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幸福成長
——西安市新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構建與實施
作者:姜 勇 王勝楠 蘭德科
發布時間:2024-01-02 10:29:0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堅持把學生“心事”放在心上,以“幸福成長”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宗旨,構建新城區中小學“五·三”心育機制,統領“八個一”工程,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協同共育,全方位實施“五育”并舉,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培育全面發展、幸福成長的時代新人。
專家領航,明確方向
新城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高校專家名師,科學打造心育研究基地,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開展區域性心理研討,“理論+實踐”,明確心育發展方向。
基地引領。2021年4月,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與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共建“基礎教育心理研究與實踐基地”。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王振宏教授和李彩娜教授指導新城區中小學建立體系化心理健康育人模式,開啟新城心育科學發展之路。
中心指導。新城區教育局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由心理學博士領銜、22位專職骨干心理健康教師組成,指導各學校體系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心理健康教師梯次培養,全面開展心理健康課程建設。自2021年起,輔導中心全面參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課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監測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項目。在輔導中心的引領帶動下,新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邁向專業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區域研討。新城區分別在解放路板塊、大明宮板塊、西京醫院板塊、幸福林帶板塊四個區域組建心理健康區域教研組,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討,研討主題涉及學校心育發展模式探索、學校心理課程實施、心理教師專業成長、心理輔導活動、課題成果轉化等,以匯集發展的強大力量。
“塔型”課程,夯實基礎
實施心理課程是提升中小學生心理素養、培育優秀品質、開發學生潛能的重要舉措,新城區積極構建特色的“塔型”課程體系(圖見25頁),“咨詢+團輔”,為新城學子健康成長奠基。
必修課程。全區每所中小學均配備了至少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全面開設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程,每2周一節。
校本課程。學校根據校情和學情成立學生心理社團,開展同質或異質的心理社團校本課程,每2周一節。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每學期至少2次。
特色課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陽光少年健康成長課程、青春健康專設課程、女童教育特色課程、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指導課程,課時根據實際情況自定。
輔導課程。全區實現心理咨詢室100%全覆蓋,每個教育集團配備至少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通過定期心理篩查、班主任觀察、班級心理委員報告、家長或學生主動咨詢等方式確定關注對象,有計劃地實施個體咨詢和團體輔導。
四種課程分類實施,受眾由大到小,構建新城“塔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既針對全體學生積極培養心理素養,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又面對部分群體和個體實施心理輔導,著眼解決問題。
“五·三”機制,創新實踐
新城區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總結出適合區情和學情的“五·三”心育機制,“體系+模式”,開啟新城心育創新發展之路。
三全心育理念。以學生“品格培養”為核心,樹立“全員參與、全方位實施、全過程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中。
三級管理模式。創建“高校專家引領孵化—區級骨干教師帶動—學校心育團隊協同實施”的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模式,體系化指導學校建立德育主管、班主任、心理教師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有序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維度打造心育內容。以課程體系建設為基礎,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以心育活動為載體,塑造學生積極品格;以咨詢輔導為抓手,關注個體發展,關注班級(團、隊)成長。
三平臺活動支撐。依托“5.25心理健康日”活動、“11月心理健康月”活動和“中小學心理社團”活動有力支撐新城區心育活動體系化開展。
三途徑分享交流。通過開展心理健康優質課程觀摩研討和論壇活動,刊印《新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刊》,舉辦新城區“陽光心靈”心理健康大展演等途徑增強學校間、師生間的心育體驗和學習互鑒。
“心育”工程,項目式推進
新城“心育”工作不僅有機制的定性保障,還有項目推進的定量考核。“項目+活動”,創新實施“八個一”工程。
“八個一”工程具體是,每年完成超過10000名學生的心理健康監測和篩查;每年開設至少100節心理特色課程(30節青春健康教育課程,30節心理健康成長課程,40節家庭教育關愛課程);每學期舉辦1次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內容涉及課程觀摩、分享交流、工作安排);每年刊印1期《新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刊》;春季學期舉辦1次心理健康日活動;秋季學期舉辦1次心理健康月活動;每年舉辦1次陽光心靈心理健康大展演;每年舉行1次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表彰活動。新城心育“八個一”工程以項目方式推進,拓寬育人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三位一體,協同育人
新城區已逐步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聯動+貫通”,強化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協同育人。
區教育局聯合街道辦、共青團、婦聯、檢察院等部門,共同實施“222”教育服務項目。高標準建成2個心理健康服務站點:新城區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新城區青春驛站、新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對接2條熱線:12355青少年心理服務熱線、聯通96100便民服務熱線。建立2支輔導隊伍:新城區向陽花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輔導隊、新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骨干教師輔導團。聯合區法院在各中小學廣泛建立“紅領巾法學院”、少年法庭;聯合區婦聯在各街道(社區)廣泛建立家庭教育培訓基地;聯合科技局在“國王的朋友”建立科普實踐基地;聯合檢察院在朗圖時代攝影培訓學校建成涉罪未成年人關護基地;區教育局在太華路小學建立中小學安全教育基地,在八府莊小學建立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在東方小學建立教育集團航天科普基地;聯合共青團新城區委建立“新城青年聚”微信公眾平臺等。不斷完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貫通幼兒園—小學—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拓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優勢互補、協同育人,全面推進新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育護花,幸福成長
“情,達其不憂;智,達其不惑;意,達其不懼。”新城教育者用心、用情、用力,“使命+情懷”,開創新城心育新篇章。
3年過去,新城區全區9萬余名中小學生在認知、行為、情緒、人際等方面的問題發生率已明顯下降。新城區“五·三”心育機制的探索與實施在中小學校實現100%全覆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實現100%全覆蓋,全區中小學專(兼)職教師配備實現100%全覆蓋,家校協同共育的實踐活動實現100%全覆蓋,社會及家長對新城教育的支持度和滿意度顯著提高。
面向未來,新城區將努力踐行“五育”并舉培育學生陽光心靈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心育心、文以化人,用博雅人文的教育生態充盈“讓每一個生命都日日新”的教育期待,讓新城教育走出“約束與懲戒”,走向“啟迪與激勵”,積極探索心育方式的變革,適應時代的發展。
愛在新城大地,培育新城學子,一切為了幸福成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