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語言學角度進行分析,人們之間的語言交流不僅與語言本身的屬性存在關聯,還會受到語言所屬文化空間的影響,因此可以說語言交際也涉及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文化因素會對語言習得效果產生直接影響,要想提高語言習得的有效性,就需要在學習實踐中對所涉及的文化因素進行科學分析。以此為基礎,本文從語言習得視角分析了文化因素與跨文化英語教學,在簡要解析語言習得中的文化因素的基礎上,重點從調整英語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態度、解析雙語文學作品等角度對高職院校跨文化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進行了探究,旨在能彰顯文化因素融合滲透的優勢,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言習得理論  高職教育  跨文化教學  文化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語言研究的逐漸深入,語言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已認識到語言社會屬性的重要性,并且認為語言的習得和語言的應用、交際環境,以及社會屬性緊密關聯。因此,只有將語言習得融入社會文化環境中,才能提高語言習得的效果,使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和鍛煉。在研究語言習得和語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分析文化因素在跨文化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為語言跨文化交際教學活動的開展作出積極指導。鑒于此,在高職院校開展跨文化英語教學時,也要重點對文化因素進行分析,基于文化因素探索跨文化英語教學的創新,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

語言習得中的文化因素

關于語言習得中文化因素的研究相對較早,學界開展相關研究的研究者在19世紀就已經對此進行了探究,提出文化因素會影響語言習得和語言交際的效果,因此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文化差異,從文化因素的解讀角度開展教學活動,探索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多元滲透。具體分析為:在語言習得中,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不僅僅從文字、符號、思維等方面表現出來,還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跨文化交際環境中應克服其不良影響,對語言交際目標形成共同認知。從這一點能看出,在語言習得中,文化因素對習得效果會產生重要影響,學習者參與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母語與目標語文化的差異性、學習者對母語文化與目標語文化的認知力等均會對語言習得效果產生影響。如果對母語和目標語文化同步保持積極的態度,則能夠在語言習得中實現雙語平衡發展;如果否定母語文化或者不認同目標語文化,則必然會降低語言習得效果,甚至引發二語習得失敗的問題,導致學習者語言學習效果不理想。新時期,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踐中,要深刻認識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依托語言習得中文化因素的挖掘和應用,有效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習得效果。

跨文化英語交際中文化因素的差異

在跨文化英語交際中,文化因素會對語言習得產生直接影響,只有準確分析文化因素的差異,才能在跨文化英語交際教學中改善學生英語交際實踐中的跨文化思維和態度,顯著提升英語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從語言習得的視角分析英語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因素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語言習得的效果,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語言學習更加有效,就需要從跨文化語言交際環境進行深層次探索。下面就跨文化交際中對交際效果產生影響的幾個代表性文化因素進行細化分析。

1.思維模式的差異性

文化差異直接影響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因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人們的思維模式也會存在一定偏差。在西方文化中,語言交際思維能夠體現出明顯的邏輯性,以及思維的嚴謹性。而在我國文化中,思維的直覺性更加受到重視。對于中西方文化體系中的隱私觀念而言,西方文化語言環境高度重視隱私的保護,我國則比較重視集體觀念,這就要求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秉承尊重中西方文化差異、語言使用習慣差異的理念構建語言交際環境,使跨文化交際取得良好的成效。

2.價值觀的差異性

人們的語言交際活動會受價值觀念的影響,不同的文化會使文化環境中的群體形成特有的價值體系和道德標準、處世哲學等。在交際活動中,應尊重價值觀的差異性,使跨文化交際更加有效、和諧。例如在中國語言文化體系中,受我國傳統文化觀念和語言習慣的影響,交際者一般在交際中比較謙遜,面對他人的贊揚會客套一番;而在西方社會中,贊美和恭維類型的語言使用率相對較高,當受到重視、被贊美時,需要真誠地表達謝意。

3.風俗習慣的差異性

在跨文化交際中,風俗習慣的差異會直接影響交際效果,因此在跨文化英語教學中,要解析交際雙方不同的風俗習慣,明確交際環境中風俗習慣的特色,堅持尊重他者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的理念,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效果。比如在漢語語言中“狗”往往用來形容不好的意思,如“狼心狗肺”用于形容某人的心腸像狼和狗一樣惡毒,一般常見于指責他人忘恩負義;“狗仗人勢”,則比喻壞人依靠其他勢力欺侮別人,其中“狗”表示壞人;“偷雞摸狗”,具有不正經勾當或者偷竊行為的意思。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則表示積極正面的意思,如“Love me,love my dog”直接翻譯是因為愛我所以愛我的狗,可以引申為愛屋及烏的意思;“A lucky dog”在西方語言環境中具有幸運兒的意思;“Top dog”則代表優勝者。從文化差異的視角探究跨文化交際,在尊重雙方風俗習慣差異性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交際語言和教育風格,能減少出現交際障礙的幾率,可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文化因素下的高職跨文化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指導實踐中高度重視學生相關專業英語能力和特色交際能力的培養,希望能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學生跨文化英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只有在語言習得中融入文化因素,構建跨文化英語教學指導體系,才能真正展現高職英語教育的魅力。

1.調整英語教學方法,創造文化滲透環境

長時間以來,高職院校多將英語教學作為一個封閉的系統,在教學中強調語言內部結構的認識,但不重視語言意義、語言功能與語言內部結構之間的聯系,這就造成高職學生雖然英語書面成績比較好,但是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新時期,按照語言習得理論,應探索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方法的調整和創新,從文化滲透的角度對英語語言教學環境進行創新和改革,形成良好的文化環境,以支撐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以“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為主題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要綜合分析高職生語言習得的需求和高職英語教育的特色,嘗試從文化因素的分析入手探索教學方法的創新,或引入小組討論教學模式,讓學生結合“Etiquett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的主題參與小組討論,從多元化的視角探討和表述自己對“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主題英語交際的理解和認識,在小組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如“Greeting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etiquette in daily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greeting methods and greeting languag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greeting situations originat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histories.”學生在對文化差異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后,可以結合自己的跨文化交際體驗和交際感受,表達自己的觀點,如“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an we choose an appropriate greeting method and avoid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這樣就能基于文化因素對高職英語交際教學進行創新,構建跨文化英語教學組織系統,在創新教學方法和改善英語教學環境的基礎上,有效推動高職教育體系中英語文化素養教育和交際語言教育的高效發展。

2.轉變學生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

從語言習得的視角進行分析,基于高職英語教學解析語言交際和語言教學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并對文化因素進行探究,可激發學生主動挖掘文化差異,表達自己對文化看法的意識,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指導效果。特別是在新時期中西方經濟往來、文化交流愈加頻繁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教師在開展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重新審視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自身職業發展和自身國際化發展的影響,能主動從借鑒吸收他國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的角度學習英語知識,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語言習得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結合“Friendship”主題思想開展英語交際教學活動,英語教師就可以從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的角度解析英語教學中涉及的文化因素,然后適當挖掘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的文化內容,以文化的交流和傳播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高職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在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的同時使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更加投入。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可從文化因素角度進行分析,一方面要從西方文化視角解析Friendship主題文化語境的構建,通過構建文化語境幫助學生從不同文化背景理解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英語教師可以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友誼文化思想和內涵進行挖掘,用英語教學的模式讓學生了解我國友誼文化的深厚底蘊,激發學生主動傳播中華文化的意識,并將其融入跨文化交際實踐中,使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高效培養。在教學實踐中,從文化交流的背景,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篩選與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英語故事和英語素材,以輔助學生學習,如可以篩選“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相關的英語文化素材,即“There is an old saying in my country about friendship.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This is the idea of friendship I admire the most.”在綜合分析英語文化素材,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其內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英語文化素材的理解,用英語介紹我國傳統友誼文化,即“This sentence tells us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vigilance among gentlemen because their hearts are magnanimous. Don'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etiquette and polite language, don't be too humble.”這樣通過對相關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滲透,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過程中感受文化的差異,了解跨文化英語交際的技巧和方法,還能借助文化素材的篩選和應用,有效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形成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

3.解析雙語文學作品,深入理解文化差異

從跨文化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規劃角度進行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參與英語學習并探索二語習得的教學實踐活動時,要想準確定位跨文化英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目標、重新設置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國際化交流和傳播的角度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的交際和應用,就要在探索教學活動的實際過程中適當引入不同語言的文學作品,從雙語文學的翻譯、文化的對比等方面,讓學生逐漸熟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能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表達文化觀點、實現跨文化交流,真正讓文化解析與語言教學活動進行有機融合。

例如,基于“At a Restaurant”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英語教師一方面可以與學生解析教材中關于東西方文化背景下餐桌禮儀文化的差異,使其對餐桌禮儀文化領域的差異和跨文化交際要點產生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也可從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入手,解讀與東西方餐桌禮儀相關的雙語文學作品,對比其中的文化差異。具體可以向學生推薦周松芳的《飲食西游記》英語文本,使其在文獻閱讀中感知周松芳所總結的中西方餐飲文化在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等多個層面的不同,從而理解“Changes in table etiquette culture and food culture,humanities and folk customs in the process of Sino-Western exchanges since modern times.”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能夠展現西方餐桌文化的英語電影作品及展現中國餐飲文化的電影作品,讓學生通過觀看深入理解文化差異,并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嘗試說明這種差異,如“There are very clea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stoms, no matter in their conceptual nature, in their methods objects and many other aspects.”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文化差異和多元文化共存意識會得到充分激活,在跨文化英語交際活動中,會有意識地從文化差異的角度轉變英語交際的思維模式,減少文化差異因素產生的不良影響,使學生跨文化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文化因素下高職跨文化英語教學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基于文化因素的影響,探索跨文化英語教學指導體系的構建,英語教師在思考和創新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認識到新時代的影響,準確定位教學活動的需求,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跨文化英語教學應遵循科學指導思想

跨文化英語教學的開展需要先進指導思想的支持,新時期在探索跨文化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踐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作為建設方向,不斷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使英語教學實踐中能實現課內外教學的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從文化因素解讀的角度構建更高層次的指導體系,方便學生能在英語學習實踐中完成對英語跨文化交際知識的高層次建構。同時,跨文化英語教學中還應遵循師生有效互動的原則,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構互動橋梁,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還便于學生自主獲取英語學習資源,促使學生高效鍛煉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真正實現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和規劃的教學目標。

2.跨文化英語教學應體現全過程性

基于跨文化英語教學改革高校英語教學活動,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規劃中,需要按照課前英語教學、課中英語體驗、課后分享鞏固訓練資源的三個方面設計英語教學流程,形成全流程的英語跨文化英語教學指導體系,指導學生對英語文化要素進行系統探究。在課前教學中,結合移動學習模式的應用,學生可充分利用移動學習平臺上的英語文化資源自主完成英語知識學習,形成預習效果,對英語學習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整理和分析,即有效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在課中教學中,主要是結合跨文化英語教學需求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讓學生能重點體驗英語文化知識的實踐應用,促使學生在有效的互動交流中探索英語跨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在課后英語教學中,主要是結合跨文化英語教學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能結合教師發布的自主探究任務,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跨文化英語探究的整體效果。

3.跨文化英語教學應體現外部延伸性

在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要想充分發揮跨文化英語教學的應用價值和效用,就要有意識地探索跨文化英語教學的構建和應用,形成系統性的英語教學框架,以支撐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系統探究。信息時代背景下,基于文化因素設計教學活動時,英語教師應注意拓展教學空間、構建延伸性的教學體系。英語教師可以依托移動學習模式探索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將課堂教學活動向移動平臺延伸,適當地增加英語文化素材、拓展跨文化教學資源的空間,形成多元文化要素支撐下的資源供給體系,拓寬英語教學指導的范圍,從而提高跨文化英語教學組織成效,培養大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思維和意識。

結  語

在高職跨文化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索文化因素的解析和滲透,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將文化元素的挖掘、滲透與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規劃進行緊密融合,提高學生語言習得的效果,使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良好鍛煉。新時期,在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要深挖并分析文化因素的內涵,從語言習得的視角構建跨文化英語教學體系,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中英語言的差異,準確吸收和借鑒他國文化,進而鍛煉自身英語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交流能力,依托英語教育提升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史麗楠.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22,45(20):110-112.

[2]朱婷.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研究[J].海外英語,2022,29(6):231-232+240.

[3]喬瓊.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探究[J].英語廣場,2022,31(9):99-101.

[4]李瑞玲.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5):38-40.

[5]任靜.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海外英語,2022,23(5):226-227.

[6]孔王芳.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及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校園英語,2021,28(51):52-53.

[7]寸碧瀅,常家爍.跨文化交際視野下的高職院校英語公共課教學策略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2):185-186+191.

[8]石嬌.基于跨文化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21,23(33):116-118.

[9]劉文苗.探索高職英語跨文化閱讀教學中的“第三空間”[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2(10):131-133.

[10]趙翠瓊,余俠.“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5):173-175.

(楊茜茜: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