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關鍵在課堂。“雙減”政策能否落地的關鍵則在課堂的提質增效。渭南市白水縣教學研究室圍繞這一思路,在“雙減”實施之初,就確立了“1234”工作思路,開始了白水課堂提質增效的有效探索和實踐。目前,“課堂提質增效”的白水實踐已成為白水教育的有力抓手。

一條主線,提質增效聚合力

白水教研“1234”工作思路:圍繞“課堂提質增效”一條主線;抓住“以校定研”“以學定教”兩個關鍵;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教研教改的主陣地作用”“匯報課、公開課、示范課、送教送培等課堂教學的引領帶動作用”“教學反思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促進提升作用”三個作用;用好“常規檢查、送教送培、課題研究、課堂改革”四個抓手。

這一思路的提出,使白水縣教科研工作向課堂聚焦,學校以“課堂革命”明確每月教研主題,教研室各組室以此為指導開展業務學習、教研講堂、工作督查等,全縣上下形成了“誰改變了課堂,誰就改變了教育”的共識,校長聽課、教研員議課、片區研課、教師改課,成為白水教育“課堂革命”的生動寫照。

20240102112251500-74-4cfd3.jpg

2023年初,白水縣教學研究室印發《課堂提質增效工作紀實》簡報,總結了教研室送教送培活動的三個特點:一是思想重視,組織嚴密。教研室能從學校的實際需求出發,精準選取送教科目;活動組織方面認真負責,統籌規劃安排合理,方方面面考慮周全,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課堂精彩,效果明顯。送教教師積極性高,課前能研讀課標,鉆研教材,結合學情,對所授課題進行認真備課,精心打磨;授課過程中,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知識的習得過程,重視學科的育人功能,使各學科的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三是研討高效,輻射面廣。在研討環節,各位聽課教師能針對課堂教學各抒己見,交流探討,思想碰撞,真正使教師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兩個關鍵,常規檢查創特色

“‘以學定教’是教研室為白水縣學校課堂提質增效開出的藥方。其目的在于在老師中樹立三種觀念,一是目標觀念,二是學生觀念,三是活動觀念,把學生和老師都作為學習者,以學習者為中心,讓課堂更有效果。”白水縣教研室主任王永輝如是說。

“以校定研”是教研室為了實現“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念,開展的創新性常規教研教改服務工作。通過兩年兩輪40余次的診斷性調研、檢查、問卷等形式,全面了解白水各學校常規工作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實行常規檢查問題清單制度,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召開“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作業管理、課后延時服務等方面的專題研討會,制定下發了《白水縣教育局關于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規范學校管理的實施辦法》,使備課、課堂、作業、課后服務、教研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和標準,且能圍繞“課堂”這條主線形成閉環,使教學常規工作步入規范化、高效化,對提升教育教學工作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同時,白水縣教學研究室用好常規檢查、送教送培、課題研究、課堂改革等四個抓手,積極推動學校發揮好教研組和備課組教研教改的主陣地作用,全力推進教研室“學科研修共同體”“學科學習共同體”“名校+”“名師+”的匯報課、公開課、示范課、送教送培等課堂教學的引領帶動作用,全面提升教學反思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促進提升作用。“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白水縣常規檢查共發各類簡報28期,小學常規檢查以“課堂”為中心,實現全覆蓋,在每一所學校召開學科課堂研討會和新課標培訓會。初中、高中突出畢業班復課督查工作,精心安排組織中高考模擬檢測,認真進行全縣及各校模擬成績分析,強化專業引領,推廣先進經驗,做到資源共享,實現了科研興教。

三個亮點,白水教研鑄特色

在10月31日召開的陜西省基礎教育教研工作會暨基礎教育教學成功分享會上,白水縣教學研究室取得了“陜西省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在10月21日至22日渭南市教研所組織的小學語數英學科“說課標、說教材、說教法”評選活動中,白水縣選派的6名老師獲得了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的喜人成績。

“這些成績是對我縣教研工作‘1234’思路的肯定,是對課堂提質增效工作的檢驗。”分管教育的副局長李建周如是說。白水教研工作已成為白水教育的一大品牌。總結白水教研的具體做法,效果凸顯的主要由三大亮點。

一是送教送培工作全覆蓋。組織25位教學骨干,先后向林皋鎮、史官鎮、西固鎮、堯禾鎮等四個片區進行“訂單式”送教送培20余次,工作涉及小學4個學科,初中9個學科,輻射片區內教師千余人。組建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學習共同體,初中數學、英語、語文學科研修共同體,先后在雷村中心校召開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推進會,在縱目中心校召開閱讀寫作教學研討會,在云臺中心校舉辦語文主題學習教學研討活動。

3月16日至6月14日,僅三個月時間,白水縣教研室小學階段先后開展了11次“送教送培”暨課堂提質增效研討活動,活動覆蓋全縣20余所學校,800余名教師參與,中學階段累計開展訂單式送教送培訓5次,“研修共同體”活動3次,150余位畢業班,歷史學科教學觀摩研討活動1次,累計270名教師參加,為白水縣的教學改革,課堂質量提升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是賽教活動全參與。先后組織舉辦三輪次“小學科學教師實驗技能比賽活動”“中小學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活動”“中小學體音美優質課評選活動”“精品思政課評比活動”。每次比賽活動都由校級賽教、聯盟校賽教、縣級賽教三部分組成,校級賽教確保所有教師全部參與,做到了人人講常態課、公開課、示范課。

20240102112251505-62-95af3.jpg

在談到校級磨課和練課的意義時,雷村中心校副校長高芝娟說:“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學校的發展,教師優質課大賽推動了我校的課堂改革,有力地提升了課堂效率,‘雙減’政策與‘五項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話。”

各類優質課比賽,意義在于賽場之外,白水縣教研室的目的是促使全縣基層學校對全員教師進行磨課和練課,以比賽為手段,提高所有教師的授課水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受益者。

三是課題研究重應用。把課題研究工作作為優化教學行為、推廣教學經驗、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白水縣教育局把《“雙減”背景下課堂提質增效的應用研究》作為渭南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由教育局分管教育副局長擔任主持人,教研室具體負責實施,雷村中心校、收水中心校、云臺中心校、堯禾鎮中等學校作為試點學校,全面開展應用研究工作,目前已通過渭南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評審并結題。研究成果已經全面推廣到小學各學校,小學語文課堂以語文主題學習為抓手,教學理念有效改進;小學數學課堂以學科共同體建設為抓手,課堂活力明顯增強;小學英語課堂以激發學生興趣為抓手,課堂環節更趨高效。

“建設好課堂是學校的主責主業,更是校長的主要責任。”這是白水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劉楊民在白水縣教育工作大會上的發言,他下鄉必進課堂,課后必聽校長評課。“誰改變了課堂,誰就改變了教育。”白水教育正沿著課堂提質增效這一主線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教研室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