保留村民的鄉土記憶,又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做到‘節儉營村’。”段德罡介紹說,在設計抱龍廣場時,北斗團隊秉持“建筑廢料資源化、建筑材料鄉土化、廢舊器具記憶化”的原則,將基地內的紅磚、青瓦、石塊等廢棄材料充分利用起來,與基地地形、樹木等相結合,建造了獨具特色的坡地景觀。

此外,北斗團隊始終堅持鼓勵和帶動村民參與建設。“讓老百姓全過程參與建設家園,才能對‘新’家園更有情感,更積極主動地去維護運營。”段德罡說,村子里的主路與農田之間有兩三米高的落差,以前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北斗團隊在設計防護墻的時候結合了秦嶺山脈蜿蜒起伏的形態,“我們邀請村民參與方案討論,有人提出:抱龍村一直都沒有‘龍’,這墻設計得多像一條‘龍’啊!”為此,在駐村規劃師的指導下,村民們疊砌小青瓦作為龍鱗,立放鵝卵石形成龍脊,又依據村里原有的建筑布局確定了龍頭和龍尾。從此,抱龍村真正有了“龍”,把“抱龍”和“抱石”兩個原來獨立村的村民凝聚了起來,使他們對合并后的村莊有了認同感和歸屬感。

巧妙利用的舊牛棚、堅固自然的外墻面、質樸環保的公廁……如今,村子里的農宅紛紛提升了“顏值”,由洼地改建而成的抱龍廣場是村民們休閑的好去處,“龍墻”靜靜地佇立在鄉道與田野之間,柏油路和水泥街道干凈整潔……

抱龍村里的特色鄉村民宿

產業發展,讓村民“富”起來

在完善公共設施、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所需場地的同時,北斗團隊進行了大量調研工作,在掌握村莊產業發展基礎以及村民訴求的情況下,幫助抱龍村確定了以民宿為主的鄉村產業。

2020年,在北斗團隊的倡導下,國企“山水長安”文旅入駐抱龍村,在村內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鄉村民宿,吸引了西安周邊的一大批游客,帶動了村民經營民宿的積極性。

趙坤是抱龍村最早探索民宿經營的村民之一,1986年出生的他大學畢業后曾在西安等地工作,也時刻關注著國家政策。“脫貧攻堅完成后,鄉村振興成為發展趨勢,受朋友經營城市民宿的啟發,我覺得辦鄉村民宿是個契機,所以就打算嘗試一下。”趙坤說。2019年,趙坤便開始按照田園風格改造自家院子,隨后全身心投入到民宿經營中,現在已經有兩個院子、十幾間房,集住宿、餐飲、休閑于一體。平時,趙坤也不忘學習其他民宿的經驗做法,從審美、空間塑造、品質提升等方面循序漸進地對民宿進行升級。目前,趙坤正在改造第一個院子,“這次打算加入萌寵區、漢服體驗區以及兒童娛樂設施等,讓民宿的娛樂設施更完整,綜合性更強。”

與趙坤一樣,村民趙鵬博也自主投資經營了一家民宿,由家里的老房子改造、設計而成,共有7個房間。趙鵬博告訴記者,2021年從外地務工返鄉后,有人邀請他去民宿做廚師,但是工資達不到預期。“這幾年村里陸續開了好幾家民宿,我想還不如自己也試一試,既能盤活老房子經營民宿,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他說,“現在前前后后投入了50多萬元,衛生和餐飲都是我們自己負責,節假日和周末來住的客人很多,我對未來發展還是很有信心的。”

據了解,抱龍村目前已經有19家民宿,村民自主投資經營的就有6家。除了民宿外,茶藝、養生、露營、農場體驗產業等也層出不窮,不僅為村里提供了就業崗位,還帶動了當地農特產品的銷售,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紛紛返鄉開起了民宿、農家樂……

20240102164315404-54-efdfe.jpg_scale.jpg

20240102164315474-10-d563a.jpg_scale.jp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段德罡團隊在抱龍村進行規劃考察(資料圖片)

共謀共商,讓鄉村“美”起來

隆冬時節,記者走進一家名為“鄉伴·花見”的民宿,院子里熙熙攘攘,會議室里一家公司正在召開年會。據了解,這家民宿提供了管家、廚師等8個崗位,除了本村村民外,還吸納了周邊村的幾位村民就業。民宿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的民宿在建造過程中,請的瓦工、泥工、電焊工都是村里的人,運營人員中廚師、服務員也大都是村民,很多人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我現在走路四五分鐘就到了,在村里上班既掙了錢,又方便照看孩子、老人,現在說啥我也不愿意再出去工作了。”“以前提起抱龍村沒人知道,現在出去大家都知道,還紛紛感嘆村里發展得好,我心里別提多自豪了……”抱龍村的華麗轉身,讓村民們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抱龍村村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4年時間,抱龍村新增各類產業近30家,市場資本投資超6000萬,其中民宿從原來的3家發展為19家,新增產業帶動了大量村民就業,老百姓的農宅租金從每院每年5千元增長為3—5萬元。

憑借近年來的有效探索,抱龍村獲評2021年度西安市鄉村旅游示范村,2023年還被列入西安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名單……

如今,在北斗團隊的引導下,抱龍村本村民宿主聯合其他個體商戶還成立了“抱龍同心商業聯盟”,共謀、共商未來發展,形成由“幫扶”向“自主發展”的關鍵性轉變。當前抱龍村產業也顯現出民宿引流、農特產品售賣及農事體驗、人才培訓與共同運維的良好發展態勢。

“村里有個閑置的學校,未來我想通過改造將其打造成‘鄉村振興學堂’,對內培訓村民,提升村民思想觀念;對外推廣抱龍村建造經驗,并打造抱龍產業品牌,提升村民經濟收入。”段德罡說,“我們已經完成了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的‘前半篇’工作,未來也將堅持以人為本,持續推動鄉村治理,致力于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后半篇’工作上奮力前行,探索建設和于時代、和于自然、和于城鄉、和于近鄰、和于百業、和于鄉黨的‘和美’鄉村,承載村民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