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教育家精神 爭做時代“大先生”
——陜西省2023年弘揚教育家精神巡回報告會側記
作者:本刊記者 魏淑敏 雷思佳 谷新明
發布時間:2024-01-02 10:33:0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老師們講得太好了,我在臺下聽得熱淚盈眶。”
“名師們的講述讓我對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們是我今后工作中學習的榜樣。”
“希望這樣的活動再多一些,我們的老師太需要這種高品質的‘精神食糧’了。”
……
10月31日至11月5日,陜西省2023年弘揚教育家精神巡回報告會在各地市舉行。馬駿、楊筱冰、李濤、田延、兀靜、馬曉霞、王水俠、安瑛、李杰、王林波等10名報告團成員,深入闡釋和解讀教育家精神,在全省掀起了學習教育家精神、爭做“四有”好老師的熱潮。
在第39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強調,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為大力宣傳弘揚教育家精神,積極發揮基礎教育優秀教師示范引領作用,切實用教育家精神助推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陜西省教育廳、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標兵、省教書育人楷模與領航名師等全省優秀教師中遴選10名教師代表,組成了陜西省2023年弘揚教育家精神巡回報告團,在全省教育系統開展巡回報告。通過優秀教師的認真宣講和專家的深入解讀,全方位、多角度詮釋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積極推動全省教育系統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引路人”。
“我人生中的第一節英語課,原本信心滿滿地準備教學生唱英文歌曲,但因為調子起得太高沒有唱上去而匆匆收場,這使我明白了教書光有熱情是不行的,是需要有‘技能’的……”1982年帶著滿腔熱情登上講臺的楊筱冰,自那時起便苦練育人“技能”,41年來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最終成長為省、市、區三級教學名師。依靠三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的優勢,她創建了“楊筱冰英語名師工作室網絡平臺”,吸收了31名省區市優秀教師成為工作室成員,引領著全省英語教學。
“作為教師,我堅信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發現和培養。”報告團成員、全國模范教師馬駿說。在他看來,深刻理解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熱愛并執著于教育,關心并負責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真誠的熱情。為此,他堅持個性化教學,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在執教生涯中,馬駿一直堅持研究學生,習慣通過聊天、觀察、作業情況統計、與學生一起運動等方式實現對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效果的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設計能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活動。
出生在“教育世家”的全國師德標兵田延,家里三代人從事教育工作,從小被祖輩、父輩的點滴行為浸潤。“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的母親作為班主任,帶領學生到醫院慰問送到西安進行救治的傷員,為傷員服務。她不怕臟不怕累,重活累活搶著干。”母親用行動告訴田延: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母親身上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深深影響了田延,在平時的教學中她以身作則,要教育學生上學不遲到,自己就首先做到不遲到,要求學生認真做早操,自己也站在隊列中和他們一起做……
曾在榆林支教兩年的陜西省中小學教學名師安瑛,一直秉承著“愛的教育”,面對子洲一小身體、智力有障礙的學生帶來的授課及教學難題,她設計了多種形式的專題培訓和關愛行動,引導教師們學會換位思考,讓每一位教師從心底明白仁愛之心是教育的情感底色。同時,用“我跟校長合張影”“我與校長共進午餐”等活動來激發學生與外界交往的能力;在學生中間開展“讓我幫幫你”“你是我的好朋友”等活動,讓學生逐漸明白“幫助別人就是施惠自己”的道理;在教師中間開展“讓我抱抱你”“讓我親親你”等肢體傳情溫暖活動,拉近教師與特殊學生之間的距離,溫暖孩子們孤獨的內心。
來自榆林市綏德實驗中學的“三秦楷模”李杰,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將立德樹人作為第一要務。身為數學老師的她總是選取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作為啟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七年級入學第一課給學生講“西北革命策源地”,讓紅色教育入腦入心;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她的開學第一課是為同學們上以“講解黨史知識,分享紅色故事”為主題的微黨課,隨后又帶學生參觀綏德師范校史展覽館,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
全國優秀教師王水俠從成為人民教師的那一刻起,就確立了課堂是教師的立身之地,課比天大、上好課是她最樸素的價值觀的認識。在時時更新,做好知識儲備的同時,她更是自覺錘煉教學技能,夯實備課、上課、批改、輔導等教學常規工作,并及時反思矯正,在日積月累的磨礪中踐行著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教育家精神。
喜歡傳統文化的陜西省特級教師李濤,從教以來便致力于把適合學生學習的古詩詞以故事化、情境化、趣味化、畫面感的方式分享給學生,在她的帶領下,中國名句賞析、成語故事閱讀、歷史故事交流等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中最珍貴的營養;耕耘教壇35載的陜西省中小學教學名師馬曉霞堅持深悟篤行,自身示范提升,協作幫扶帶動,帶領團隊成員們奔赴各地市送教送培,36個子團隊各導師得到飛躍發展、81位成員快速成長;教育部領航名師王林波始終不忘學習充電,并將所學所思凝結成籍,以豐厚的經驗積淀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參考,也見證了他堅實的成長腳步;教育部領航工程名校長兀靜,多年來帶領團隊幫扶了300余所幼兒園,足跡遍布西藏、新疆、湖南、湖北、云南……
一場場宣講,一次次觸動。在聽完宣講及專家解讀教育家精神后,大家紛紛表示,要全面理解把握教育家精神,砥礪前行,爭做“四有”好老師。
銅川市王益區教育發展中心教研員賀繼善說:“在各位老師身上,我學到了他們忠誠教育、奉獻教育的精神,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今后我將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認真研究教育家精神,向先進看齊。”渭南市臨渭區瑞泉中學教師李芳表示:“馬駿老師所說的跳進‘黃河’就要熱愛‘黃河’、保衛‘黃河’讓我印象深刻,這要求我們樹立愛校、愛生、愛課堂的信念,這也是我今后需要一直踐行的。”在延安市分會場,棗園小學教師董彥梅聚精會神地聽講,認真做筆記,生怕錯過任何一條信息,漏掉一句話,她說:“名師們的分享為我提升自身師德師風指明了方向,也讓我有了具體的參照對象,我要努力向他們靠近……”
“希望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此次巡回報告為契機,在教育系統掀起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學習榜樣,見賢思齊,爭當好老師,比學趕幫超的熱潮,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以實際行動投身教育強國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高質量發展作貢獻。”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