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態視域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作者:全嘉樂
發布時間:2023-12-28 09:37:13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英語是高職課程體系的基礎課程,是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支撐性課程。當前,在高職人才培養多元變革的背景下,英語教學改革必須要以生態視域為導向,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作用,完善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方面支撐,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明確教育主體責任,創設良好教育生態環境,以確保改革目標的高效達成。本文在簡要概述教育生態基本概念、認知及組成的基礎上,分析當前高職英語教育生態中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對應的改革內容和改革路徑,以期為構建高職英語教育生態體系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教育生態 高職英語 教學改革
教育生態學是以生態學方法研究教育與人的發展規律的邊緣性學科。英語屬于高職學科的必修課程,不僅在學科內部有著多種形式的分類,同時在教學內容組織方面,還受到不同專業人才培養導向的影響。新時期背景下,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必須要從教育生態視角出發,明確不同生態因子之間的耦合作用,在遵從教育生態學規律的前提下,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高職英語教育生態的基本認識
1.教育生態的基本概念
教育生態學是由美國教育學家克雷明教授提出的,研究核心主要圍繞教育生態平衡、環境與適應、人群分布與構成、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對各方面因子的有效整合,構建更加合理的校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并達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基于教育生態學理念而構建的教育生態,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的教育生態包括國家的人才培養導向、教育譜系結構,以及教育活動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微觀層面的教育生態,則是指學校所能夠提供的軟硬條件、規范環境、教學要求等。本課題的研究,將教育生態界定為微觀層面的概念,也就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校內外直接性影響因素。
2.教育生態的基本特征
教育生態是由各種不同生態因子組成的,對于高職英語課程而言,除教師、學生、課堂環境等基本因子外,還包括專業方向、校企合作、新型教育技術應用等相關因子。結合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活動要求,教育生態呈現如下特征:(1)整體性特征,教育生態是由多種因子共同組成的,各種因子之間具有不同相關性,在某一因子作用缺失或作用無法發揮時,都會使得教育生態無法良好運行,影響教學改革成效。(2)平衡性特征,生態系統結構中的各個因子以自發平衡方式相互影響,在某個因子過于突出或薄弱時,都會帶動教育生態向不平衡方向發展,直至達到再次平衡狀態。(3)共生性特征,教育生態環境中,各個因子之間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依存關系體現在因子之間的促進和競爭兩個方面,當某一因子消失或削弱時,與之相對應的因子也會消失或削弱,而并非簡單的此消彼長關系。
依據教育生態的多元特征要求,在高職英語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要將自身視為一個重要的因子,同時充分重視學生、教學方法、硬件平臺、教學環境等各個因子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因子之間的作用形式、作用效果,可充分發揮正向的影響作用,規避負面影響,切實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有效提升教學水平,確保學生能夠在教育生態系統中實現成長。
3.高職英語教育生態系統的組成
高職英語教育生態是借鑒生態學理論框架而來的,整體上可以分為個體生態層、種群生態層、群落生態層和生態系統層四個層次,各個層次之間以逐級提升方式構建完整的教育生態系統,為教學改革活動開展提供視域支撐。
高職英語教育生態系統中,個體生態層主要是指教師、學生與教育環境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教師能否通過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環境,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能否充分利用學習環境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個體生態層還包括教學資源供給數量與學生學習需求滿足之間的動態關系。資源供給不足,則無法滿足學生正常活動開展的需求;而資源供給過量,又會造成資源浪費,甚至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逆反心理。如何實現教育資源供給與學生需求之間的平衡,是確保高職英語教育生態良好運行的基本保障。高職英語教育生態的種群生態層,是指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新型教育技術應用在教育環境優化中的作用等,以此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轉變,推動教學成效不斷提升。在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新型教育技術應用方面成效還不夠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有待進一步提升。群落生態層是指高職英語教育生態中學生、教師所組成的群落與教育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具體形式上更加側重于校園文化建設、校企合作環境優化等方面,能否推動群落生態優化是教學改革中各種資源效能充分發揮的關鍵因素,也是當前改革活動開展最為薄弱的環節。在上述層次形成和完善的基礎上,形成完善的生態系統層,也就是能夠實現所有因子和群落之間的合理競爭與協同進化,最終達到良性循環,推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學生綜合能力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育生態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1.教育生態結構不完善
在教育生態理論中,雖然將整體結構分為四個層次,但這些層次之間并不是單純的孤立關系,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某一因子的缺失或某一層次運行不暢,都會造成教育生態結構不夠完善,對教學改革成效產生影響。高職英語在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居于基礎地位,這是教育生態構成的客觀環境,也為教學改革明確了基本導向。當前,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主要以教學方法改革為主,兼顧新型教學平臺應用和學生主體地位轉變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因教師績效考核、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改革較為缺失,教師并沒有完全融入教育生態體系,甚至有部分教師獨立于教育生態之外推進教學改革,使得改革方向出現明顯偏差,無法達到教學改革目標要求。
2.生態鏈體系銜接不暢
基于教育生態理論指導推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要實現各個因子之間的良好對接,充分提升各種要素的流動效率,構建完善的生態鏈體系,確保教學改革不斷創新發展。但是在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部分教師的系統設計能力有所不足,沒有實現教學活動各個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使得生態鏈體系銜接不夠順暢,對改革成效產生負面影響。以信息化和智慧化教學平臺應用為例,基于教學平臺組織教學活動,本應起到提升信息溝通效率、豐富教學資源庫、激發學生積極性等作用,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是簡單地將原有紙質教學資源上傳至教學平臺,所選用的視頻教學資源也是從網絡檢索而來,使得教學資源與學習需求之間產生偏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失,資源利用效率明顯不足,對教學成效產生了負面影響。
3.生態因子作用受限
生態因子作用受限是當前高職英語教育生態系統運行中最重要的問題,基于生態系統運行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高于或低于臨界值,都會使教學改革成效受到影響,甚至對教育活動機體本身產生負面限制作用。以學生因子為例,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結構更加復雜,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無法有效滿足英語課程教學活動有序組織的基本要求。以教師因子為例,部分教師對教學改革重視程度不足,將教學改革認為是教學方法改革,沒有認識到教育理念、辦學宗旨、特色專業建設乃至師德師風等對教學改革的影響作用,忽視了教育生態的動態性,致使教學改革僅能夠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沒有實現系統性、全面性的改革,無法滿足新時期高職學生英語素養培養的要求。同時,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信息化教學平臺所能夠起到的促進作用也不足,使得教學改革成效難以體現出來。
4.專業生態位偏差
教育生態理論體系中,生態位是指所有個體和種群在生態系統中所處的時空位置,時空位置的不同,代表著所能夠獲取的資源不同,在系統中能夠發揮出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在高職英語教育生態系統中,教師、學生、校企合作對象、社會機構、家庭等各個方面,應以平衡式的生態位方式存在,通過各自功能的發揮,為教學改革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但是在實際發展中,部分個體或種群對自身生態位缺乏正確認識,沒有能夠認識到生態位偏差帶來的影響,使得支撐和促進作用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出來。當前,高職人才社會需求更加多元化,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英語課程素養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因專業生態位的偏差,導致改革成效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5.花盆效應作用顯著
教育生態理論中,花盆效應又被稱為局部生境效應,其基本內涵是指個體必須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才能夠生存,花盆內個體和群體的外部環境類型單一、生態閾值下降、生態幅變窄,一旦離開當前的小生態環境后,就會失去生存能力。花盆效應在高職英語課程中的直接反映就是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明顯不夠、跨文化交際能力缺失、社會適應能力有所不足,進入就業崗位后,還需要企業加強針對性培訓,才能實現滿足企業的要求。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產生的花盆效應根本原因是,教師對教育環境變化的反應較為滯后,雖然認識到企業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素養結構需求的影響,但是沒有采取對應的教學改革措施,依然以傳統教學體系為主,導致人才培養成效難以彰顯。
教育生態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基本內容
1.明確人才培養導向
新時期的高職教育改革應以社會需求為基本導向,高職英語作為單獨的專業類型,也隨產業分化而不斷細分,出現了商務英語、外貿英語、旅游英語等專業。同時,在其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英語也處于基礎性地位,是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動態、提升個人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應對專業交往的基本支撐。英語的專業屬性和交際屬性,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細化人才培養目標,實現課程教學改革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明確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導向作用,以確保各項教學活動能有效融入教育生態體系。
以教育生態視域為基本指引,全面推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從學校層面統一入手,堅持以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培養為基本導向,構建立體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應以教育生態系統的組成為基準,采用從整體到個體的方式進行構建。在生態系統層方面,應以教學體系創新為導向,以形成良性循環的教育系統為目標,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高職英語教育生態環境。在群落生態層方面,應以校園文化建設、“三全”育人體系建設等為載體,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應用優勢,將英語課程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思政素養培養相互關聯,真正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高職人才。在種群生態層方面,則應當以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教師職業素養考核等為途徑,分析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面臨的基本問題,推動英語教學改革朝縱深方向發展。在個體生態層方面,則要堅持以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各個環節,為提升課程教學改革成效奠定堅實基礎。
2.完善教學信息平臺
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是以信息化教學平臺為支撐的,信息交互是各個因子耦合作用實現的基礎。在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主要形式,線上資源查找與學習、線上學習與線下討論等學習環節,都離不開信息路徑的支撐。這些信息路徑以不同形式交叉融合,形成不同特色的教育生態鏈,為學生自主學習、課堂討論、完成課后作業等提供了鏈路支持。在信息化教學平臺應用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資源豐富、交互效果好等方面的優勢,在校內教學、社會實踐、校企合作等多種教學場景,創新開發各種教學形式,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可以利用模擬商務平臺或真實的商務平臺,讓學生圍繞特定主題與客戶對接,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應當關注的重點,以及自身在知識應用方面的薄弱環節,進而在后續學習中有針對性的提高。信息化平臺的應用還能創新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教師可圍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引導學生以項目小組的方式完成學習內容,在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更好地提升學生合作學習和集體學習的意識,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
3.創新教學組織形式
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切實轉變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與教師的積極性,是確保改革成效充分彰顯的重要保障。當前的高職生源結構更加多元化,在傳統教育生態平衡出現些許偏差的情形下,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教學組織形式變革的重要性,以適應學生種群生態特征,嘗試用新教學組織形式提升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以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為例,在課前設計環節,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大包大攬的灌輸模式,以問題導向、項目導向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化學習平臺自行查找與知識點相關的資料,并通過合作式學習了解課程學習難點,以便在課堂學習環節形成聚焦。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應當以引導為主,根據學生討論和回答問題的情況,適當介入教學,以確保重難點得到有效解決。
4.明確教育主體責任
當前的高職教育理論研究對教學活動主體有兩種不同認識:一種認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則是處于主導地位;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教師與學生共同處于主體地位。這兩種觀點都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育理念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認知模式,將學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此為出發點,在高職英語教育生態體系構建與運行中,教師必須要轉變教育理念,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責任。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高職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基于個體視角分析其薄弱環節,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習積極性,切實體現教學改革的導向作用。同時,在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教師還應當認識到學校、校企合作機構在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方面的促進作用,鼓勵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社會實踐及校企合作項目,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凸顯教育生態的促進作用。
5.創設良好教育環境
教育生態視域下全面推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還應當充分發揮新時期高職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的整合作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基于教育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教育環境的優化應當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借助校園廣播、英語社團等,形成常態化的英語訓練場景,并在活動中適當融入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二是要強化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接觸外部語言信息,并進行多元化交流,逐步提升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三是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和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更為直接的英語應用環節,優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創設多元化的英語知識應用場景,將知識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相銜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四是要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對英語教學的支持作用,構建良好的語言教學改革體系,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多種英語交流場景。良好教育環境的創設,能夠更好地優化英語教育生態體系,為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結 語
基于教育生態視域全面推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參與,對此,應深入分析不同個體、不同種群、不同群落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地位,通過更為全面的改革,確保各個因子的耦合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真正形成穩定運行的生態鏈,確保學生在教育生態中的核心地位充分體現出來,在全面提升教學成效的基礎上,為社會培養具有綜合素養的優秀高職人才,為我國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紅.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商務英語教育生態平衡的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4):51-53.
[2]劉艷峰.教育生態化對高職英語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啟示分析[J].海外英語,2021(16):274-275.
[3]陸艷艷.教育生態視域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特色建設關鍵因素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3):179-180.
[4]陳明潔.教育生態視域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5):32-36.
[5]魏芳.教育生態視域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校企協同的課程體系構建[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23):65-66.
[6]魏芳.論教育生態視域下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3):279-280.
[7]張微,劉擁華,黎陽.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高職英語聽說生態課堂構建[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2):101-102.
[8]謝璇.教育生態學視域下高職英語課堂生態重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5):116-117.
(全嘉樂: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