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AI+教育中心,工作人員對校園情況進行監測。

建設遠程在線實驗系統、創新設計“雙師雙側”授課模式、不斷完善“數智服務”體系……近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結合,利用智能技術賦能教育創新,推動教育全面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標桿大學,推進教育現代化。

搭平臺 助力學生更好學習

“在遠程在線實驗系統上,我可以隨時聽線上實驗課。我們還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遠程操作實驗室設備進行實驗,非常方便!”12月1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學生陳敏深有感觸地說。

2020年,電子工程學院聯合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借助AI實驗平臺和互聯網智能教育資源,經過30余天的設計與調試,開發出了支持中英雙語操作的遠程在線實驗系統。該系統面向全校師生免費開放。

截至目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已在該平臺建設了30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和20個遠程在線智能實驗項目,逾3000名學生使用該平臺進行實驗。“‘人工智能+教育’的落腳點,在于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信息化推進辦公室主任苗啟廣說。

促改革 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為提高線上課程教學效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謝琨打破“課堂只有一位老師”的傳統方式,設計了“雙師雙側”的授課模式。該模式對相同時段的授課班級進行合并,每節課兩位教師同時進行網課直播,一位教師主講理論,一位教師負責實踐。課堂效率實現了“1+1大于2”的效果。

在課后問卷中,80%以上學生對這種授課模式非常滿意。學生們紛紛表示,新穎的授課模式非常吸引人。“‘雙師雙側’的授課模式不僅能讓教師授課更加高效,還能幫助教師及時對教學進行動態調整,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被評為陜西省線上教學典型案例。”謝琨說。

其實,謝琨的新穎課堂設計靈感來自學校更早構建的“雙師雙空間”教學模式。2018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提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培養方案,在縮減線下課程學時、增加線上課程學時的同時,構建“教師+AI助教”的“雙師雙空間”教學模式。該模式由一名老師和一名AI助教共同教學,打造智能化的教育新模式。目前,這種模式已經實現了全課程覆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王泉說:“教師是教育的設計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是學習數據的分析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終身學習者,是教育的研究者。因此,我們要在課程的設計、資源的開發、數據的分析等方面不斷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為教師更好地教授課程創造條件。”

優服務 提升師生校園體驗

12月11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的AI+教育中心,多塊數據大屏實時顯示消防安防、實驗室安全、網絡服務、后勤管理等相關數據,為校園治理提供定制化、精準化服務,確保校園安全平穩。

這一切,離不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數智服務”建設。目前,該項服務內容主要包括一網通辦、智能數據管理、AI監測等項目。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按照“數據一個庫、管理一張表、服務一個站、決策一個鍵”的思路,“大平臺、小前端、移動化、富生態”的模式,啟動建設一網通辦服務門戶。學校在校園移動門戶上線336個服務應用軟件,面向學生、教職工、校友、訪客等17類群體提供606個服務事項,爭取能線上辦就線上辦、能一次辦就一次辦,極大地提高了服務體驗和管理效能。

“數智服務”不僅僅停留在平臺的搭建上,還體現在真正為師生辦實事、解難題的細節上。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啟動了“一張表”工程,讓所有師生一站式地管理和查看個人數據,做到個人數據統一管理、業務需求精準匹配,在解決師生個人數據登記、保管和申辦校園業務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將繼續依托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完善以新環境、新資源、新教學、新評價、新培訓、新治理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新生態,繼續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積極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王泉表示。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