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分析
作者:雷 碩
發布時間:2023-12-26 11:19:0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教育教學也面臨著新的需求和要求。本文旨在探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的必要性、意義和具體措施,以期更好地推進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會計 智慧課堂
前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傳統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逐漸成為研究熱點。高校會計專業的實用性很強,其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業務實踐能力,熟練掌握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能。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往往局限于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筆記,缺乏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綜合性訓練。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引入,為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將互聯網技術和現代教育教學相結合,通過提供互動式教學、個性化學習等多種形式,實現學生的深入學習和高效實踐。這種教學模式的引入,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有利于實現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
1.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將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教學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智慧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
智慧課堂教學的開展須基于教育技術理論,主要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教學設計應根據學科和課程的特點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而教育技術理論中的教學評價則是為了評估教學效果,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進行針對性改進。
智慧課堂教學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管理和利用,可采用知識管理理論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歸檔、檢索等,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重復使用率。知識管理的目標是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分享,讓教師和學生共享各種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智慧課堂教學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和挖掘,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為教師制訂教學計劃提供參考和決策依據。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理論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需求,進而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另外,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也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和支持。
智慧課堂教學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學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這一過程中會采用人機交互理論,設計合適的交互界面和交互方式,提高教學過程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人機交互理論的目標是設計出符合人類認知和心理特點的人機交互系統,提高用戶的體驗感和滿意度。
智慧課堂教學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和支持。個性化教學理論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支持和服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滿意度。個性化教學理論還可以為教師提供智能化的教學決策和反饋,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和管理學生的學習。
3.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勢
(1)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①多樣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十分多樣化。教學內容可以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而教學方式則可是線上課程、網絡課程、混合式課程、倒置課堂等多種形式。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②互動性。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另一個特點是互動性。這種互動性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之間的互動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在線交流和互動,如提問、討論、分享資料等,能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支持,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積極性。
③個性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還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學習,自由選擇學習資料和學習方式,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進行個性化教學和針對性評價,更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
(2)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①教學效果好。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學生更投入地學習,掌握并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②學習資源豐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料,學生可通過平臺獲取教材、課件等多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和合作學習。這些學習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效。
③教學過程多樣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供多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學習方式,或將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以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④教學評價個性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在線評價和反饋;教師通過平臺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據此調整教學計劃,對其開展針對性教學及評價。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1.缺乏互動性
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缺乏互動性的問題。首先,學生缺乏主動性,因為教師通常是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將知識點有條不紊地教授給學生,學生則只需要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缺乏學習主動性。這種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其次,缺乏互動交流。傳統課堂教學中,受時間限制,教師多是單向傳授知識,難以解決每個學生的疑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開展互動交流,致使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得不夠深刻,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熱情會逐漸下降,甚至會出現疲勞和厭煩感。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只注重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聽講,忽略了圖表演示、小組討論、問題解決等其他教學方式的重要性,不能適應現代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最后,教學效果受限,傳統課堂的教學效果往往受到課堂時間少、教材更新慢和教師水平不足等因素的限制,教師難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未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和指導,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2.學習資源匱乏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習資源匱乏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首先,教材單一、更新速度慢,無法及時反映學科發展新趨勢。其次,學習資源難以獲取,學生的學習資源主要來自教師的講授、教材、課件等有限渠道,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另外,缺乏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也是一個問題,學生只能在教室里聽講、完成作業,學習時間和空間都會受到限制。最后,缺乏互動式學習環境,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較少。
3.缺乏個性化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有一個明顯缺陷是缺乏個性化教學。首先,教學內容單一,通常以教材為基礎,教師按照教材內容和要求進行講授,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其次,教學方式單一,多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講、記筆記,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再次,考試評價標準單一,教師主要通過考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最后,課堂氛圍單一,因教學時間限制,學生很少有機會在教學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化表達,課堂氛圍比較沉悶。而現代教育更注重個性化教學,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4.缺乏創新意識
傳統課堂教學缺乏創新意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教師按照教材要求進行講授,忽略了學科的創新和發展。第二,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傳統教學多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方式,缺乏互動和個性化。第三,考試評價缺乏創新。考試方式往往比較單一,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第四,教師的思想意識缺乏創新。教師的思想意識較為保守,難以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導致教學質量無法提高。傳統教學缺乏創新意識,無法滿足學生創新和探索的需求,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因此需要引入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措施
1.引入新型教學技術
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主要是引入新型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技術是目前廣泛采用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PPT、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VR眼鏡、3D建模等技術,將虛擬場景帶入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另外,建立在線學習平臺也是一項重要措施,可為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環境,包括自主選課、自主學習、交流互動等功能,使學生能更加靈活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人工智能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通過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智能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可隨時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情況,為學生推薦適合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智慧校園建設是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將各個校園設施和設備進行聯網,實現學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互聯,能更好地整合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以上新型教學技術的引入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促進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學改革。
2.創新教學內容
為了提高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除了引入新型教學技術外,創新教學內容也是一項重要措施。第一,可以引入前沿領域的知識,如會計信息化、會計風險管理、會計審計等,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第二,可以拓寬知識面,增加相關領域知識,如財務管理、金融學、經濟學等,讓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跨界應用能力。第三,增加實踐環節,要多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使其更好地了解會計業務的操作和規范,增強實踐操作能力。第四,開展創新性課程,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案例研究、小組討論、項目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激情。
3.建立開放式學習環境
為了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高校會計專業需進行智慧課堂教改,建立開放式學習環境,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建立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環境,使其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獲取課程相關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推廣MOOC課程,讓學生了解最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實施課程資源共享是一種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模式,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共享教學資源和經驗。網絡互動教學的優勢就是學生和教師能進行在線互動,教師可針對性幫助學生。最后,建設實驗室和學習中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設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除了以上措施,還可以融入多媒體教學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手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增加實踐環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增強實踐操作能力;開展創新性課程,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通過建立智慧校園和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讓高校會計專業教師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
4.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
為了提高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和培養質量,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非常必要的。第一,組織教師參加專業培訓,邀請業內專家和教育專家為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第二,建立教學團隊,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使他們能共同研究、探討教學問題,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第三,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學新方法和新理念,并提供研究經費和研究資源,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第四,加強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多提供實踐教學機會和實踐教學資源,使其能接觸并參與行業企業實務,以此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第五,建立教師績效考核制度,根據教學成果、學生評價、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績效考核,激勵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通過以上教改措施,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為高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5.個性化教學
個性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模式。為了實現個性化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首先,制訂個性化學習計劃,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對其進行個性化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開展小組討論和互助學習,讓學生通過互動了解彼此的學習需求和特點,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再次,使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和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個人需求和興趣,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最后,建立個性化的評估體系,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設計相應的評估標準和方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這些措施都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實現全面發展。
6.評價方式的創新
評價方式的創新是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加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具體可用多種評價方式,如筆試、實踐操作、小組討論、課程報告等,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其次,引入新型的評價工具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智能化的評估系統、在線測驗等。鼓勵學生自我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學習動力。此外,建立獎勵機制也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效,如設立優秀學生獎、學習進步獎等獎勵機制。最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不斷完善評價標準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這些新的評價方式能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 語
高校會計專業智慧課堂教改是當前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通過引入新型教學技術、創新教學內容、建立開放式學習環境、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實行個性化教學等具體措施,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高校會計專業應該積極推進智慧課堂教改,以實現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思潔.“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教學模式改革[J].理論與實踐探索,2021(12):159-161.
[2]周紅艷.高校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教學研究,2022(10):89-90.
[3]馬力.高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智慧化研究[J].現代會計,2021(9):19-21.
[4]陳磊,李亞鵬.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會計專業教育模式研究[J].江蘇高教研究,2022(5):32-35.
[5]王淑君.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財經,2022(5):75-76.
[6]石穎,馬騰.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1(7):46-47.
[7]陳瑤.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22(5):68-69.
[8]張秋穎,周丹丹.“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2(17):86-87.
[9]王文杰,劉松.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校會計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2(6):116-117.
[10]劉娟,劉寶祥.“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1(12):88-89.
[11]王小蕾.“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教育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2(9):84-85.
[12]郭志華,張曉云.互聯網+背景下會計教育改革的路徑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1(3):117-118.
[13]胡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1(17):16-17.
(雷碩: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