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高校教師用時6年拍攝陜西紀錄片
每一幀都是對大美陜西的愛
作者:石喻涵 張宸豪
發布時間:2023-12-13 20:40:51 來源:三秦都市報
每次拍攝完,成英文都要對無人機進行保養。 馬昭 攝
為了拍攝關于陜西的紀錄片,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學院教師成英文爬過30座秦嶺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拍過175個陜西3A級以上景區;270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260處都有他的足跡;100多處紅色旅游點被他記錄……最近,這個系列紀錄片中的《航拍西安》在社交媒體上火了。
陜西107個區縣拍過至少兩遍
為什么要拍這樣的紀錄片?12月12日,在成英文家中,面對記者的好奇,他說:“興趣+科研。”
成英文是一名資深“驢友”,曾騎自行車走過中國30多個省份。用鏡頭記錄的習慣,是從2014年開始的。“之前我一直用單反相機以地面視角拍遍了陜西的每個區縣。2017年開始接觸無人機,萌生了用無人機拍攝陜西重點旅游資源的念頭。截至目前,已經把陜西107個區縣拍過至少兩遍了。”成英文介紹。
在《航拍西安》中,成英文用獨特的視角捕捉到了西安的美麗景色和獨特魅力。通過一個個無人機鏡頭,展示了西安城墻的雄偉壯觀,大雁塔的莊嚴肅穆,鐘樓的典雅古樸,華清池的恬靜秀美。這些景點是西安的象征,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50分鐘的片子,像是一部贊美西安的詩篇,一幅描繪西安的畫卷。
《航拍西安》最終成片時長50分鐘
成英文透露,視頻并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從2020年的《航拍寶雞》到2022年的《航拍安康》,再到2023年的《航拍西安》,我們一直在探索和進步。”
他告訴記者,《航拍西安》最初設想是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始,后來覺得這樣顯得結構混亂。最終選擇從自然風光著眼,從終南山到河流湖泊,從歷史人文到現代都市。
《航拍西安》最終成片時長50分鐘,這已經是成英文“忍痛割愛”的結果了。“初版解說詞寫了13000字,但是我們對照了《航拍中國》,這個時長的紀錄片解說詞只要6000-7500字就夠了。”
精簡了解說詞,又開始刪減畫面。“我們刪去了藍田猿人遺址、半坡遺址、楊官寨遺址、西周豐鎬遺址、新華書店、人民大廈、陜西歷史博物館等畫面,有的是因為航拍視覺效果欠佳,有的是因為其價值體現在室內展品上而非建筑上。”
《航拍西安》全網點擊量突破10萬+
幾年下來,成英文購買過近10架無人機,累計拍攝的照片資源就超過30萬張。他的電腦桌前,7個移動硬盤一字排開,“我給每一個地方都準備了一個2TB內存的移動硬盤。”這么大的工作量顯然并非一人能完成,“從2020年開始,我嘗試通過自媒體平臺傳播陜西文化。起初是圖文形式,后來開始做視頻。前期我一人‘單槍匹馬’,后期工作量大了就有一批擅長無人機、配音、視頻制作的學生加入。”
比如,紀錄片中,配音是西北大學地質系一名研究生完成的;解說詞是成英文撰寫初稿后,交由西安外國語大學一名研一學生加工潤色;剪輯則是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畢業生崔趙梓涵完成。
截至記者發稿時,《航拍西安》全網點擊量突破10萬+。“我們學校高級翻譯學院的老師承擔了翻譯工作,不久將能推出英文版了。《航拍榆林》再有一個月就能制作完成。未來也會繼續制作發布陜西各個地市的紀錄片。此外,我還在籌備《航拍秦嶺》,全面展示陜西秦嶺段的風光。”成英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