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四項舉措推進 “名校長+”發展共同體建設工作
作者:辛敏
發布時間:2023-12-15 21:27:4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2015年,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以建立學習共同體,培養專家型校長為目標,以辦學實踐為主線,成立11個優秀校(園)長主任工作室,校(園)長工作室定期開展活動,合力找尋到適合自身學校發展的特色之路,從而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臨渭區教育局結合工作情況,對工作室實行了動態管理:2018年工作室調整為14個;2020年,工作室增加到20個;2023年圍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工作室經多次論證后按照城鄉學校調配,學校規模調配、人員綜合能力調配等三調配原則調配成員,重新組合增至22個。調配后,工作室輻射的范圍更廣,業務活動的時間、地點也更靈活,使工作室真正成為全區名校管理者的示范基地,學校管理者的孵化基地,優秀管理成果的發源基地,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家引領促進提升
為促進校長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與優化,臨渭區教育局每月舉辦品質教育大講堂,校長工作室定期組織成員校長外出參加培訓,走進名校,聆聽專家校長的管理理念、名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升學校辦學品位。通過專家引領,使校長們進一步提升了政治思想、師德修養、領導能力和工作作風,拓寬了校長的教育教學改革思路,對學校改革理念、改革領域、改革維度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認識,提高了教育管理和創新能力,使校長的辦學理念更加系統化、特色化,所在學校辦學質量顯著提高。
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局長邢唯遠在全區校長培訓班作開班動員講話
二、論壇交流互通有無
為發揮校長工作室的示范引領、指導帶動、輻射作用,臨渭區教育局提出了“六個一”工作要求,指導并組織各工作室開展每月一期的月主題活動,各校長工作室利用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及時召開工作室主題會議,成員們就教育理念更新、校長辦學能力、學校特色發展、教育教學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提升、好書閱讀分享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每學期舉辦“116”管理論壇,圍繞質量提升這一核心目標,將校園長分為高中、初中、小學等六個層級,集中研究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名校長+”工作管理考核體系,促進了各自學校的和諧發展,輻射引領了成員學校校長的專業理論提升。
三、管理診斷精準施策
為提高校長的專業理論素養,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優秀校長幫助成員學校檢視問題,改進工作,共同進步。各校長工作室定期組織全體成員走進成員學校,采取專題講座、送教活動、討論交流等形式,通過展板資料介紹、社團活動觀摩、特色課堂展示、座談交流互動等環節,就成員學校發展目標定位、學校文化體系建設、體系化德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問診把脈,深入的分析研討,提出一系列發展建議方案,推動成員學校辦學水平顯著提升。
四、域外考察以石攻玉
為全面提升校長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促進學校和師生的高質量發展,臨渭區教育局積極組織校長工作室成員赴上海、北京、浙江、蘇州、南京等省內外名校考察學習。工作室成員采取觀摩課堂教學、查看校園文化建設、聽取專家報告、實地走訪、交流研討等方式深入學習名校的管理方式和先進教育理念,拓寬了視野,增強了校長們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環境,構建課程體系,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的能力,為推動我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儲備了力量。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曉黎、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為教育部新時代名校長郗莉工作室揭牌
通過專家講座、論壇交流、問題診斷、域外考察等形式,2023年22個工作室扎實有序開展活動110余次,工作室的輻射帶動作用凸顯。在省級發表論文設計類18篇,市級平臺開展展示交流30余次,區級工作室聯席展示活動55次,深入成員校指導成員校長找尋到適合自身學校發展30余次,10個市級掛牌校長工作室供兄弟縣市學習借鑒。其中工作室主持人參與國家級活動1次,省級活動12次。工作室培養引領全區校長93人,培養出青年優秀校長7人,其中城區3人。渭南小學郗莉校長被教育部確定為領航校長培養對象,第一小學孫斌斌校長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優秀校長培養對象,推動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通過22個“名校長+”發展共同體的引領輻射,全區277名校園長的管理水平不同程度得到了較大提升。
“名校長”不僅僅是一種榮譽,一種稱號,更是一種國家責任、社會擔當,肩負著新時代賦予工作室的使命,引領區域內一批校長的專業成長,成為師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發出時代強音,讓學校教育在從生命喚醒走向生命自覺的道路上不斷獲取持續發展的能量,在這條道路上,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將繼續前行,進一步探索并走好“名校長+”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