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勞動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作者:■文/張 靜
發布時間:2023-12-12 11:18:08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幼兒期是幼兒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形成的啟蒙階段,也是勞動教育的關鍵時期,它在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階段開展勞動教育,引領幼兒在自然中勞動、體驗和探索,既能強化幼兒勞動意識,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又能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實現幼兒健康發展的目標。因此,探索和設計科學合理的幼兒勞動教育實踐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對幼兒的意義
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對幼兒成長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有助于提升幼兒學習經驗;第二,有利于促進幼兒個性品質的發展;第三,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
(二)對社會的意義
在國民教育的眾多組成要素中,勞動教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手段,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途徑。因此,要充分理解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工作,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廣泛拓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切實加強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
(三)對家庭的意義
一方面,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父母引導幼兒進行一定的勞動實踐,有利于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加固親情紐帶;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家庭幸福感,幸福感是幼兒在勞動過程中體會到勞動價值,并且在勞動過程中收獲勞動成果,使幼兒真心熱愛勞動。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內容單一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和實地調研發現,目前幼兒園勞動教育主要分為自我服務勞動、群體服務勞動、種植飼養勞動和手工勞動四類。其中自我服務勞動具體的服務對象是幼兒自己,而群體服務勞動恰好與前者相反,勞動的對象是群體,接著是種植飼養勞動和手工勞動,有公益勞動、手工制作勞動等內容。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內容以自我服務為主,其次是群體服務勞動和手工勞動,種植飼養勞動較少,有時甚至沒有。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時間安排較短
筆者查閱相關文獻發現,3~4歲幼兒的勞動時間多為10~15分鐘,5~6歲在25~30分鐘。筆者在幼兒勞動教育時間情況調研中發現,幼兒園對勞動教育時間的安排沒有明確的規定,每個班級的勞動時間并不一樣,但大多集中在0~10分鐘,一部分教師表示,幼兒勞動教育時間是隨機安排的,沒有固定的勞動教育時間。
(三)勞動教育教學方式較落后
勞動教育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幼兒課堂參與情況。當下多數教師在教學時采取的是說教的方式,這類教學方式過于抽象、單調,不僅無法集中幼兒課堂注意力,還會影響幼兒勞動素養的形成。同時,幼兒勞動教育多在課堂,沒有適當開展實踐類活動,因而無法有效提升幼兒勞動水平。加之絕大多數教師沒有接受過勞動教育的相關培訓,導致他們對勞動教育缺乏全面而專業的認識,理論知識比較薄弱,采用的方法也不恰當,實施勞動教育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四)家園社未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勞動教育作為實踐性、現實性強的活動,需要擁有充足的勞動時間和勞動場地。由于各地區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環境參差不齊,受園區面積、天氣因素、外界互動等方面的制約,許多幼兒園的勞動教育活動無法有序開展,需要社會和家庭整合相關資源拓展教學場地,和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然而,就目前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真實情況而言,大部分幼兒園忽視了對社會和家庭資源的整合,導致勞動教育效果不佳,幼兒的發展與成長受阻。
三、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轉變家長理念,重視勞動教育
在幼兒勞動教育中,為提高勞動教育成效,教師需及時轉變幼兒家長落后的勞動理念,提升幼兒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度,促進勞動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首先,許多幼兒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不需要參加家務勞動,所以不注重勞動教育在幼兒生活中的落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班會邀請幼兒家長來園互動、觀摩,幫助幼兒家長了解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價值,主動配合幼兒園勞動教育工作。其次,教師應主動與幼兒家長溝通交流,對他們進行有效引導,使其不再過度溺愛孩子,認真監督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
(二)豐富幼兒園勞動教育內容
教師應結合幼兒年齡特征和實際能力等因素,設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勞動教育內容。小班幼兒只需要參與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中班幼兒則應給予其一定的獨立性,在自我服務的基礎上安排適度的群體服務勞動、手工勞動,大班幼兒已具備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加入種植飼養等勞動,并在日常生活中讓其獨立照顧植物。勞動內容設計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豐富勞動內容的同時逐步擴大勞動范圍。結合五大領域,以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建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組織實施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借助家庭、幼兒園、社會三方力量充實勞動教育內容,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為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幼兒園可以以主題勞動課程及社區公益活動等為模塊打造課程體系,基于家園社等組織勞動活動,促進勞動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改革教學方式,激發勞動熱情
在幼兒勞動教育中,教師應積極主動改革傳統教學方式,與社會、家庭等合作開展勞動教育,突破傳統勞動教育的局限性,根據幼兒學習能力、發展規律及勞動水平等實際設計勞動教學環節,組織趣味性勞動教育活動,使幼兒在實踐中深化對勞動的認知和理解勞動的內涵,進而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對大部分幼兒而言,勞動是辛苦而又枯燥的事情,因此不愿主動參與其中,而且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采取灌輸式的方法講解勞動教育內容,導致幼兒不了解勞動的意義,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效果。為轉變這一現狀,首先,幼兒教師應了解幼兒勞動需求和興趣愛好,盡可能多地組織一些幼兒家長可以參與其中的勞動教育活動,以達到理想的勞動教育質量和效果。其次,在校外勞動教育活動中,幼兒園應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和合作,保護幼兒的勞動安全,為幼兒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勞動提供有力保障。
(四)營造愉悅的教育環境,提升師生勞動技能
教師是勞動教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勞動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幼兒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重視勞動教育,以確保勞動教育的落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學習,深入了解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及價值。教師可以通過參加教研活動、討論會、專題講座等,不斷革新自身的勞動教育觀念,從實際出發思考怎樣才能發揮勞動教育獨特的價值。在幼兒勞動教育中,教師可以借助家園社的資源營造愉悅、輕松的勞動教育環境,加強對幼兒勞動成果的評價,逐步強化幼兒勞動技能。首先,幼兒園不僅要積極與幼兒家長溝通,還可以創造豐富的勞動教育環境,幫助幼兒掌握基礎勞動技能。其次,傳統勞動教育評價相對單一且落后,不注重幼兒主體地位,僅由教師片面地對幼兒進行評價,導致教學評價不夠客觀、真實。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積極探索現代化、完善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將幼兒知曉勞動常識的狀況、日常勞動行為情況、對勞動教育的情感認同度等內容納入評價體系,并邀請社會人員、幼兒家長等參加評價, 構建多主體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同時,幼兒勞動教育評價還需關注勞動態度、勞動自覺性、勞動價值觀及勞動情感等隱性內容,盡可能客觀地、精準地評價幼兒勞動成效,最大化地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
(五)家園社合作,建立勞動教育共育模式
幼兒園可以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幼兒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幼兒勞動教育僅依靠幼兒園的教育力量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因此幼兒園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如家庭資源、自然資源和社區資源等。比如家園合作,幼兒成長期間最早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是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對幼兒的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幼兒園可以與幼兒家長多聯系,共同而友好地處理幼兒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雙方達成共識是做好幼兒教育的關鍵。教師可通過一些直觀的實驗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指導家長讓幼兒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既能使幼兒養成好的勞動意識,鍛煉幼兒的勞動技能,培養幼兒的責任感,還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社區環境大,各種設施齊全,各類資源豐富,能有效彌補幼兒園場地小、資源短缺等方面的缺陷,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勞動環境,并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社區文化的熏陶。幼兒從真實的勞動實踐中認識勞動,深刻體會勞動者的不易,從而更加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在幼兒成長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無論是在勞動觀念上還是在勞動行為上都對幼兒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幼兒園應切實提高對勞動教育價值的認識,依托家園社的資源助力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突破傳統勞動教育的局限性,提高勞動教育效果,豐富勞動教育資源,將勞動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幼兒尊重勞動者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使幼兒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中習得勞動技能,提升勞動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奠基。
作者單位 西安經開第八幼兒園
